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刘祖刚  薛敏钊 《光学学报》1996,16(10):465-1470
制备了以苯乙烯锘三苯胺衍生物为空穴传输层Alq3为发光层的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姨光器件。还把不同厚度的恶二唑衍生物加在SA和Alq3之间制备了两种三层结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SA的蓝色发光。进行了器件存放实验,发现了器件在大气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学微腔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祖刚  唐春玖 《光学学报》1998,18(6):93-798
制备了以铝掺杂氧化锌(AZO)透明导电膜为阳极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微腔器件,研究了垂直的光学法布里-珀罗微共振腔对有机器件的自发发射的微腔效应,发出了光谱窄化、发光强度增加及发射的角度依赖关系等现象。具有微腔结构的器件发射谱将高宽只有14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4.
ITO阳极电阻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不同方块电阻的ITO作为阳极,利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双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TPD/Alq3/LiF/Al,定量研究了ITO阳极电阻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大阳极电阻的器件在一定的驱动电压下表现出较低的电流密度和亮度,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阳极电阻的分压导致用于载流子注入的有效驱动电压减少。扣除阳极电阻以后,我们发现用于载流子注入的有效驱动电压并不受阳极电阻的影响。另外,我们没有观察到阳极电阻对器件发光效率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多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绿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四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掺杂得到了高稳定性的绿色及红色器件 ,绿色器件的半寿命达 140 0 0h(初始亮度 10 0cd/m2 ) ,红色器件的半寿命为 75 0 0h(初始亮度 5 0cd/m2 )。还研究了具有空穴锁定层及非锁定层的两种不同结构的蓝色及白色器件。研究表明无论蓝色还是白色器件 ,具有空穴锁定层的器件稳定性较差 ,老化过程中界面势垒的变化很大。非锁定层的蓝色及白色器件的半寿命分别为 45 0h(初始亮度 5 0cd/m2 )和 30 0h(初始亮度 5 0cd/m2 )。在稳定性改善的基础上研制成功 96× 6 0线 ,分辨率为 2线 /mm的绿色矩阵显示屏 ,设计和研制了驱动及控制电路 ,实现了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6.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方红  刘旭 《光学学报》1998,18(2):17-222
从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发光机理出发,通过以Alq薄膜器件、PVK为空穴传输层和Alq为发光层的双层 及PVK掺荧光材料Perylene的双层薄膜器件的研制,从器件的电致姚谱、电流密度-电压特性、亮度-电压特性的曲线的测试结果,计算分析了器件的流明效率、量子效率,并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能级理论分析了器件的姚特性随器件的结构不同所具有的规律。实验表明,加入PVK  相似文献   

7.
染料掺杂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s)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 3]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有机荧光材料、载流子注入和输运材料 ,以及器件的新结构 ,力求得到发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尽管蓝色和绿色发光材料的效率已经足够高到实用 ,但红色发光材料仍然存在问题 ,对红色发光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两条实现红色发光的途径 :掺杂能发红光的染料和用稀土离子配合物作基质或激活剂。利用能量传递的原理 ,在有机基质材料中掺杂荧光染料是获得高效、长寿命和所希望发光颜色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稳定性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作为新型的平板显示器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一个目标是发展全色显示。目前绿色和蓝色器件都实现了高亮度和长寿命。有关红色有机发光器件也有一些报道。如 C.W.Tang等报道的 DCM红光器件[1],J.Kido[2]利用稀土有机物作为红色发射体,P.E.Burrous报道的TPP掺杂[3]Y.Hamada报道的ZnTPP掺杂[4], M. A. Baldo利用PtOEp[5]都得到红光。最近 Y. Hamada报道利用rubrene作为辅助掺杂得到的红光器件色度不随电压的…  相似文献   

