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碱性品红分子在正、负电性纳米银上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两种不同电性的纳米银粒子的胶体,发现当碱性品红分子分别吸附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其表面增强拉曼谱在谱线的强度及谱线数目上均有有明显的不同。在正电性纳米银上,主要是面内模式得到增强,且碱性品红特征峰的强度是I1589>I1524>I1371。而在负电性纳米银上,面内伸缩模式及面外弯曲模式均得到增强,且碱性品红特征峰的强度是I1588<I1520=I1371,通过分析增强谱的差异表明,分子在这两种不同电性胶态纳米银表面上可能分别以垂直及倾斜方式吸附。 相似文献
2.
正、负电性纳米银吸附阴、阳离子型分子的SERS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使用表面带负电的胶态纳米银,分别进行阴,阳离子型分子的SERS效应研究,并与表面带正电的胶态纳米银比较,当阳离子型分子盐酸副玫瑰苯胺吸附在正,负电性纳米银表面上时,后者SERS较强,当阴离子型分子吲哚丁酸分别吸附在这两种胶态纳米银上时,后者无SERS效应。 相似文献
3.
4.
制备了两种不同表面电性的胶态纳米银 ,选取阴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既有阴离子基团又有阳离子的染料分子罗丹明B ,研究其在两种纳米银表面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现象 .当罗丹明B(RhB)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 ,对负电性纳米银 ,观察到荧光猝灭、荧光峰红移现象 ,且在分子的浓度适当时 ,加入KBr可获得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正电性纳米银上 ,当分子的浓度较大时观察到荧光猝灭 ,当分子的浓度较小时观察到荧光增强 .而当荧光素钠分子 (FS)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 ,在负电性纳米银 ,观察到荧光猝灭 ;在正电性纳米银上观察荧光急剧增强现象 .从分子的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增强或无辐射通道的增加对增强和猝灭的原因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5.
6.
负电性纳米银溶胶SERS活性及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宁还原硝酸银可制得表面带负电的、对阳离子型分子具有较强SERS效应的纳米银。为了进一步测试负电性纳米银溶胶的SERS活性及稳定性,在室温下用制针剂的封装机将样品(old NCS)封装并保存。两年后与新制备的负电性纳米银溶胶(new NCS)比较,用透射电镜观测发现old NCS与new NCS相比银粒子尺寸增大;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old NCS的吸收峰为431 nm,new NCS的吸收峰为418 nm,old NCS与new NCS相比吸收峰发生红移。为比较old NCS及new NCS的SERS活性选取阳离子型分子、中性分子及阴离子型分子作为测试分子,用拉曼光谱仪测试这些分子在两种纳米银上的SERS谱,结果发现,阳离子型分子碱性品红、中性分子吖啶橙在old NCS及new NCS上SERS较强,阳离子型分子亚甲基蓝在old NCS上与在new NCS上相比SERS较弱,阴离子型分子苯甲酸在old NCS及new NCS均未观察到SERS信号。 相似文献
7.
染料分子吸附在正、负电性纳米银上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死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备了两种不同表面电性的胶态纳米银,选取阴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既有阴离子基团又有阳离子的染料分子罗丹明B,研究其在两种纳米银表面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死现象,当罗丹明B(RhB)分子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对负电性纳米银,观察到荧光猝死、荧光峰红移现象,且在分子的浓度适当时,加入KBr可获得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正电性纳米银上,当分子的浓度较大时观察到荧光猝灭,当分子的浓度较小时观察到荧光增强,而当荧光素钠分子(FS)分别吸附在这两种纳米银上时,在负电性纳米银,观察到荧光猝死;在正电性纳米银上观察荧光急剧增强现象,从分子的结构及纳米银表面局域场增强或无辐射通道的增加对增强和猝灭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电性胶态纳米银中加入凝聚剂后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柠檬酸还原制备的正电性胶态纳米银中加入凝聚剂HNO3和NaNO3后,用波长为633 nm的激光激发,获得了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谱),通过讨论及实验明确该SERS谱是来自于还原剂中的柠檬酸根离子,并说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银的吸附层是带正电的银离子,扩散层是带负电的柠檬酸根离子。 相似文献
9.
