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300~#堆在线产氚回路的组成及其主要指标、回路运行和释氚实验概况,阐明了在线产氚回路在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产氚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An in-pile tritium production apparatus in SPRR-300 and its main charactersare introduced. The operation of the apparatus and the tritium release experiments arebriefly describe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apparatus in tritium production study of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blanket and its future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2.
球环型产氚聚变堆中子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球环型产氚聚变堆概念设计中的中子学设计进行了计算分析。此设计利用了球形环的先进等离子体物理性能和紧凑的结构特征,并尽量利用真空室内的空间安置氚生产包层以减少氚泄漏而提高氚增殖率,达到年产氚量1kg的目标。2D中子学计算得到的氚增殖率高于1.68的设计是其它类似设计没有达到的,进一步体现出球环型产氚聚变堆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裂变堆中的氙-135中毒效应是由于裂变产生的碘-135经由β衰变产生氙。135,后者吸收中子的截面很大,如停堆时剩余反应性不够,就要经过一段“碘坑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停堆前的反应性后才正常工作起来。与此类似却有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首次被我们引入到聚变堆研究领域,它表明为了实现“得失相当”,起动一个聚变堆所要求的最少氚储备和运行时间。“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与具体的氚回收方案、提取氚的工艺过程、堆部件材料中的氚扣留量、增殖剂中不可回收的氚份额、泄漏到堆大厅的包容惰性气体氦中的份额以及氚自然衰变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氚工艺和氚增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聚变堆氚工艺和氚增殖剂研究的现状和我所在混合堆氚增殖剂和氚工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并对一领域的继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LiAlO2陶瓷小球置于裂变反应堆中辐照,采用热解吸技术研究该类产氚材料的堆外放氚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载气组分、催化活性元素和提氚温度对氚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子自旋磁共振(ESR)实验技术研究了辐照缺陷的顺磁特征。结果表明:LiAlO2中氚的扩散速度慢,热解吸活化能高,氚释放主要分布在750~1000K;表面氢同位素交换反应贡献大,释氚形态受载气条件的影响较大,当氦气中添加H2时,会增大HTO转化成HT的比例;中子辐照会在LiAlO2中诱生F+,O-和O2-等缺陷色心,其退火湮灭行为与氚释放过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制出了用于计算氚投料量在FEB聚变堆各个子系统中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模拟程序包SWITRIM。通过近5年的使用,表明其运行良好、计算结果可靠。用SWITRIM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变堆起动过程中的“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新现象。简单介绍了SWITRIM程序包的组成和用户使用说明以及最新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7.
第一个计算氚投料量在FEB聚变堆各个子系统中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行为的数值模拟程序包SWITRIM研制成功。近5年来的使用情况表明其合理性得到国外同行的充分认可。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性的成果。例如,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指出聚变堆起动过程中的一种“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新现象,它有些类似裂变堆中的“碘坑深度和碘坑时间”现象,但又是非常不同的问题。作者不但提出而且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了这种“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新现象。以FEB设计为例子求解出FEB堆的氚坑深度为317g,氚坑时间为240d,氚储备子系统中低谷时间为起动后第10天。这意味着我们能预测聚变堆起动过程中的最少氚储备量是多少?氚储备子系统中何时是最少氚储备的时刻?实现氚的得失相当的有效运行时间要多长?  相似文献   

8.
FEB聚变实验增殖堆氚投料量及氚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三维MonteCarlo程序MORSE_CGT,计算了变实验增堆FEB满功率运行10d后外侧包层各区中的氚浓度、运行1天后的内侧包层各区中的氚浓度及运行1FPY后Be球中的氚投料量,设计了FEB堆现场氚的分布流程图。采用组合于燃料净化系统和低温分馏法从等离子体排出气体中回收氚,讨论了从液态锂中回收氚的几种方案用于FEB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FEB—E氚循环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聚变实验增殖堆(FEB)工程概要设计的氚燃料循环构造了一个动态子系统模型,研制了模拟氚燃料循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SWITRIM,计算运行一年后10个子系统中的氚投料量和整个推系统总的氚投料量,这对预示起动一个聚变热功率的150MW量级的实验增殖堆所需的最少初始氚投料量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表明,要求的最少初氚贮备量除了与燃料气体净化系统和同位互分离系统中氚的平均逗留时间有关外,还与包层液态锂中提取氚  相似文献   

10.
对聚变实验增殖堆(FEB)工程概要设计的氚燃料循环构造了一个动态子系统模型,研制了模拟氚燃料循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SWITRIM,计算运行一年后10个子系统中的氚投料量和整个推系统总的氚投料量,这对预示起动一个聚变热功率的150MW量级的实验增殖堆所需的最少初始氚投料量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表明,要求的最少初氚贮备量除了与燃料气体净化系统和同位互分离系统中氚的平均逗留时间有关外,还与包层液态锂中提取氚  相似文献   