9.
掺杂PPQ薄膜的电致发光及电场调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掺杂PPQ薄膜单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在掺杂前后的变化。说明掺杂PPQ薄膜中存在着基质分子和掺杂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其电致发光光谱随加电场变化说明电场对PPQ薄膜的电致发光具有调制作用。用一个由单链模型扩展到包括杂质和外场的Hamiltonian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在PPQ和TPL分子之间有效的能量传递是源于它们之间的是荷转移,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其电致发光谱峰位的移动与掺杂前后系统总量的改变及发光强度与掺杂后转移的电荷数之间分别存在对应关系,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电场对PPQ薄膜电致发光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的主动发光、高亮度等优点,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报道了纳米ZnO薄膜对这种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在普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直接蒸镀一层纳米ZnO薄膜,当纳米ZnO薄膜的厚度为1nm时,器件的电流效率可达3.26cd/A,是没有纳米ZnO薄膜同类器件的1.24倍。适当厚度的纳米ZnO薄膜降低了发光层空穴的浓度,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平衡,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型聚合物白光材料PF-DTFO制备了一种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PWOLED),通过在聚合物发光层中掺杂蓝光磷光染料FIrpic,利用磷光敏化发光原理,改善器件电致发光性能。在敏化PWOLED中,掺杂的FIrpic染料作为给体将产生的三重态能量传递给白光聚合物的长波发射基团,进一步提高了长波基团的发光强度,改善了白光光谱,使基色更平衡并且光谱更稳定。驱动电压从8 V增加到16 V时,器件电致发光光谱基本不变,色坐标仅从(0.33,0.38)移动至(0.32,0.38)。敏化后的器件发光效率相对于未掺杂器件提高了38%。  相似文献   

12.
偶氮染料掺杂高分子薄膜的光谱和光存储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光斌  侯立松  干福熹 《光学学报》1999,19(10):411-1414
利用旋涂法,制备了以二乙基胺基〖N(CH2CH3)2〗作为推电子基因、以具有强电负性的羧基(COOH)作为拉电子基团的推-拉型偶氮染料掺杂的高分子(PMMA)薄膜。在室温下测试了该偶氮染料在溶液和薄膜态的吸收光谱、薄膜态的反射光谱和透过光,发现该薄膜在400~5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强的吸收。在514.5nm光盘静脉测试仪上测试了膜片的静脉光存储性能,结果表明,用低功率Ar^+激光(514.5n  相似文献   

13.
红色磷光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玉  秦莉  王洪杰 《发光学报》2014,(12):1464-1468
制备了结构为G/DBR/ITO/Mo O3(1 nm)/Tc Ta(55 nm)/CBP∶Ir(piq)2acac(44 nm,6%)/TPBI(55nm)/Li F(1 nm)/Al(80 nm)的红色磷光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同时制作了无腔对比器件OLED,研究微腔结构对磷光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OLED的电致发光(EL)峰值为626 nm,半高全宽(FWHM)为92 nm;MOLED的发光峰值为628 nm,FWHM为42 nm,窄化了1/2。MOLED的最大亮度、最大电流效率、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121 000 cd/m2、27.8 cd/A和28.4%,OLED的最大亮度、最大电流效率、最大EQE分别为54 500 cd/m2、13.1 cd/A和16.6%。结果表明,微腔器件的发光性能与无腔器件相比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柔性衬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2/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242,y=0.359,在2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为1000cd/m^2,量子效率达到了0.30%。并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PET/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39,y=0.339),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驱动电压为25V时器件的亮度达1200cd/m^2,且量子效率达0.35%。最后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A real-time detection of a moving object was demonstrated by taking the subtraction between cross-polarized phase conjugate waves with fast and slow response times with two kinds of dye-doped phase conjugators. One consists of superposed films of an erythrosin-B-doped film and a methyl-orange-doped film, and the other is a film dispersed with both dyes.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cross-polarized phase conjugate waves by the both dye-dispersed films was stabl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共蒸镀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Alq3,在普通双层器件的异质结界面引入了均匀互混层,并研究了互混层的厚度变化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互混层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普通双层器件的异质结界面由于高浓度载流子积聚导致的高电场和界面缺陷对器件主要性能(效率和寿命)的负面影响。我们发现一定厚度的互混层使器件的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 EDs)的发光机理包括电子和空穴从电极的注入、激子的形成及复合发光 ,其中 ,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以得到高效率和稳定性好的器件 ,人们不仅使用了电子注入更为有效的 L i F/ Al[1] 和 Cs F/ Al[2 ] 等复合电极 ,同时也使用了空穴缓冲层 ,如 S.A.Van Slyke等 [3]在ITO和 NPB之间使用 Cu Pc,使得器件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A.Gyoutoku等[4 ] 用碳膜使器件的半寿命超过 3 5 0 0小时 ;最近 ,Y.Kurosaka等 [5]和 Z.B.Deng[6 ]分别在 ITO和空穴传输层之间插入一薄层 Al…  相似文献   

18.
We propose a simpl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in a single-layer thin-fil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ell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uminophore molecules are directly excited by electron impact and are the result of recombination. The calculated luminescence and efficiency curves are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o attain a high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use cathodes with a low work function and a high Fermi energy and relatively small electric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