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宇 《应用光学》1996,17(6):38-42
微光器件和仪器有其特殊之处,包括噪声,寿命及参数值的不可设计确定性等,其计量传递和方法有标准器方案和分系统校验方案,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可能的最好好量传方法是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衍射光强取样分析法理论部分的测量原理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比较了该方法一义、显痛实际宽度的测试结果,给出了其对测量误差,并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泊,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义 《计算物理》2000,17(2):1-5
对于一个原子平均体积为V,温度为T的热力学系统,体系的Hdmholtz自由能可以写为F(V,T)=Ec(V) Fion(V,T) Fd(V,T) Fmag(V,T)其中Ec为0-K冷能。对于其中的电子热激发贡献Fel和磁自由度贡献Fmag较为精确的计算是采用Jarlborg方案。对于晶格热运动贡献Fion,目前流行的有三种计算方案,即:Moruzzi的Debye-Grueneisen方案、Moriarty的MGPT方案和Wasserman的CELL模型方案。Debye-Gruoneisen方案对于低温问题比较适合,MGPT方案和CELL模型方案过于复杂较难用于解决一般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处理高温问题的经典平均场(CMF)方案。这种方案利用了CELL模型和自由体积理论的平均场思想,但摒弃了对势,取而代之直接利用冷能曲线进行数值积分。计算方案不含任何可调参数,即不需要Debye温度也不需要Grueneisen参数。通常金属铂是进行高压高温研究的定标材料。利用LAPW方法计算其冷能Ec,计算了金属铂(Pt)的激波压缩性质,如P-V、P-T、比热和Grueneisen参数等。计算结果更支持Holmes等人最近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实现水窗波段X射线激光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百飞  徐至展 《光学学报》1995,15(6):03-707
研究了类氢、类氦、类锂和类钠离子等四种实现复合机制X射线激光的方案,对可能实现水窗波段X射线激光的几种方案比较,分析了其各种的优缺点,并讨论了可能的具体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设计及调试面临的困难出发,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学生未能透彻理解电路原理、缺乏复杂电路调试经验等。针对这个问题,采用模块分解、替代方案等手段制定了梯度渐进的调试方案,提高了设计完成度,并借助Multisim软件仿真演示了完整的调试过程,展示了电路调试和故障排查的有效方法,丰富了开关稳压电源的实践指导案例。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电子束注入器具有小的能散,小的横向发射度、高的亮度,本文提出在 腔的微波电子枪中采用混频腔技术,并用解析方法研究了混频加速的 腔方案的动力学特性,所导出的表达式说明此方案能改善束流的纵向和横向粒子动力学性能;为了对比,还借助于PARMELA程序对此方案进行了束流动力学模拟,结论与导出的解析表达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位姿估计是现阶段智能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工业机械臂、民用家政机器人等领域有着诸多应用。但传统方法大多具有计算复杂,实时性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来做双目相机图像输入端的尺寸压缩和信息提取,并将特征向量通过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与激光雷达计算的标准结果进行回归学习的位姿解算方案。训练得到的深度学习方案在精度和速度方面相对于传统方案都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此文讨论了非归一几率密度函数的蒙特卡罗变权重舍选抽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低能电子偶素三光子湮灭的模拟研究,得到了正确可靠的结果,且对实验方案提出了建议。对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别的一些非归一密度函数抽样方法的弱点与使用局限性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眼显示光学系统是增强现实(AR)技术的核心基础,是接收虚拟画面信息和融合现实环境进行显示的直接载体。辐辏调节是人眼生理机能的辐辏距离和晶状体聚焦调节距离相匹配的基本生理反应。当前AR近眼显示方案仅提供具有左、右眼视差片源形成的3D显示效果,相对于正常环境的目视观察有极大差距,造成人眼辐辏调节冲突(VAC)。缓解或消除VAC是AR近眼显示系统发展和普及的必由之路,其主要解决方案包括:部分深度信息的光学显示系统,如两焦面或多焦面近眼显示光学方案;完整深度信息的光学方案,如集成成像光场显示技术和计算全息波前重建的近眼显示方案;无深度信息的光学显示方案,如基于Maxwellian显示技术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本文综述了当前技术发展过程中缓解或消除VAC的近眼显示光学方案,分析了各技术的特点、实现方式,以及优缺点,最后总结了当前AR近眼显示中解决VAC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技术和显示方案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含时波包动力学方法中的劈裂算符-傅里叶变换传播方案和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方案研究了NaCs分子的光吸收截面,并对由这两种方案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劈裂算符-傅立叶变换传播方案能更好地展示光吸收截面的中间动力学信息,而在研究初始波包与光吸收截面的关系时,由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方案获得的结果则更直观.利用后一方案计算的从基态 不同振动态跃迁到激发态 上相应的光吸收截面的结果表明,初始波包对光吸收截面有一定的影响,所有振动态的吸收截面均表现出谐振行为,即每一个振动态吸收截面最小值的个数恰好等于基态振动态波函数节点的个数,这种节点映射行为与映射原理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微光图象光子计数器象管光子增益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群  向世明 《光子学报》1997,26(6):498-503
