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羟基喹啉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铬铁矿中铝、铁已有报导。由于8-羟基喹啉与铝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故不能在水相中直接显色测定。Katsumi Goto等介绍应用铁试剂(7-碘-8-羟基喹啉-5-磺酸,即Ferron)可省略萃取步骤。徐辉远也阐述由于磺酸基的存在,增大了络合物的溶解度,但所形成络合物的络合比及稳定性受到溶液酸度及其它  相似文献   

2.
在pH~1时0.5微克钪可用偶氮胂酸Ⅰ及甲基紫所形成的沉淀从一升溶液中共沉淀,在pH=4时,5,7-二硝基-8-羟基喹啉的环己酮液可以完全萃取钪,而用8-羟基喹啉萃取钪则否,在10毫升溶液中当镱及其他多种元素共存时,用偶氮胂酸Ⅲ可以比色测定5-30微克钪.2-400微克钪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液在pH=1.1时滴定,以偶氮胂酸Ⅲ作指示剂,相对误差为0-2.6%.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H NMR和UV VIS光谱技术研究了DPTA与Ca+2、Th4+和抗磁稀土离子Ia3+、Lu3+、Y3+、Sc3+的成络作用,发现配体与抗磁稀土离子为慢交换体系,而与Ca2+为快交换体系。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Th4+与试剂生成1:2络合物,Ca2+、La3+、Lu3+、Y3+、Sc3+主要生成1:1络合物。络合物组成与溶液pH有关。  相似文献   

4.
Гавриловаа等[1]曾报导用α-溴代己酸的氯仿溶液对钐、钕、钆和镥的萃取,其萃取曲线与无取代基的比较向酸性区移动了约1个pH单位。Preston报导了α-溴癸酸的二甲苯溶液对一系列金属离子的萃取,认为所试验的8个稀土金属与α-溴癸酸形成了不溶性的金属络合物[2]。  相似文献   

5.
常用于测定镓的荧光试剂有8-羟基喹啉类、Schiff碱类、偶氮类及黄酮类等[1~8]。而水杨醛缩-8-氨基喹啉(简称SAAQ)的合成及分析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该试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6.
光敏冠醚、苯甲酰苯井-15-冠-5(BPC)和双(4-苯并-15-冠-5)甲酮(CBPC),用光谱方法和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数据表明,BPC和CBPC的最低激发态具有ππ*特性,它们的光化学性质和烷氧基取代的二苯酮相似,在紫外光照射下,BPC和CBPC很容易和叔胺进行光反应生成自由基碎片,光还原过程用吸收光谱测定进行了跟踪,这些光敏冠醚BPC和CBPC,配合叔胺可用作烯类光聚合的引发剂,测得的聚合速度(Rp)和[BPC]0.17[TEA]0.29及[MMA]0.81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具有C=C双键的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与银离子形成络合物。L.J.Andrews和R.M.Kcefcr等用在含Ag+的芳烃溶液中测定溶解度的方法,计算了某些芳烃与Ag+络合物的形成常数[1]。  相似文献   

8.
以8-羟基喹啉作为络合剂,用单扫描极谱仪对微量Fe(Ⅲ)的络合吸附波进行了研究。8-羟基喹啉用量为2×10~(-3)mol/L时,用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条件(pH约为12.0),于-0.37V(vs. SCE)处,有一灵敏的阴极波。Fe(Ⅲ)浓度在2.1×10~(-8)~2.6×10~(-6)mol/L范围内与一阶导数波峰高成线性关系。该法可用于准确测定样品中痕量Fe(Ⅲ)。  相似文献   

9.
混合配体络合物是络合物溶液化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有关镉的混合配体有色络合物见诸文献者不多[1]。作者曾以光度法研究了镉(Ⅱ)-邻二氮菲(phen)-溴苯三酚红(BPR)三元体系中形成络合物的组成及有关光学特性[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8-羟基喹啉与Ga(Ⅲ)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Tween 80存在下,8-羟基喹啉与Ga(Ⅲ)反应生成2∶1的稳定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9×105 L·mol-1·cm-1。Ga(Ⅲ)含量在0~2.4 mg/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合乙酸丁酯萃取富集,Ga(Ⅲ)的测定灵敏度可提高数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已应用于赤泥中微量Ga(Ⅲ)的测定,结果与罗丹明B法相一致。实际样品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加标回收率为98.0%~103.6%。  相似文献   

11.
先于pH4沉淀分离除去杂质,再于含氯化铵的pH7.0溶液中沉淀钪,与钙、镁等分离,以富集钪。然后,在pH4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苯溶液萃取钪,用4%盐酸反萃取钪于水相,再于pH7.0用8-羟基喹啉-三氯甲烷溶液萃取显色。经如此分离,锡、钛、铁、铝、锆、钙、镁、锰、铅、铜、镍、钾和钠等均可除去而不干扰测定。络合物在室温下可稳定40分钟;工作曲线在  相似文献   

