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时代上属末次间冰期的MGS5层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a-5e亚段.其中5a,5c和5e亚段以河湖相和古土壤为主要特征,其CaCO3含量主体呈现峰态;5b和5d亚段以风成沙丘砂沉积为主,CaCO3含量主体呈现谷态.研究表明,末次间冰期毛乌素沙漠冬季风盛行时期,沙丘砂强烈堆积,CaCO3大量迁移;夏季风盛行时期河湖相和古土壤发育,CaCO3大量聚集.研究还发现,MGS5各个亚段CaCO3记录的冬夏季风环境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5a-5e亚段在时间-气候性质上的变化节奏相当一致.这可能说明,末次间冰期毛乌素沙漠的演化主要受北半球冰量增减导致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渭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渭河流域1958—2008年的主要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渭河流域降水和气温2个要素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冬季的上升趋势非常显著;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中游地区气温最高;从整个流域Hurst指数分析看,未来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仍将持续升高,但变异程度不显著.2)渭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从Hurst指数看,渭河流域的降雨序列处于弱变异状态,未来的降水变异不显著.3)对渭河流域近50a的气温和降水进行突变分析,大部分站点气温突变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显著变暖,与突变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降水量突变点较多,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优势种群间的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 ̄2检验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方法,分别对四川中部绵阳市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的12个优势种群间的总体相关性、各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总体上趋于独立分布。这反映了研究区防护林群落的年轻性和不成熟性,但应重视外界干扰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河河源区近10年来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80和90年代2期土地覆被数据表明,随着黄河河源区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使黄河河源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尤其是覆盖度高的天然草场.沙地裸地的面积迅速增加,表明黄河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对黄河河源区土地覆被结构与变化过程、空间景观特征研究得出,近10年来,流域土地覆被格局由依赖高覆盖度草地转变为其他覆被类型,高覆盖度草地已经明显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异常与旱涝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35°N.100°~125°E)范围内利用48个测站1950~1991年降水资料和1470~1974年旱涝等级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6~8)月降水异常和旱涝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推断,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量一般在450~600mm.相对变率为0.25~0.40.历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武汉地区、浙皖赣交界地区以及苏北兴化─东台地区、最小值出现在安徽合肥─霍山地区,20a、30a、50a─遇的异常多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武汉、衢县及兴化─东台地区,异常少降水量的最小值出现在大别山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范围旱涝连续出现和交替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在长江中游地区汛期旱涝具有50a和20a的周期变化,长江下游地区具有100a和20a的周期变化,本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下游地区降水量波动增加.预计下世纪10~30年代将是洪涝多发期.10~2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将是干旱多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