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ATP-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  林庆斌  乐学义 《化学通报》2007,70(6):450-455
合成了三种新的配合物[Cu(TATP)(L-Val)(H2O)]ClO4.0.5H2O(1)、[Cu(TATP)(L-Ser)(H2O)]ClO4(2)、[Cu(TATP)(L-Arg)(H2O)]2ClO4.0.5H2O(3)(TATP=1,4,8,9-四氮三联苯,L-Val=L-缬氨酸,L-Ser=L-丝氨酸,L-Arg=L-精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率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用改进的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了上述配合物以及配合物[Cu(TATP)(L-Tyr)(H2O)]ClO4.H2O(4)(L-Tyr=L-酪氨酸)对O2-.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在0.2~0.9μmol.L-1浓度范围内抑制率达到50%以上,活性大小按1>3>2>4排列。  相似文献   

2.
TATP-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O2-的重要防卫,它能有效地催化O2-歧化成O2和H2O2,从而消除O2-对生物体的危害[1-4]。由于天然SOD在稳定性、膜穿透性、生物利用度和免疫原性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限制应用的因素[5],因此模拟SOD活性部位结构且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功能的小  相似文献   

3.
TATP-铜(II)-L-丝氨酸(L-精氨酸)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Cu(TATP)(L-Ser)(H2O)]·ClO4(1)和[Cu(TATP)(L-Arg)(H2O)]2ClO4·0.5H2O(2)(TATP=1,4,8,9-四氮三联苯, L-Ser=L-丝氨酸, L-Arg=L-精氨酸)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加入DNA后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 配合物能极大地淬灭溴化乙啶(EB)-DNA体系的荧光, DNA的粘度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配合物对DNA有较强的插入作用, 作用力大小为配合物2>1; 另外, 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维生素C存在的条件下对pBR322 DNA具有显著的断裂作用.  相似文献   

4.
苯并咪唑(bim)和NiCl<,2>·6H<,m2>O分别与L-丙氨酸(L-ala),L-亮氨酸(L-leu)和L-精氨酸(L-arg)反应,合成了三种新的Ni-SOD模拟物:Ni(bim)<,2>(L-ala)<,2>(1),Ni(bim)2(L-leu)<,2>·H<,2>O(2)和Ni(bim)2(L-arg)<,2>(3),其结构经UV-Vis,IR,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率表征.用改进的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了1~3对O<,2><'->·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1~3的IC<,50>值分别为0.24 μmol·L<'-1>,0.39 μmol·L<'-1>和0.37μmol·L<'-1>,表明1-3均具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型配合物:[Cu(TATP)(L-Val) (H2O)]ClO4·0.5H2O (1)、[Cu(IP)(L-Val)(H2O)]ClO4·1.5H2O (2) 、[Cu(TATP)(L-Tyr)(H2O)]ClO4·H2O(3)...  相似文献   

6.
DPPZ-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NBT-光照法研究了配合物[Cu(DPPZ)(L-Val)(H2O)]ClO4.2H2O(1),[Cu(DPPZ)(L-Ile)]ClO4(2),[Cu(DPPZ)(L-Tyr)(H2O)]ClO4.1.5H2O(3)(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L-Val=L-缬氨酸,L-Ile=L-异亮氨酸,L-Tyr=L-酪氨酸)在水溶液中的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2.27×107,1.46×107和1.23×107mol-1.L.s-1.  相似文献   

7.
三元芳胺-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元芳胺-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可作为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植物生长抗逆增产剂等而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三元芳胺-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着重介绍了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Ser)(H2O)]Cl(1)和[Cu(Phen)(L-Tyr)(H2O)]Cl.2H2O(2)(Phen=1,10-邻菲咯啉、L-Ser=L-丝氨酸、-LTyr=L-酪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NBT光还原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配合物1、2催化O2-.歧化分解速率常数KQ值分别为3.16×107和1.54×107mol-1.L.s-1.  相似文献   

9.
乐学义  陈实 《合成化学》2001,9(6):531-533
合成了 2个新的多吡啶 -铜 ( ) -L-苯丙氨酸配合物 :[Cu( L -Phe) ( TATP) ( H2 O) ]Cl O4· 0 .5 H2 O和 [Cu( L-Phe) ( Dppz) ( H2 O) ]Cl O4。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以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 2个配合物可能均为变形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无水乙醇体系中设计合成了2种配合物:[Cu(L1)Cl2]·0.5C2H5OH(1)和Co(L1)Cl2(2)(L1=1,4-双(吡唑甲基)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粉末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金属配位数为5,形成四角锥构型,配合物2的中心金属配位数为4,形成了扭曲四面体构型,配体1,4-双(吡唑甲基)苯采取二齿桥联配位模式。通过仿生催化溴化动力学研究,发现上述配合物均表现出潜在的催化溴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法研究了配合物[Cu(NFA)(phen)(H2O)](ClO4)2(1)和[Cu(NFA)(5-NO2-phen)(H2O)](ClO4)2(2)[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诺氟沙星);phen=1,10-菲咯啉;5-NO2-phen=5-硝基-1,10-菲咯啉]在水溶液中的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6.32×10^7和5.12×10^7L·mol-1·s-1.  相似文献   

