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震  王如骥 《化学通报》2000,63(11):38-41
鉴于硫族金属化合物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诸多应用,在近十年内,人们竞相研究,合成出了成百上千新的二元、三元、四元的金属硫化物,金属硒化物和金属碲化物.高温直接反应方法是制备金属碲化物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K2BaSnTe4,RbTaCu2Te4,K2Ag2SnTe4,K2HgSnTe4等均是在400~500℃左右的温度下,以单质元素与二元的碲化物直接反应得到的.在该领域中,近年来低温合成技术,如电解法[1],水热法[2]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采用以有机物为溶剂的低温合成技术是90年代以来才取得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的.如RbHgSbTe3[3],Rb2Hg3Te4[4]都是采用该低温合成技术而制备成功的.有机溶剂热生长技术与传统的水热法(Hydrothermal)不同之处在于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而选用具有不同沸点、带有不同极性及不同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从而拓宽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报道的[Mn(en)3]Ag6Sn2Te8就是以乙二胺为溶剂,以SnTe,MnCl2,AgCl与Te为原料,在180℃下反应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有机杂化锑硒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1996年Kanatzid is以有机胺为结构导向剂,第一次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含过渡金属钴的锑硫化物[Co(en)3]CoSb4S8[3]以来,水热和溶剂热技术逐渐成为合成多元金属硫属化物的重要方法[1-7]。本文以FeC l2·4H2O、Sb和Se为原料,在乙二胺中于140℃进行溶剂热反应,合成了锑硒化合物[Fe(e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高长径比的碲纳米线,用搅拌辅助界面组装将其取向排列在石英表面,同时考察了基片内外侧、溶剂、搅拌转数和溶液浓度等条件对组装形貌的影响;以取向排列的碲纳米线为模板,利用化学转化法原位制备了Pt,Pd和Ag2Te的纳米线二维阵列,为有序界面组装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锑和锡等主族金属多元硫属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类化合物作为多功能材料,因其在半导体、光电导体、光致发光、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1,2]。自溶剂热法合成含钴的锑硫化物[Co(en)3]CoSb4S8以来[3],人们利用溶剂热技术,在乙二胺(en)水溶液中合成了一系列含过渡金属配离子的多元锑硫属化合物,如[M(en)3]Sb2S4(M=Co,Ni)、[M(en)3]Sb4S7(M=Fe,Ni)[4]、[Fe(en)3]2(Sb2 Se5)[5]、  相似文献   

5.
杂核金属含硫簇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在生物化学、催化和非线性光学等方面显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事用[MS4 ]2 - 和[Cp* MS3]- ( M=Mo,W)和Cu( ) ,Ag( )反应合成Mo( W) /Cu( Ag) /S簇合物并研究其非线性光学性质[1,2 ] .鉴于用硫代金属酸盐作前驱体合成M- Cu- Ag- S杂三核金属簇合物的工作鲜有报道[3] ,我们尝试用( NH4 ) 2 Mo OS3和Cu Br,Ag Br在α- Me Py中反应,希望得到Mo- Cu- Ag- S杂三核金属簇合物.但上述反应却形成了1个仅含Mo和Cu( )的五核簇合物[Mo OS3Cu4 (α- Me Py) 6 Br2 ],其所含的Mo S3…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新的有机杂化锌碲化物[Zn(dien)2](Te2)(1)和镍硒化物[Ni(dien)2](Se3)(2)(dien=二乙烯三胺),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晶胞参数:a=9.212(2),b=10.854(3),c=15.723(4),Z=4。化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8.047(4),b=9.8236(19),c=9.0079(19),Z=4。在两种化合物中,1的阳离子中Zn2 与2个dien螯合形成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阴离子为哑铃型的Te22-。2的阳离子中Ni2 离子与2个dien螯合形成稍变形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阴离子为‘V’字型的Se32-。  相似文献   

7.
含镧的Bi2Te3基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微观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BiCl3,LaCl3和Te粉为原料,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含稀土元素的单相LaxBi4Te6(x≤1)热电材料纳米粉末.研究发现,三元化合物LaxBi4Te6具有与二元Bi2Te3化合物相同的晶体结构和相似的晶格常数。LaxBi4Te6中的La含量随合成温度升高而增加,但与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关系。LaxBi4Te6合成粉末的颗粒尺寸在30nm左右,并且几乎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没有关系。在120℃合成的粉末基本上为不规则多面体形状,在150℃及以上温度合成的粉末则趋向于薄片状.并存在一些直径在50~80nm之间的纳米管。  相似文献   

