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CR-39作为探测器和靶,研究了960A MeV238U离子和轻核(1H、12C、16O)的相互作用.测定了238U离子在CR-39中的射程;238U与轻核相互作用的电荷变化平均自由程(mfp)和截面,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238U和轻核相互作用的平均多重数v=2.03,证明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二裂变;反应产物的径迹按直径分布形成两个峰,测定了每个峰的径迹密度与两个峰总径迹密度之比.  相似文献   

2.
中子诱发233,235,238U裂变机制的多通道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多通道和无规颈断裂模型,计算了能量En=0—6MeV的中子诱发233U、235U裂变和En=1.3—5.3MeV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碎片的质量分布、动能分布和瞬发中子数分布,理论计算在定量上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该工作主要研究中高能重离子碰撞动力学过程中,平均场和核子-核子碰撞(包括自由核子-核子碰撞和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对核物质密度、碰撞数和熵的影响,以此来加深对原子核物质状态方程(EOS)的了解.为此我们在有介质和无介质条件下分别考虑软方程和硬方程,数值求解BUU方程计算了40Ca+40Ca在入射能量EL=400MeV/A的中心碰撞(b=0fm)情况下各种物理量的时间谱.计算结果表明,核物质空间密度主要决定于平均场,受核子-核子碰撞的影响不大.而核子动量空间密度分布、碰撞数和熵同时受平均场和核子-核子碰撞,特别是介质效应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以上各量的影响与入射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相对论输运模型模拟了束流动能为520MeV/u的238U+238U碰撞实验. 研究了在两种极端对撞方位的UU碰撞中, 末态核子和π介子椭圆流v2与碰撞参数、快度以及横动量的依赖关系. 研究表明, 由于挤压(squeeze-out)效应, 末态核子和π具有负的椭圆流; 体-体UU中心碰撞事件具有最大初始坐标空间形变, 因而具有最大的负的椭圆流, 约12%; 在最小无偏事件样本下, 体-体和头-头碰撞, 中央快度平台上的核子椭圆流大小相当, 而前者π椭圆流略大于后者; 在中央快度平台, 低横动量核子和π主要由反应后期Δ衰变得到, 而高横动量主要是参与核子再散射生成, 因而在低横动量区它们具有相似的流, 而在较高横动量区(>0.3GeV/c)由于旁观核子的再散射和吸收效应, 它们的椭圆流有明显压低.  相似文献   

5.
陈宝秋 《中国物理 C》1993,17(4):345-352
在Dirac-Brueckner计算由于忽略负能态引起解的不唯一性可以根据Hugenholtz-Van Hove定理,要求核物质在饱和密度处每个核子的分离能等于费米能来给出限制.选取核子饱和结合能为EB/A=-15.8MeV,自洽计算得到核物质的饱和密度kf=1.41fm-1以及有效质量为m*/m=0.52,核的不可压缩系数K=280MeV.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得到自洽的有效质量(实的标量位)和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随核密度的分布,采用现实的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Bonn位,解RBBG方程得到核在介质中的矢量位,它与动量的依赖关系是很弱的.用这种新的自洽的相对论微观光学位我们进一步讨论了核子-核散射的微分截面和自旋观测量.  相似文献   