10.
测定了甘氨酸酐的Raman谱以及甘氨酸酐在酸、碱环境条件下在正电性纳米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用B3LYP/6-31g(d)计算了甘氨酸酐的Raman光谱,借助理论计算的结果对实验得出的Raman光谱及酸性环境条件下的SERS进行了指认,得知在此条件下分子物理吸附在纳米银上;碱性环境条件下的甘氨酸酐的SERS与酸性环境条件下的甘氨酸酐的SERS谱及甘氨酸酐的Raman谱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经过分析, 可以认为甘氨酸酐可能在银表面发生水解反应成了为甘氨酸二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60和C70分别在溶液,聚苯乙烯薄膜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6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的吸收峰相对于在正己烷中峰位红移2~10nm,并且发现随着C60浓度的增大,薄膜中观察到有形状规则的针状固体物质出现,C7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吸收峰同在甲苯中峰位基本重合,我们认为:C6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是以“微晶”形式存在,而C7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以比C60更小的颗粒存在或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同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方法,首次获得了竹红菌甲素在黄银胶中的拉曼光谱;分析了电磁增强和荧光猝灭效应在银胶一竹红菌甲素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引言燃煤锅炉内的粒子(如焦碳、碳黑、飞灰粒子)及块状的燃烧产物(如积灰、结渣等)参与炉内辐射换热。这些固态物质的辐射特性,是炉内辐射换热计算的重要参数,而复折射率(。一n-7幼是确定这些参数的基本物性数据。复折射率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测量其它量,用反问题计算方法才能得到。目前;国际上求煤灰粒子复折射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类:(1)直接利用煤灰粒子做实验[‘头(2)利用块状煤灰实验求其复折射率,认为它等于煤灰粒子的复折射率[’-‘]。D.R.Huffman问在理论上证明,二者的复折射率将会有所不同。本文分别… 相似文献
14.
对GaAs光导开关非线性工作时,负微分迁移率和碰撞电离的作用进行了数值分析,给出了考虑和未考虑碰撞电离作用时的外电路电流输出波形,以及载流子和电场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演变的情况.计算表明GaAs材料的负微分迁移率引起的微分负阻,会导致阴极附近电场的动态增强,使得阴极附近的电场达到本征碰撞电离发生的阈值电场,从而引发本征碰撞电离的发生.分析结果表明,碰撞电离可以极大地延长电流输出的时间,但仅考虑负微分迁移率特性的本征碰撞电离过程不足以完全解释观察到的所有非线性现象,必须进一步考虑其它高电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碱金属原子晶体性质导出的经验势能函数,研究了碱金属原子在其固体(100)表面的吸附与自扩散性质。结果发现表面吸附原子的束缚能小子体相原子的束缚能,而吸附高度且大于晶格常数的一半;自扩散的能垒分别为0.42(Li),0.30(Na),0.26(K),0.24(Rb)和0.23eV(C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拉格朗日跟踪方法研究平板边界层内涡旋与重颗粒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显示了由半球状粗糙元诱导产生的发夹涡沿流向的演化过程。小惯性的重颗粒在低压区上边缘的聚集阻碍了涡量的聚集并破坏了发夹涡的产生。模拟结果还证实颗粒在边界层内的输运主要受扫过和喷出事件的影响,且在边界层近壁区域内,扫过事件输运颗粒的能力强于喷出事件的。 相似文献
17.
邵文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14(2):105-108
本文研究了用王水溶解砂金样品,在1%王水介质中,使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与金定量分离。滤液控制1%王水介质用以测定金。沉淀用5%热硫有脲溶解,控制为1%硫脲介质用以测定银。利用本方法测定了砂金样品中金和银得到了满意结果。金的回收率为99.6%-100.8%,银的回收率为97.2-99.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