8.
五元氧杂环是非常重要的合成目标化合物.它们大量存在于天然产物中[1],大多具有生物活性[2],而且也是应用广泛的有机中间体[3].因此,有关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文献中大多采用[3原子+2原子]的方式来构建此类杂环,近年来,自由基或过渡金属成为诱导此类反应的强有力的工具[4].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以乙醇胺为还原剂,实现了亚碲酸根(TeO~(2-)_3)的分步还原,并以新生成的单质Te纳米棒为碲源,原位一步法合成出六方相Sb_2Te_3纳米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Sb_2Te_3为六方纳米片,厚度约为100~200 nm,直径约为0.6~1.5μm,形貌均一,分散性良好.适宜的合成条件是水/乙醇胺体积比为8∶12,180℃下反应24 h.依据部分实验结果以及单质Te和六方相Sb_2Te_3晶体结构的比较,证明了Sb_2Te_3主要以外延方式在单质Te纳米棒表面生长,且两者的晶面取向为(003)Te//(003)Sb_2Te_3,[110]Te//[110]Sb_2Te_3.  相似文献   

10.
Co(En)3MoO4晶体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多酸的水热法合成的深入发展已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1~3].80年代已来,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具有层状[4]、网状[5]、孔道状[6,7]和笼状[8,9]等多种新结构和新组成的杂多酸化合物,并应用于合成药物和研究催化剂等[10,11]工作中.科学家们已深入地了解了钒的氧簇化合物[12~15],但有关钼的氧簇化合物的研究还较少.杨国昱等[16]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孔道结构的Ni(En)3MoO4纳米管.本文在此[16]基础上,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网状结构的Co(En)3MoO4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六方晶系,P3C1空间群,晶体中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溶剂热生长技术(Solvothermal technique)在180 C下以氯化物与具有氧化性的M 2Q(M=K,Rb;Q=Te,Se)反应,制备出新的硫族化合物[Ni(en)3](Hen)SbSe4(1),[Sb(en)3]In3Te7(2).化合物1的阳离子基团为过渡金属Ni与乙二胺(en)的配合物[Ni(en)3]2+及质子化的[Hen]+阳离子,阴离子基团为具有分立结构的[SbSe4]3-.化合物2的阳离子基团为[Sb(en)3]3+,阴离子基团为具有二维结构的2∞[In3Te7]3-.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晶体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数据a=0.881 43(18)nm,b=0.962 35(19)nm,c=1.427 8(3)nm,α=104.74(3)°,β=92.47(3)°,γ=109.55(3)°,V=1.092 7(4)nm3,Z=2.晶体2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数据:a=1.069 1(2)nm,b=1.693 2(3)nm,c=1.515 2(3)nm,α=90°,β=94.86(3)°,γ=90°.V=2.732 8(9)nm3,Z=4.  相似文献   

12.
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彭家建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1,22(6):598-600
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化妆品、气体分离、电池介电质[1]及金属萃取[2]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尿素生产厂家将其用作脱碳剂,使其需求量大增. PC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酯交换法、氯丙醇法及环氧丙烷(PO)与CO2环加成等. 其中, 以PO与CO2为原料环加成制PC是一条低污染、环境友好的路线. 已报道的用于PO与CO2环加成的催化剂有碱、季铵盐、金属盐[3]、配合物[4~6]以及MgO[7], MgO-Al2O3[8], KI/ZnO[9],KI/冠醚和KI/聚乙二醇[10]等. 尽管品种繁多,但仍存在催化剂活性不高,产物分离及催化剂回收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Dawson型磷钨杂多化合物(HPC)作为多相或均相催化剂,对烯烃环氧化反应极为有效[1]。在HPC中引入钼原子可以提高它的氧化能力;引入过渡元素如铜可以改善其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2]。目前已合成出Nb、Ti、Mn、Fe、Co等多种过渡元素取代的Dawson型HPC[3],并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催化性能。本文以Na2WO4·2H2O和Na2HPO4·12H2O为原料合成了K10Na2H2P2W16O60,再以其为反应物合成了过渡元素镍、铜取代的磷钨、磷钼钨共三种Dawson型杂多化合物:K14[Ni2P2W16O62]·24H2O、K15H5[Ni(P2W16MoO61)2]·26H2O和K15H3[Cu(…  相似文献   

