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献瑜教授从三十年代起执教于燕京大学,并主持数学系工作。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徐先生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于1955年在系内最早地开设“数学实习”课程,并筹建计算数学教研室,主持教研室工作多年。1956年参加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为了开创  相似文献   

2.
念恩师     
钟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悲怆和思念.先生给我留下最珍贵的财富是他那诲人不倦的高贵师德.记得那是在1955年,我们第一次去中学参加教学实习,我既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教案怎么也写不好;在先生耐心的指导下修改了三次才算定了下来.预讲时又手忙脚乱,掌握不好层次,先生就手把手的一点一滴地教我如何切入课题、如何启发学生、如何突出重点,乃至板书的格式都一一点明,使我受益匪浅.先生这次启蒙式的教育使我明白了教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开始懂得教育事业的艰辛与神圣.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我去沈阳出差期间遇见先生.那时人…  相似文献   

3.
前言     
<正>许国志先生于1919年4月20日出生于江苏扬州,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1943年许国志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53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他与夫人蒋丽金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拦,回到新中国.许国志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于1995  相似文献   

4.
我市数学科校际教研組自成立以来已有十年的历史。1950年春,成立时的名义是数学研究会,参加的成员为本市各中学及各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工作重点是解决数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上的思想观点問題。1952年各校开始建立各科教研組,市数学研究会卽改名为市数学教研組,参加的成員只限于高中教师,每两周定期集会一次,工作重点逐漸轉到研究教材,統一进度,改进教学方法。1954、1955两年工作无大进展,几个中等专业学校因教材教法等都与普通中学不同,相继于这两年內退出。但是这时我市普通中学已日漸增多,初中教师也要求参加,經上級研究于1956年秋决定扩大组织,参加成員为本市普通中学及业余中学高初中数学教师,組长也由一人增加到三人,每两周集会一次。为了工作方便起見,将全組分为高中代数、几何、三角及初中代数、几何、算术六个学科小組,工作重点在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研究,交流經驗和帮助教师  相似文献   

5.
我是1953年1月参加教育工作的,到現在,整整7个年头了;而系統的业务进修,却开始于1955年。在这几年的时間里,由于党的亲切教导和培育,同志們热情的帮助和关怀,虽然在业务进修上有了一些收获,由原来不及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提高到专修科的水平;在函授学习的考試中,获得了六門課平均91.6分的成績;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材料书,供在农村工作的人们看的。本来在9月间就给这本书写好了一篇序言。到现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经过时了,只好重新写一篇。事情是这祥的。这本书编辑了两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在第一次编辑的时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1955年上半年的,少数是1954年下半年的。当时,曾经将这些材料印成样本,发给参加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负责同志阅看,请他们提出意见。他们认为需要补充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邓乃扬先生,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出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从小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疼爱和照顾,并受到良好教育。高中就读于著名的北京四中,当时讲授物理和化学课程的都是特级教师。1955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著名学者周培源先生和后来成为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先生都曾是他的授课老师。大学期间曾因照顾患癌症的母亲,休学一年。再加上学校学制延长,于1962年才从数学专业微分方程方向特征值专门化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师从二级教授申又振先生。因文化大革命,毕业又拖至1967年。这样,他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2015,(8):3
胡军男,贵州道真人,仡佬族,生于1958年,1979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评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09年评为贵州省特级教师.参加过中科院心理所已故心理学家卢仲衡先生组织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并于1997年6月荣获贵州省1989年-1995年基础教育教改实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优秀奖.近年来主要从事新课程改革中考命题研究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俨先生研究中国数学史已四十年,四十年来他写了近百篇有关中国数学史的论文,最近把其中主要的选辑为中算史论丛共五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李先生四十年来的辛勤劳动果实,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它和很好的进行学习.中算史论丛第一至五集,自1954年11月起至1955年7月陆续出版,第一集已在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材料書,供在农村工作的人們看的。本來在9月間就給这本書寫好了一篇序言。到現在,过了三个月,那篇序言已經过时了,只好重新寫一篇。事情是这样的。这本書編輯了兩次: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在第一次編輯的时候,收集了121篇材料。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1955年上半年的,少数是1954年下半年的。当时,曾經將这些材料印成样本,發給参加1955年10月4日至11日中國共產党第七届中央委員会第六次全体会議(擴大)的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負責同志閱看,請他們提出意見。他們認为需要补充一些材料。会后,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送來了补充材料。在这些材料中間,有許多反映了1955年下半年的情况。这就需要重新編一次。我們从原有的121篇材料中刪去了30篇,留下91篇,从新收材料中选出了85篇,共計176篇,約有90万字,成了現  相似文献   