本文介绍了微光图象光子计数器象管的主要构成及其与常规二代微光象增强器的区别.在论述单通道光子计数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光图象光子计数器象管的主要参数-光子增益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测试系统.对微光图象光子计数器象管的光子增益进行了实测,并将测试结果与常规二代微光象增强器的亮度增益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光子增益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在论述单通道光子计数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光图像光子计数器像管等效背景的测试原理,方法、装置,实验及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降低等效背景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视距是评估微光夜视成像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微光夜视探测技术的发展,经典视距模型的视距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在10-3 lx低照度条件下视距仿真结果不甚理想,这对微光夜视仪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从微光成像系统成像链路的三个环节对经典视距模型进行修正:考虑大气透过率对微光夜视系统视距的影响并对经典视距模型中的大气透过率因子进行修正;基于像增强器噪声因子对视距模型进行修正;考虑人眼视觉传递特性对微光夜视系统视距的影响,在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中加入了简化的人眼视觉模型。进而推导出改进的视距模型。结合野外试验数据,验证了改进视距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于微光夜视系统的设计、评估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批量微光像增强器性能参数的测试速度,通常采信单次测试数据作为测量结果。在该情况下,参数单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将直接决定性能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微光像增强器积分灵敏度的参数测试为例开展单次测量误差评定,通过对微光像增强器积分灵敏度的测试方法、测量装置、数据计算等误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得到的积分灵敏度单次测量最大误差为6.7%;在该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更高加工精度光阑、对入射光测量位置进行修正以及阶段性辅助参量重复性测量校对的积分灵敏度单次测量误差控制方案。研究结果对微光像增强器批量化快速测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雾化喷射下的波动液膜的电测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冷却壁面上液膜的特性行为与厚度直接关系到雾化喷射冷却的深入研究。本文报道了在雾化喷射下水平壁面液膜厚度的测量。借助示波器,通过液膜直流信号配以几何尺寸的精确测量,实验研究了给定喷管雾化喷射下液膜波动行为和厚度随压力和喷头高度的变化。结合对流传热系数测量,分析了液膜厚度与雾化喷射冷却条件及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磁技术应用中,对永磁材料的主要磁性参数的研究及测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通过测量磁场从而确定永磁体磁矩的一种简便方法,并就测量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集总参数法测量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蔺秀川  邵天敏 《物理学报》2001,50(5):856-859
材料对激光吸收的研究工作对激光加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吸收率测量方法的研究是材料对激光吸收研究工作的基础.从量热的角度出发,利用传热学中的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测量吸收率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试验装置,并测量了几种常用工程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 关键词: 集总参数法 吸收率 激光  相似文献   

18.
数字微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微光夜视装备的核心器件,相比于传统真空微光器件因具有数字化输出的优势而备受各国重视。本文综述了低照度CCD(charge-coupled devices)/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科学级CMOS、像增强型CCD/CMOS、电子倍增CCD及电子轰击APS(active pixel sensor)/CCD等数字微光器件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数字微光器件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微光技术和数字微光器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像增强器MTF测量理想像面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拜晓锋 《应用光学》2009,30(2):300-303
为了能够获得准确的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结果,对测量系统中投射图像的理想成像面进行选择性调节。通过对微光像增强器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系统光学成像性质的深入分析,讨论了光学系统的像差特性,利用平均中点取值法实现了微光像增强器调制传递函数测量中对理想成像面的选择。通过与微光像增强器已有测量结果的对比,证明所述方法能够保证微光像增强器调制传递函数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CCD在微光夜视瞄准镜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环境试验条件下的微光枪瞄检测技术一直是军备生产所关注的问题。由于在振动、射击、冲击、跌落和高低温环境等载荷作用下,微光枪瞄机械、光学和电性能结构及参数会发生改变,致使微光枪瞄不能正常工作和使用,所以设计了多环境试验条件下的微光枪瞄检测与测试系统。对测试系统的光路进行了规划,即对被检查对象(微光枪瞄)的安装要求是微光枪瞄的物镜应置于平行光管出射光口的“较近处”。给出了由CCD组成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成像的详细过程。通过对平行光管和CCD变焦镜焦距计算,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使该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0.05密位)和测量范围(≥40密位)均满足了项目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