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环糊精与尼古丁的包结配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 环糊精(β CD)是环状低聚葡萄糖,呈锥形体结构,具有独特的分子包结特性和识别能力,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食品、医药等多种行业[1 5]。将卷烟过滤嘴用含β CD的浸渍液处理,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滤除大部分尼古丁和烟油[6]。为了探索β CD与尼古丁分子的作用机理,本文通过紫外 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在中性和碱性缓冲溶液中β CD与尼古丁均具有包结配位作用,并在碱性介质中,采用中和法制备了其超分子固体包结物。1 实验部分1 1 试剂和仪器β 环糊精:(汕头市光华化学厂,生化试剂,重结晶两次,110℃真空干燥12h);尼古丁:(上海第…  相似文献   

2.
基于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了β-环糊精与苯甲酸、苯乙酸和邻羟基苯甲酸的包结常数及包结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从分子结构和热力学角度讨论了超分子化合物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氢键在超分子化合物中具有重要作用,环糊精与芳香羧酸的包结反应在热力学上呈现熵焓补偿效应。该方法快速、准确,并有较高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吴璃华  何应律 《分析化学》1991,19(10):1133-1136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及羟丙基β-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H-NMR、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香兰素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作用,发现香兰素与HPβ-CD包合时,HPβ-CD的内腔H-3和H-5质子较与β-CD包合时明显移向高场,表明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用Benesi-Hildebrand关系式求得的包合物的平衡常数也证实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所形成的包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表征了双客体N, N'-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1)和双主体四苯酐桥联β-环糊精(2),并以碘甲烷处理1得到其水溶性衍生物-季铵盐。利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等手段研究了季铵化1和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冷冻干燥法处理上述水溶液得到少量固体,以红外光谱、热分析等对此固体样品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存在。此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季胺化1和2的超分子聚集体呈线形结构,长度可达微米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环糊精的研究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许多工作都着眼于环糊精进行化学修饰,改变或扩展其对客体分子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苯并螺吡喃吲哚啉衍生物作为人们熟知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与冠醚相连接,与金属离子的作用及PVC膜性质的研究已有报道,但与环糊精相连接的研究报道极少,本工作首次合成了单-(6-氧-1′-(2-羰乙基)-3′,3′-二甲基-6-硝基螺[2H-苯并吡喃-2,2′-吲哚啉]-β-环糊精(简称为SBI-β-CD),研究了它的光致变色性质,并利用圆二色谱测定了它对(-)-冰片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SBI-β-CD具有光敏特性,是一个具有光谱探针的主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张小军  刘尚钟  吴学民  李姝静 《化学学报》2012,70(19):2066-2072
制备了对苯二甲酸连接的环糊精二聚体(α,α-CD Dimer)及紫精聚合物(VP), 利用α,α-CD Dimer与VP之间的主客体识别作用构筑了一种超分子水凝胶. 1H NMR测定结果表明α,α-CD Dimer和VP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是通过α-CD空腔和VP形成包结络合物进行的. 环糊精二聚体α,α-CD Dimer和聚合物VP凝胶体系的构筑受环糊精二聚体类型的影响, 同时该超分子水凝胶对有竞争作用的客体分子表现出响应性, 该超分子水凝胶在竞争性客体分子存在的条件下, 可发生小分子诱导的凝胶与溶胶转化行为. 此外, 该凝胶体系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童林荟  刘育 《有机化学》1990,10(5):432-435
用环糊精(β-CD)分子内空腔模拟酶的疏水结合位,是目前酶模型化合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Yoshihisa Matsui曾用偶氮染料(4-羟基-1-萘偶氮4-萘碘酸钠I)作为探针,测定不同结构和链长的脂肪醇在弱酸性(PH=6.4)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度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坦索罗辛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由实验所得的热力学参数ΔH<0,ΔG<0,说明坦索罗辛与β-CD发生了一个放热、自发的结合过程;由ΔH<0且ΔS<0推断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作用。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对其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预测,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乙酰基二茂铁呋喃甲酰腙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二茂铁酰腙类化合物乙酰基二茂铁呋喃甲酰腙 (AFH)与β-环糊精的包结物 .元素分析及溶解常数测定结果证明两者形成了 1∶ 1包结物 .从溶解度曲线计算得出包合常数为2 2 7.3 L·mol-1.通过 UV,FTIR,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包结特性 ,并用 NMR技术推断了包结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中性红(NR)作为荧光探针,采用竞争包合法首次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20℃,pH=7.6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与维生素B6(VB6 )的包合性能,间接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对VB6 包合能力的大小温-CD>HP-β-CD.  相似文献   

13.