12.
Mn(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肌体(人、动物或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伤害(人、动物受到外力伤害,植物遭到干旱、盐碱胁迫等)时,体内参与防卫的氧化酶、氧合酶等会产生大量超氧离子O2^-。这种阴离子自由基会使生物细胞膜脂过氧化,核酸、蛋白质降解、酶失活,从而使人和动物易衰老,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 [Cu(L tyr) (TATP) (H2 O) ]ClO4 ·H2 O (L tyr=L 酪氨酸 ,TATP =1,4,8,9 四氮三联苯 ) ,并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晶胞参数 :a =0 .786 2 (2 )nm ,b=1.0 5 10 (5 )nm ,c=1.476 8(3)nm ,β =97.74(3)° ,Z =2 ,V =1.2 0 92 (5 )nm3 ,R1=0 .0 34 1,wR2 =0 .0 919.中心Cu(Ⅱ )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配位结构 ,与TATP中两个氮原子、L tyr的氨基氮和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 .晶体中芳环堆积及氢键作用类似于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的作用 ,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4.
合成3个多氨-多酰氨配体1,12-二((α-羟甲基)苯基)-2,5,8,11-四氮杂十二烷-1,12-二酮(L1),1,13-二((α-羟甲基)苯基)-2,5,9,12-四氮杂十三烷-1,13-二酮(L2),1,15-二((α-羟甲基)苯基)2,5,8,11,14-五氮杂十五烷-1,15-二酮(L3)。利用pH滴定分别在5.0 ℃,15.0 ℃,25.0 ℃,35.0 ℃测定了铜(Ⅱ)与这3种配体在  相似文献   

15.
黄芩甙是唇形科植物黄芩根(Scutellariax Ridix)的主要成分、有抑菌、抗炎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四个新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Cu(Lvfx)(Bipy)(H2O)]Cl.4H2O(1),[Cu(Lvfx)(Phen)(H2O)]Cl.5H2O(2),[Cu(Lvfx)(Tatp)(H2O)]Cl.5H2O(3),[Cu(Lvfx)(Dppz)(H2O)]Cl.4.5H2O(4){Lvfx=左氧氟沙星,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并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摩尔电导率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了配合物及配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3)对大肠杆菌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四个配合物均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发生了能量转移,其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7×102、5.7×103、5.0×103和1.7×103L.mol-1,结合位点n分别为0.59、0.83、0.81和0.69。  相似文献   

17.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种含HL(HL=(N-(3-甲基亚水杨基)吲哚乙胺) 配体的金属配合物Ni(L)21)和Cu(L)22),并通 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配合物1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 晶胞参数为a=1.481 6(7) nm,b=1.310 0(6) nm,c=1.668 7(7) nm,β=111.346(7)°,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479 7(2) nm,b=1.299 41(19) nm,c=1.667 6(2) nm,β=111.537(3)°。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内C-H…O氢键和分子间D-H…π氢键作用分别将其进一步延伸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而且,通过琼脂扩散法对配合物和配体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2比配体具有更优异的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种salen型配体及其具有N2O2配位模式的salen型铜、镍金属配合物ML1和ML2[M=Cu,Ni;salen型配体L1=N,N'-双(4-羟基-邻羟苯亚甲基)-2,2'-联苯二胺;L2=N,N'-双(3,5-二叔丁基-邻羟苯亚甲基)-2,2'-联苯二胺];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元素分析等对配体及目标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发现,在-1.5~+1.5 V电势扫描中,CuL2和NiL1只有一组单电子准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而NiL2发生了两次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9.
溶致液晶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的有序组合体,体系中的水相和有机相都是空间受限的微环境,这种特定的微环境对一些化学反应产生很大影响[1,2].液晶体系也可用以模拟生物介质.人皮肤上老年斑的形成,就是由于超氧离子自由基O·-2在其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而引起的.为了更接近于生物环境,我们以水杨酸铜配合物作为SOD模拟物,并把它歧化O·-2的反应移植到结构类似皮肤的层状液晶中来,探讨微环境对此歧化反应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 由水杨酸和乙酸铜按一般无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制备了水杨酸-Cu(Ⅱ…  相似文献   

20.
刘超  李沙沙  杨敏  毕蓉  于清泉  张莉 《无机化学学报》2017,33(10):1861-1868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种含HL(HL=(N-(3-甲基亚水杨基)吲哚乙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Ni(L)21)和Cu(L)22),并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配合物1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481 6(7)nm,b=1.310 0(6)nm,c=1.668 7(7)nm,β=111.346(7)°,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479 7(2)nm,b=1.299 41(19)nm,c=1.667 6(2)nm,β=111.537(3)°。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内C-H…O氢键和分子间D-H…π氢键作用分别将其进一步延伸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而且,通过琼脂扩散法对配合物和配体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2比配体具有更优异的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