6.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集体流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kyrme–Hartree–Fock计算所得的中子、质子密度,同时利用费米气体模型得到相应的中子、质子费米面,抽样出稳定的58Fe和58Ni初始核.仔细研究了55MeV/u 58Fe+58Fe和55MeV/u58Ni+58Ni两个反应中集体流的同位旋效应.在不同碰撞参数下对不同类型的碎块,观察到丰中子反应系统58Fe+58Fe比58Ni+58Ni有更强的集体流,并能与实验结果定性符合.同时,研究了同位旋相关的对称能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对集体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芳  左维  雍高产 《中国物理 C》2007,31(9):815-818
基于同位旋和动量依赖的强子输运模型IBUU04, 采用两种具有不同密度依赖的对称能研究了132Sn+124Sn反应系统在400MeV/A, 600MeV/A, 800MeV/A三种不同碰撞能量下中快度发射核子中-质比随横动量的变化关系. 发现发射核子中--质比在低横动量端非常敏感于对称能, 发射核子中--质比的强度随碰撞能量的降低而增强. 并且发射核子中-质比对对称能的敏感性随着碰撞能量的增大而降低, 在高横动量端尤为明显, 在碰撞能量为400MeV/A时, 自由核子中-质比对对称能的敏感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正大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51-1056
根据相干表面激发模型(CSEM)[1—8],本文对于重离子反应出射碎片之间激发能分配作了分析.对于ELab=476MeV的 56Fe+238U反应和ELab=1565MeV的86Kr+208Pb反应,本文讨论了出射碎片之间激发能分配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郭文军  姜焕清  刘建业 《中国物理 C》2001,25(12):1206-1212
利用考虑了量子修正、库仑修正、核子–核子碰撞同位旋效应和假定有效原子核密度分布后得到的改进的Glauber理论,计算了晕核与稳定核反应总截面,研究了晕核结构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1Be,14Be和11Li等入射核,必须考虑它们的晕核结构和利用自由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才能得到与实验符合的反应截面,并可依据反应总截面来确定晕核的密度分布和均方半径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郑春开 《中国物理 C》1990,14(8):753-761
本文应用原子核的宏观模型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变形核电荷密度的方法.具体计算了192Os、154Gd、152Sm、174Yb、及144,148,150,152Sm等原子核的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宏观模型计算的结果能较好地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合.因此,只要根据变形核基态到各转动态跃迁几率或电多极矩的实验值,则可按本文方法,从理论上预言变形核的电荷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刘军  许甫荣  郑春开 《物理》2003,32(6):398-402
文章主要介绍了核能的发展历史、物理机制、主要优点以及核电形式核能的利用.核电的主要优点以耐用、清洁、经济、安全为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世界核能利用的历程、现状以及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刘军  许甫荣  郑春开 《物理》2003,32(8):553-557
主要介绍核辐射和核示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简单介绍我国核农业发展情况.核辐射农业应用分小节介绍辐射育种、昆虫辐射不育、食品辐射储藏保鲜与低剂量辐射刺激生物生长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核示踪农业应用简单介绍核示踪技术在土壤和肥料科学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郑春开  许甫荣 《物理》2003,32(6):391-397
核能有两个最具影响的应用:一是它的和平利用——核电(第四讲介绍),另一是它的军事应用——核武器.文章将介绍核能和核武器基本原理以及核燃料生产方法.首先简要介绍核裂变能与聚变能;然后比较详细地说明原子弹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子增殖、自持裂变链式反应条件、临界质量和两种形式原子弹的结构原理等,对于氢弹、中子弹的原理仅作简单介绍;最后,对核燃料的生产:铀同位素分离和钚—239的反应堆生产作了原理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陈盛祖 《物理》2000,29(2):91-95
核基学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核医学由临床核医学、实验核医学及核医学物理3部分组成。核医学在医疗保健及战胜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医学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与许多相关学科有关,尤其是核物理、核探测技术及计算机科学。21世纪,核医学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但也有严峻的挑战。多学科的渗透和广大物理学专家的积极参与将对核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曹养书  孙官清 《物理》2001,30(6):361-367
回旋加速器在核物理研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在和将来仍然是核物理研究领域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核科学,核技术及核医学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回旋加速器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回旋加速器发展概况及其在核物理,核医学与核技术等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我国核能利用的核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奇蓁 《物理》2011,40(7):427-433
文章简要说明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起因、发展和后果,并对核电站全厂断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安全壳超压、氢爆等导致事故恶化的原因作了分析.文章还就导致福岛核事故的相关因素与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吸取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方面,文章提出了若干值得引发关注的启示,作为我国在建和在役核电站的改进,以及新设计核电站的参考.文章还就我国能源的状况,核能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核能发展的方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analy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single particle matrix elements used in atomic and nuclear physics. We show seven different formulas of matrix elements of the operator f(r)drm where f(r) = rμ, rμ jJ (qr), V (r) corresponding to the Gaussian and the Yukawa potentials used in nuclear shell models and nuclear structure. In addition, we take into account a general integral formula of the matrix element <n'l'|f(r) d r(m) |n l> that covers all seven matrix elements obtained analytically.  相似文献   

18.
核物理与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庆  叶沿林 《物理》2012,41(5):301-308
文章概要介绍了随着核物理研究发展起来的辐射和粒子探测的原理、方法和主要技术,举例介绍了相关核物理与核探测、核分析的典型技术及其在高精度测量和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如活化分析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技术、加速器质谱技术、核医学成像、同步辐射技术、中子散射分析、放射性示踪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arge exchange heavy ion induced reactions based on the const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CoMD) model.The purpose is to test the capability of the model in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single charge exchange(SCE) and double charge exchange(DCE) exit channels for three different entrance channels at the same laboratory incident energy.The nuclear reaction dynamics and nuclea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CoMD approach are the only ingredients that have given,at this stage,promising results for SCE and DCE cross section calculations.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an upgrade and possible future employment of the model for studie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exotic nuclei through charge exchange reactions or DCE reaction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  相似文献   

20.
Hutchison  W. D.  Chaplin  D. H.  Harker  S. J.  Bowden  G. J. 《Hyperfine Interactions》2001,136(3-8):307-312
A NMRON study of magnetically ordered HoF3 using in-situ neutron activated 166m Ho (I=7) isoelectronic probes in a spherical single crystal is presented. The optimal sensitivity to resonant change in the gamma-ray anisotropy of the 810 keV daughter gamma-ray emission has been utilised to track the lowest nuclear Zeeman substate resonance over an applied magnetic field range from 0.300 to 0.524 T, corresponding to the frequency range 1.56 to 1.78 GHz. The 2nd lowest substate resonance has also been observed at 0.3 T leading to a value P/h=−32.9(14) MHz for the 166m Ho quadrupolar splitting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of a dominant negative pseudo-quadrupole interaction in this system. The Ho3+ electronic moment, in zero applied magnetic field, is projected to be 16% smaller than measured previously with neutron diffrac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