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时最厂泛地被采用的是粘度法,通常是测定几个浓度的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向→0外推得到特性粘数,一般所采用的溶液粘度与浓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引言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它和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和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尺寸大小等重要特性有关。特性粘数和分子量之间的联系更被广泛地利用于测定分子量。因此,如何准确而又简便地测定特性粘数值一向被人们所重视。无数实验事实表明,高分子溶液并非牛顿流体。特性粘数随切变速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下降量的大小随分子链刚硬程度、溶剂性能良好程度和分子量的增  相似文献   

3.
薄淑琴  于虹 《应用化学》1991,8(3):37-41
本文测定了不同中和度聚丙烯酸在不同离子强度盐溶液中的特性粘数,研究了聚丙烯酸的分子形态及构象对聚合物浓度、电荷密度及溶液离子强度的依赖性,得到聚离子的构象变化与溶液盐浓度的对数成反比,与电荷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等规律。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烯链规整度与特性粘数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构象 构型统计理论和旋转异构态模型 ,考虑大侧基对高分子链构型的影响 ,建立高分子溶液特性粘数与链无规程度的关系 ,并应用于大分子量的聚苯乙烯溶液的特性粘数的计算 ,得到特性粘数与全同、间同和无规链分子量的关系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海藻酸钠在KCl水溶液中的粘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海藻酸钠水溶液的特性粘数及在低高于强度的条件下其浓度与比浓粘度关系曲线上的峰值,系统地研究了KCl浓度在2×10(-5)-0.5mol·L(-1)范围内对海藻酸钠溶液粘度行为的影响.根据Odijk-Skolnick-Fixman理论和Rinaudo的处理方法,从理论上对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聚电解质溶液的电粘滞效应可使用静电相关长度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用Elias沉淀点法求得聚二甲基硅氧烷-乙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体系在10—100℃间的一系列θ-溶剂组成。从聚二甲基硅氧烷一个级份(M_η=1.4·10~6)的这些θ-溶液特性粘数测定得到dln[η]θ/dlnT=0.45,按Flory-Fox特性粘数理论计算得dlnh~2_0/dlnF=0.30,即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的无扰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于Me_2SiO单元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使分子链的左右式构象的位能低于反式构象的位能。  相似文献   

7.
树状高分子的特性粘数与代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爱因斯坦的粘度理论出发 ,联系树状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参数 ,计算了树状高分子的特性粘数 ,得到了树状高分子的特性粘数与代数的内在关系 ,分析了树状高分子特性粘数特异行为的内在原因 ,使得对树状高分子特性粘数的理论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Debye-Hückel-Onsager理论讨论了离子迁移数与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并介绍了测定无限稀释条件下离子极限迁移数的实验方法。实验证明,测得的迁移数与溶液浓度关系可以计算为一个线性拟合函数,并外推至零浓度,从而得到极限迁移数。因此,这个传统教学实验可以做出改进,以增进学生对电解质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尺寸的温度依赖性,文献报导出入甚大.Ciferri测定了一个试样在二甲基硅油中30—150℃的特性粘数.Mark、Flory测定了两个级份(M_w=2.5×10~6,4.3×10~5)在二甲基硅油中30—105℃的特性粘数,从所得良溶剂内[η]值依据稀溶液理论外推;钱人元、余世诚、高玉书采用乙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混合溶剂体系,在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外加水压下作者等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五个分级试样的苯溶液粘度,并用光散射法在丙酮溶液中测定了重均分子量,得到下列特性粘数、分子量关系式(25°)。不加外压时:[η]=3.80×10~(-3)M~(0.79)毫升/克S_R=55达因/厘米~2:[η]_s=12.6×10~(-3)M~(0.70)D_R=5000秒~(-1):[η]_D=8.37×10~(-3)M~(0.73) 适用于分子量范围0.2—4.5×10~6。并指出用实验数据验证性粘数理论时,α值的切变速度依赖性有重要的影响。粘度数据中斜度系数 k′或β值,无论对 S_R 或 D_R 都没有显著的影响,与前人的结果有不同。对光散射测定所用仪器加以叙述并从光散射数据得到了试样的 A_2和<~2>_z 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分子溶液粘度和浓度依赖性中的斜率系数和高分子溶液流动时的流体力学及热力学因素之间关系着手,由9种高分子-溶剂体系的粘度数据,建立了一个新的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方程。即: [η]=η_(sp)/c/(1+1/2(1-x)η_(sp)) 此式不仅是一个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的新的方程,而且也是一个由高分子溶液粘度数据估计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X的方程。  相似文献   