以竹红菌甲素作敏化剂匹配高压钠灯产生单重态氧,在甲醇溶液中,氧化6-取代-1,4-环辛二烯(1),(2),并经亚硫酸钠还原,得到顺-5,8-二取代-1,3-环辛二烯和反-5,6-二取代-1,3-环辛二烯发。化合物(3)是在三氯乙烷溶液中,未经还原得到过氧化氢基取代-1,3-环辛二烯。基态分子的稳定构象决定了反应产物的立体选择性。这类反应为用光氧化方法合成顺-5,8-二取代和反-5,6-二取代-1,3-环辛二烯含氧衍生物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有机钛化学 Ⅲ.1,5-环辛二烯的钛催化均相氢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系列有机钛化合物(R-C_5H_4)_2TiCl_2(R=H,CH_3,C_2H_5,n-C_3H_7,CH_2-CHCH_2,CH_3CH-CHCH_2,CH_3OCH_2CH_2,C_2H_5OCH_2CH_2,cyclo-C_6H_(11)等)和还原剂((i-Bu)_3Al,LiAlH_4,i-C_3H_7MgBr)组成的低价钛催化体系对1,5-环辛二烯的均相催化氢化反应。结果表明,低价钛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氢化时还同时发生异构化反应。并讨论茂环上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及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自组装方式在石英晶体谐振器(QCR)的金电极表面修饰末端含巯基的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用压电石英传感器在线监测萘系衍生物与之发生包结反应的过程,探讨了温度、浓度、取代基数目和位置对包结配合物稳定常数(Kin)的影响,从理论上并从实验证明了Kin所遵从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包结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均为1:1,包结配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β-环糊精衍生物对客体分子大小、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等都有良好的选择区分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1,5-环辛二烯-3,7-二炔(C~8H~4)的结构和光谱性质,根据等键反应分析和自然键轨道方法研究了它的稳定性、成键情况和共轭性。结果表明1,5-环辛二烯-3,7-二炔(C~8H~4)分子为平面刚性结构,可能稳定存在。分子中C≡C键与C=C键存在一定程度的共轭,可能具有芳香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用竹红菌甲素作光敏剂匹配高压钠灯光源, 对1,5-环辛二烯(1)进行单重态氧氧化反应, 高产率和立体选择性地得到顺-5,8-二(氢过氧基)-1,3-环辛二烯(7). 证明了7还原产物顺-5,8-二烃基-1,3-环辛二烯(8)热重排的产物是6-羟基-4-环辛烯酮(3). 而不是6-羟基-3-环辛烯酮(6). 并讨论了热重排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张蓉  赵邦蓉 《合成化学》2003,11(1):76-79
利用β-环糊精的吡喃葡萄糖单元上2,3,6-位羟基氢的反应活性差异,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和修饰剂合成了十四,(2,6-O-烯丙基)-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修饰剂等对合成的影响,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FAB-MS等表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光光度法及荧光法分别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的包合作用,求出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的包结常数K分别为:7.53×103、264 L/mol,包结比n均为1∶1。计算了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及ΔS0,对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的包合作用进行了对比,探讨了pH值、β-CD浓度、放置时间、试剂加入顺序等因素对包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6-取代-1,4-环辛二烯与单重态氧立体有选择地氧化成顺式5,8-和反式5,6-二取代-1,3-环辛二烯的含氧衍生物. 依据产物的分子结构推知, 6-取代-1,4-环辛二烯发生“ene"反应时的优势构象不同于环辛烷, 而是具有角张力的扭曲构象(1), 这为研究环烯的分子构象提供了一种实验方法.用Monroe法测定了6-取代-1,4-环辛二烯对单重态氧反应的β值. 其反应活性顺序为:3>1>4>1, 5-环辛二烯>2>5. 表明推电子取代基增加了同单重态氧反应的能力, 而吸电子取代基则降低了同单重态氧的反应能力, 但是不论取代基性质如何, 都不能改变“ene"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