12.
以N,N,N′,N′-四甲基联苯二胺、2,6-二甲氧基萘和2,7-二甲氧基萘为光敏剂,在正己烷溶液中实现了双环[2,2,1]-2,5-庚二烯到四环[2,2,1,02,6,03,5]庚烷的异构化。测定了反应的量子产率。讨论了反应机理。通过激发态的光敏剂与二烯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形成单重态和三重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离子自由基对中间体。处于溶剂笼中的三重态离子自由基对经电子反传,产生激发三重态二烯。最后该激发态二烯经分子内[2+2]环合加成反应异构化为四环烷。  相似文献   

13.
1974年Sweeton等人首先报道了这一反应[1]。1981年樊美公等报道了1,3-二甲基-6-氮杂胸腺嘧啶(A)与庚烯-1的反应[2],1986年又相继报道了含有极性基团的烯类与A的反应。本文通过这类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1,2,4-三氮杂-2,4,6,7-四甲基-3,5-二氧-8-正丁基双环[4,2,0]辛烷(Ⅰ)和1,2,4-三氮杂-2,4,6-三甲基-3,5-二氧叁环[6,4,0,07,12]十二烷甲基衍生物(Ⅱ)。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Mott-Schottky和点缺陷模型(PDM)研究了溶液温度、pH值以及氯离子对X80管线钢在模拟土壤环境中所形成钝化膜内点缺陷扩散系数D0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液pH值的降低以及氯离子浓度的增大, 钝化膜内的施主密度呈现增大的趋势. 依据点缺陷模型可以得到钝化膜内点缺陷(假设点缺陷为氧空位或铁离子间隙)的扩散系数D0达到10-16~10-17 cm2•S-1, 且D0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液pH值的降低及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新型喹啉酮-香豆素类比色荧光探针7-二乙氨基-3-[3-(7-二乙氨基)香豆素基-3-氧代丙烯基]喹啉-2-酮(QCO), 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Hg2+. 探针QCO对Hg2+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抗干扰性. 此外, Hg2+引起探针QCO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 可裸眼识别. 比色法中, 吸收值比(A500/A380)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2.62×10-8 mol/L. 荧光法中, 探针QCO对Hg2+的检出限为5.42×10-8 mol/L. 经等摩尔变化( Job’s Plot)法、 质谱及红外光谱验证, 探针QCO与Hg2+形成络合比为1∶1(摩尔比)的络合物. 硅胶板实验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探针QCO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g2+.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硼化合物在分解后通常转化为硼酸,需以甘露糖醇使其形成络合物,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1]。氧瓶分解法分解有机硼化合物,常需在样品燃烧前于样品内加入蔗糖[2]、氢氧化钾[3]或EDTA二钠盐[4]。Gadson等[5]在含硼无机溶液中加入少量10%氢氟酸,10分钟内形成BF4-,然后用流动载体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进行测定。由此,我国刘成梁等[4]首次提出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标准添加法,应用于有机硼元素微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铋(Ⅲ)-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8-羟基喹啉-5-磺酸(HQSA)和络合物Bi(Ⅲ)-HQSA的电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性。在pH=7.0的磷酸盐底液中,Bi(Ⅲ)-HQSA有一灵敏还原峰,为反应物弱吸附,Epc=-0.44V(vs.饱和Ag/AgCl)。据此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铋的新方法,检测限为2.0×10-9mol/L,线性范围5.0×10-9~1.0×10-6mol/L。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受到日益的注意[1-5]。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不仅可应用于很多对1O2为惰性的烯烃和芳烃[1-7],而且对某些1O2活性化合物,也可给出与1O2反应不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手性羰基铁络合物很少被用于芳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氢化.利用不同的羰基铁络合物与手性双胺双膦配体现场络合,形成手性胺膦铁催化体系.考察了它们对多种芳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催化氢化性能.结果表明,三核的手性胺膦铁簇合物是催化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氢化的较好体系.当用三核的铁簇合物[Et3NH]+[HFe3(CO)11]-体系催化1,1-二苯基丙酮的氢化时,最高可获得98%的对映选择性.通过现场红外光谱测定,揣测羰基铁簇合物Fe3(CO)12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保持三核的簇合物的簇骼不变.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用氯甲基化的苯乙烯系的树脂和四-(对-氨基苯)卟啉及其Mg2+、Cd2+、Ni2+、Cu2+的络合物,合成了一组高分子的金属卟啉敏化剂。并用9,10-二甲基蒽作为1O2受体,测定了它们光敏化产生1O2的相对能力,分别为1.0、1.56、0.73、0.25、0.21。表明高分子卟啉镁具有较强的敏化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敏化剂,其他三种过渡金属元素,特别是具有顺磁性的Ni和Cu,对卟啉光敏化能力起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