11.
球环型氚生产聚变堆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进的球环型氚生产聚变堆是聚变能发展的中间应用产物。与传统托卡马克氚生产堆不同,在设计中利用了球形环的先进等离子体物理性能,并具有紧凑的结构特征,尽量利用真空室内的空间安置氚生产包层以减少氚泄露而增加氚增殖率,达到年生产富余氚lkg的目的,相应的堆利用因子为40%。在二维中子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ST-TPR的初步概念设计.为下一步更详细具体的概念设计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聚变堆氚工艺和氚增殖剂研究的现状和我所在混合堆氚增殖剂和氚工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并对这一领域的继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status and unsolved problems on tritium technologyand tritium breeding material study for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FFHR) are described.Th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area in our institute are briefly introduced.Some suggestions on further tritium research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3.
316L不锈钢表面Al2O3镀层中氚的扩散渗透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316L不锈钢表面,用磁控溅射方法镀2-3μm的Al2O3膜。实验表明,这种膜与基体相容性好,且具有抗氧化、抗热冲击、抗辐照、低活性等特点,氚在其中的渗透率低。在604-773K温度下,氚在此种材料中的渗透率比在基体材料中低4-6个数量级。此种材料可用作为氚容器材料,用于氚的生产、分离和净化工艺中,还可以用作聚变 堆氚工艺中氚靶包壳材料。  相似文献   

14.
�۱���ϵͳ����е�һЩ��Ҫ�����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聚变堆第一壁表面和PFC材料内的氚滞留量、堆系统总的氚投料量多高?在启动和运行的开始阶段的氚坑深度,氚坑时间的大小是多少?在TBM氚增殖包层内固体氚增殖剂中的氚能否高效率地被载氚气体带出来并且以高效率地提取回收?能否找到某些新机制解决这些问题是决定实现ITER的预期目标和最终实现聚变能的实际运用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第(Ⅰ)部分回答前面两个问题,在下期第(Ⅱ)部分将进行创新的探索性研究并且提出某些减少氚滞留量和改善氚提取回收效率的新方案,例如:基于氘饱和的海绵效应;第一壁表面建立氘和铍的伴同沉积层;基于在低频外电场作用下载氚气分子和硅酸锂颗粒电极化旋转催化同位素交换速率增强提高载氚气提取氚效率“SPB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版本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水冷陶瓷增殖剂(WCCB)包层模块设计特点,建立详细的氚输运分析模型,对不同包层模块(包括不同的增殖区)、载氚气回路、冷却剂回路和蒸汽发生器中的氚输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包层模块氚的浓度、渗透量、滞留量均不同,全堆所有包层模块增殖区中氚的滞留量为6.62×10-2g,结构材料中氚滞留量为2.01g,载氚气和冷却剂回路中氚滞留量分别为4.03×10~(-4)g和0.19g,氚通过蒸汽发生器的渗透量为20mg?y~(-1),冷却剂回路中氚渗透到管道外的量为0.1mg?y~(-1)。  相似文献   

16.
在气-液接触法提取液态锂合金中的氢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以气-液交换柱为核心的提氚鼓泡器(LBTB)的概念设计。LBTB 主要由气体进样纯化器、气-液交换柱系统、饱和器-解吸器和辅助系统构成。LBTB以氩氢混合气为吹洗气,其主要功能是在线监测液态包层主回路中的氚行为,并检验多柱级联后的氚回收率是否可以达到90%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7.
水冷陶瓷包层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三种候选包层概念之一。基于CFETR水冷陶瓷包层的一维中子学模型,通过蒙特卡罗输运模拟程序MCNP和活化计算程序FISPACT的耦合计算,经三维转换系数修正,分析了CFETR水冷陶瓷包层时间相关产氚特性。结果表明,当CFETR运行因子为0.5,聚变功率为200MW时,水冷陶瓷包层在运行5年、10年、20年后,氚增殖率(TBR)的降低都不显著,但是年产氚剩余量的降低很明显。此外,产氚包层内初始时刻TBR对产氚特性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8.
在气-液接触法提取液态锂合金中的氢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以气-液交换柱为核心的提氚鼓泡器(LBTB)的概念设计。LBTB 主要由气体进样纯化器、气-液交换柱系统、饱和器-解吸器和辅助系统构成。LBTB以氩氢混合气为吹洗气,其主要功能是在线监测液态包层主回路中的氚行为,并检验多柱级联后的氚回收率是否可以达到90%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9.
水冷陶瓷包层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三种候选包层概念之一。基于CFETR水冷陶瓷包层的一维中子学模型,通过蒙特卡罗输运模拟程序MCNP和活化计算程序FISPACT的耦合计算,经三维转换系数修正,分析了CFETR水冷陶瓷包层时间相关产氚特性。结果表明,当CFETR运行因子为0.5,聚变功率为200MW时,水冷陶瓷包层在运行5年、10年、20年后,氚增殖率(TBR)的降低都不显著,但是年产氚剩余量的降低很明显。此外,产氚包层内初始时刻TBR对产氚特性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20.
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是验证未来聚变反应堆能否实现氚自持、高热量提取的重要实验平台,也是将来发展DEMO聚变堆包层技术而进行电磁陛能测试、热工水力学测试、氚增殖实验的重要工具。TBM位置在ITER装置中中子流强最高、热流密度最大的赤道面,因其位置的强中子辐照特性,TBM中的大量问题都受中子的影响。由于ITER对自身安全的严格要求和对TBM安全性能的要求限制,所以准确计算TBM内部与中子学有关的中子通量、功率密度分布和氚增殖特性等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