11.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MCM参赛者谈收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除了获得一张奖状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收获?本文收集了中国科技大学参加过这项比赛、而现在在国内外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学习或工作的一些同学就这个问题所谈的切身体会。他们的共同体会是:在参加培训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等,至今仍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作用,并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研究》2005,8(6):F0003-F0003
2005年10月28日是已故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94岁诞辰。来自中、美、德三国的数十位数学家来到南开大学省身楼,参加一年一度的京津几何工作营,以学术会议的方式纪念这位数学领袖。由南开数学研究所主办的2005年京津几何工作营于10月27日-29日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伟岳以及特邀代表德国科学院院士约斯特(J.Jost)、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项武义参加这次会议。项武义教授还专门做一场题为“几何学在文明中扮演的角色”的“南开名人讲座”,向陈省身先生致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的数学教授龙以明、马力…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学数学》2009,(5):F0004-F0004
上海市文建中学创办于1948年8月.前身是上海唯一的一所行业公会私立中学——糖业中学。1955年10月.学校改制更名为公立文建中学.寓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之意.这期间.学校董事会高薪聘请了一批来自于复旦、暨南、南开、圣约翰、东吴、浙江等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任教.建立了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民主管理的校务会议制度.并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4.
本期問題的解答請讀者在1955年4月20日以前寄至“北京清華園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轉数學通報問題及解答欄工作組”收。問題的解答及正確解答者的姓名將在本刊1955年6月號的本欄內公佈。本欄歡迎讀者提出可供大家解答的問題。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55年1月号發表了苏联科学院阔尔莫果洛夫院士的“數学中的無窮”一文,因該文很简略,其內容較深,有些讀者提出了一些問題。現由該文譁者罗國光先生就某些读者所提的問題作了一些補充說明,現在發表在这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虹 《数学通报》2013,52(3):5-10
1美国AP课程简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AP)始于1955年,AP课程项目管理机构(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board))与学院(College)、大学(University)、高中(High School)联合向学生提供高中阶段参加大学课程的学习和考试.AP共34个科目,这些科目使得中学生在申请大学的过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新知识出版社出版)1955年第2期上,有李锐夫先生作的一篇通论“近代数学的发展”(为方便以下简称“通论”)我觉得李先生在这篇“通论”里,对于数学发展的观点是反映了一些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点的.我想有必要在此提出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54年12月號問題 本期問題的解答請讀者在1955年1月20日以前貼足郵票寄至“北京清華園中国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轉數學通報問題及解答欄工作組”收,問題的答案及正確解答者姓名在本刊1955年3月號本欄內公佈。 131.試把一正方形割開拼成一五角星,但所分的塊數不准超過9塊.(江西南昌  相似文献   

19.
讀到數學通報1955年2月號登載的壽望斗先生的“關於數學練習本批改方法的改進意見”後,很高興,認為壽先生能從現在中學教師批改作業存在問題中,搜集各種批改作業的辦法加以分析歸納出一種具體的辦法,這種幫助人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同時為改進批改數學作業盡了一份力量也是肯定的! 但編者同志既然要求讀者們都來參加這一問題的討論,我想僅就我個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和壽先生分歧的意見: 首先壽先生分析目前中學教師工作情况時談到:正因為教師們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花在批改練習本上,所以嚴重地影響了備課……解决的辦法,應當從改進批改方法入手,只有這樣,才能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0月8日—10日,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小组在京召开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数学家姜伯驹院士、严士健教授、梁国平研究员和张尧庭教授,以及数学教育家张孝达、张奠宙、王长沛等先生.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教研员,30余所高师院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现行中小学教材的部分主编,国内较有影响的十几家中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的主编和20余位来信、来稿的代表,以及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小组的成员和在京的部分教育工作者,共计180多位同志汇聚一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