12.
基团贡献法研究环型聚苯乙烯稀溶液流体力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基团贡献法, 根据内聚能、摩尔体积、摩尔吸引常数和临界特性粘数等分别计算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溶度参数, 特性粘数、摩尔极限粘数函数、临界分子量和Mark-Houwink参数, 详细地讨论了计算大环高分子的K_(θ,r)值所取用的临界分子量应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基团贡献法,根据内聚能、摩尔体积、摩尔吸引常数和临界特性粘数等分别计算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溶度参数,特性粘数、摩尔极限粘数函数、临界分子量和Mark-Houwink参数,详细地讨论了计算大环高分子的K_(θ,r)值所取用的临界分子量应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征问题可以从GPC数据和特性粘数较可靠地迅速解决,同时求出其烽均、粘均、重均,动力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特性粘数关联参数。为些须对以往方法作较大的改进,其关键是用迭代法进行特性粘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方法经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验证后用于聚碳酸亚乙酯(PEC)和聚碳酸亚丙酯(PPC)分别得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分子极稀溶液粘度测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聚苯乙烯(PS)/甲苯稀及极稀溶液的粘度用常规的乌氏粘度法进行了测定.发现高分子在毛细管壁上无稳固吸附.在极稀浓度区,粘数(ηsp/c)值波动较大,在时间测量精度不变的条件下,粘数测量误差与浓度成反比,以致ηsp/c-c曲线的线性及重现性变差,并推导出了粘数测量误差与浓度及时间测量误差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确定浓度测量下限的原则及计算公式,认为常规的乌氏粘度测定方法对极稀溶液的应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特性粘数一般由η_(sp)/C 或 ln η_r/C(η_(sp)是增比粘度,η_r 是相对粘度,C 是浓度)对 C 作图,外推到 C=0而求得。这样每个样品就至少需要测定三个不同浓度下的溶液粘度。在某些情况下,如要快速知道结果,样品很少,不便稀释,实验中途发生意外仅得一个数据等情况时,就感到很不方便。为此,文献中早有一点法测定特性粘数的报导。近年来许多人仍重视该问题的研究。下面将引述几个常用的及一点法表示溶液粘度数据的方程式:η_(sp)/C=[η] k'[η]~2C (1)ln η_r/C=[η]-β[η]~2C (2)[η]=(2(η_(sp)-ln η_r))~(1/2)/C (3)[η]=(η_(sp) r ln η_r)/C(1 r) (4)r=k'/β[η]=(η_(sp) 3 ln η_r)/4C (5)式中,[η]为特性粘数。η_r 为相对粘度。η_(sp)为增比粘度。k'和β在一般情况下是与分子量无关的常数。  相似文献   

17.
前文已报导了具有较好抗凝血性能的新型聚电解质,聚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PSSH-MA)的合成,用统计方法对盐存在时PSSHMA溶液的粘性研究及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法测定的PSSHMA体系的特性粘数和重均分子量的关系。本文进一步用KNAUER膜渗透计测定了该体系的特性粘数与数均分子量的关系[6],并进一步探讨聚电解质水溶液渗透压测定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新型溶致型液晶芳香聚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单体4,4′-对苯二甲酸酯基二苯甲酰氯制备开始,合成了三种可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溶解且特性粘数较高的溶致液晶芳香聚酯酰胺。其中酰氯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反应生成的聚酯酰胺粘度较高,其NMP溶液25℃下的特性粘数可达1.7dl/g。这种聚酯酰胺具有交替的酯、酰胺基结构,其NMP溶液浓度为15%时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的液晶双折射,并且可以刮板成膜。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研究了y-Fe_2O_3在高分子溶液中的悬浮液的流变性质,根据Mooney公式,自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得出了悬浮液的特性粘数,并据此估算了悬浮液中的絮团大小与组成,测定了不同高分子粘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分散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絮团结构模型以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水溶性的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疏水缔合型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随着疏水基团含量增加,共聚物在纯水中及NaCl溶液中的特性粘数[η]均减小,疏水基团临界缔合浓度降低。共聚物溶液浓度高于监界缔合浓度时,溶液表现粘度急剧增加,表明溶液中分子间缔合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