14.
金属磷酸盐材料在吸附、离子交换、离子传导和催化剂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5]. 近年来,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些A-V-P-O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 A一般为碱金属或有机阳离子, 如层状结构的[H2N(C4H8)2NH2][(VO)4(OH)4(PO4)2][6] 和[H2N(C2H4)3NH2][(VO)8(HPO4)3(PO4)4*(OH)2]*2H2O[6], 一维链状结构的 [H2NCH2CH2NH3(VO)(PO4)][7], 手性双螺旋结构的 [(CH3)2NH2]K4[(VO)10(H2O)2(OH)4(PO4)7]*H2O[8]以及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化合物 [H3N(CH2)3NH3K(VO)3(PO4)3][9], [H3N(CH2)3NH3]2[V(H2O)2(VO)6(OH)2(HPO4)3(PO4)5]*3H2O[10]和[H3N(CH2)2NH3][(VO)3(H2O)2(PO4)2(HPO4)4][11].  相似文献   

15.
草酸是重要的有机配体,它能和许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并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1-3]其中,钼与草酸形成的配合物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原因:1、钼与草酸形成的配合物在结构上形式多样,即使同一组成的配合物,也有不同结构。如K2[MoO3(C2O4)]·H2O[4],由于合成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杂多化合物在催化、医药、材料及光化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4 ] ,其中钼磷多金属氧酸盐具有优异的氧化催化性能 [5,6 ] .近年来合成的新奇结构的钼磷多金属氧酸盐中已测定结构的有含帽[7,8] 和非帽[9~ 12 ] 系列 .本文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结构新颖的夹心型磷钼多金属氧酸盐[( CH3CH2 ) 4N]4 H3O{Na[( HMo2 O5) 3( HPO4 ) ( H2 PO4 ) 3]2 }· ( H2 PO4 ) 2 · 1 0 H2 O,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1 实验与晶体结构分析1 .1 仪器与试剂 元素 Na用美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C,H和 N用 Perkin- Elmer 2 4 0…  相似文献   

17.
由于聚氧酸盐在催化、制药和阳离子电极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3], 因此一直是无机化学研究的热点[4~8], 自1993年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化合物[(CH3)2NH2]K4[V10O10(H2O)2(OH)4(PO4)7]*4H2O[9]被合成以来, 更多的关注集中在聚氧酸盐的合成及结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新的碲络合物的合成、性质与电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有机-水混合溶剂共热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的白色固体细粉末Te2(OH)8(H2O)2Cl2,即[Te(OH)4(H2O)Cl]2双碲络合物,并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测定.考察了温度、溶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生成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络合物是很稳定的,具有许多有意义的性质.结合实验,在B3LYP/CEP-4G水平上对其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稳定形态的电子结构,最低总能量为-5 553246×105kJ·mol-1,每个中心原子Te净电荷为1 998958e,表明是电子"授体",反馈给四个"受体"配位体HO上的O原子,分别为-0 221138e,-0 209388e,-0 221098e和-0 250985e,也表明该络合物是稳定的.比较合理地说明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富勒烯配合物η2-C6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5年Kroto等[1]发现富勒烯至今, 其在化学、材料和物理等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2~8]. 目前有关C60取代的金属小分子配合物(如羰基、亚硝酰基等)的研究方兴未艾. 而以NO为配体的亚硝酰基金属富勒烯配合物仅有数例[2,3], Green等[3]在研究以CO和NO为配体的金属富勒烯系列化合物的合成中, 认为C60不能与Ru(NO)2(PPh3)2发生反应. 本文利用Ru(NO)2(PPh3)2与C60反应首次合成出η2-C60[Ru(NO)(PPh3)]2配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钛酸丁酯与乙酐的反应和产物钛氧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钛酸丁酯与乙酐在环己烷中混合加热反应,钛酸丁酯中的烷氧基容易发生二取代反应,生成溶于有机溶剂的丁氧基乙酸钛[Ti(OC4H9)2(OOCCH3)2]和乙酸丁酯;在过量的乙酐存在下,二取代产物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钛氧有机物,乙酸氧钛[TiO(OOCCH3)2]和丁氧基乙酸氧钛[Ti2O(OC4H9)2(OOCCH3)4],两种物质分子中都存在Ti-O-Ti键型的结构,它们不溶于有机溶剂.Ti2O(OC4H9)2(OOCCH3)4更容易加热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