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卡维地洛(CAR)新的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CA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4.0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CAR在碳糊电极上产生3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以0.92V处的氧化峰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峰电流Ipa,1与CAR浓度在2.45×10-5~1.19×10-3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AR的检出限为5.6×10-6mol/L.当BSA加入CAR溶液后,CAR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Ipa,1与BSA的浓度在2.92×10-7~1.09×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BSA的检出限为4.1×10-8mol/L.电化学结果表明,CAR与BSA之间形成1∶1的结合物,结合常数为3.14×106L/mol.紫外光谱表明CAR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增色效应.红外光谱表明CAR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蒂巴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化学》2006,34(9):239-242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自制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PLA/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异烟肼(INH)的相互作用,并与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了比较。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得异烟肼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544×10~4、1.479×10~4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1。实验测得异烟肼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异烟肼的浓度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的降低在2.5×10~(-7)~4.5×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 mol/L。BSA的浓度与异烟肼的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在1.0×10~(-9)~5.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10) mol/L。该方法可用于样品中异烟肼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阿魏酸哌嗪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常规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阿魏酸哌嗪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阿魏酸哌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阿魏酸哌嗪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性荧光.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m-Volmer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sm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可求出其作用距离r=2.33nm: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H、△S和△G判断阿魏酸哌嗪和牛血清白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薇  王峰  唐波  侯勇  徐珍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11):1297-1301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肼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发现肼黄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肼黄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据此得出了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基本热力学参数等,并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测定盐酸胺碘酮(Am)的新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A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Am在0.87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流Ipa与Am的浓度在1.8×10-7~6.7×10-5 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0×10-8 mol/L。当BSA加入Am溶液后,Am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Ipa与BSA的浓度在2.4×10-7~2.2×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BSA的检出限(S/N=3)为9.0×10–8 mol/L。电化学研究表明,Am与BSA之间形成1∶1的结合物,结合常数为9.9×106 L/mol。紫外光谱表明Am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增色效应。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Am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人体生理pH条件下,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槲皮素(QUE)、大豆甙元(DAI)、4′,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DISS)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DSS)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合反应机理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计算了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pH=7.4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中疏水性的苯环与BSA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从而导致药物分子的吸收峰红移,用Scatchard拟合法可求得DAI及DSS与BSA的结合常数.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SA对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敏化增强效应,计算得到的增强速率常数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L·s-1·mol-1,并可求得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8.
甘草酸二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常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甘草酸二铵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药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草酸二铵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并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花旗松素(taxifolin)的相互作用。 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花旗松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3×106和1.6×106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3。花旗松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BSA荧光强度的降低与花旗松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00×10-7~2.00×10-5 mol/L,检出限为2.00×10-7 mol/L。花旗松素氧化峰电流的下降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7.00×10-7~1.00×10-4 mol/L,检出限为3.00×10-7 mol/L。用于合成样品中花旗松素和BSA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电化学方法对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0.3 mol/L H2SO4底液中,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1.18 V(vs.SCE),加入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氯化铵后,秋水仙碱的峰信号得到明显提高。在上述条件下,加入BSA后秋水仙碱的氧化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峰电流下降值与BSA加入的浓度在1.5×10-7~2×10-6mol/L(r=0.9978)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4.0×10-8mol/L。进一步探讨了秋水仙碱与BSA的结合数和结合常数,得到结合数为1,结合常数为2.40×105L/mol。  相似文献   

11.
荧光法研究偏钒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偏钒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研究了紫外灯(253.7 nm)照射对偏钒酸钠与BSA结合的影响。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加入偏钒酸钠后,牛血清白蛋白的紫外吸收降低,表明偏钒酸钠与BSA形成了缔合物。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偏钒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缔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Ks=0.357×104(25 ℃),Ks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化学方法并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近生理pH 实验条件下新型抗血脂紊乱药物阿托伐他汀钙(A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BSA对AC峰电流的增敏和减敏效应. 实验发现, 在pH为7.17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 AC在静汞电极上产生一个还原峰, 加入BSA后峰电位发生移动且峰电流发生变化. 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部分疏水性AC小分子的芳香基团通过疏水作用镶嵌到BSA疏水微区内部, 使AC与BSA之间通过疏水作用力形成一种1:1的结合物, 结合常数为1.67×105. 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AC的加入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减色效应, 导致BSA 构象改变、α-螺旋含量减小. 红外光谱结果显示, AC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拉贝洛尔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结合反应的光谱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拉贝洛尔对BSA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而在中性和弱碱性时则为动态猝灭;根据 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10K和pH7.41时拉贝洛尔与BSA...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壳聚糖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镍浓度的增加,BSA的紫外光谱表现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壳聚糖镍可以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在室温下,壳聚糖镍与BSA的的结合常数KA为7.08×106。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二茂铁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合成法, 以O-苯并三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BTU)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 将二茂铁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 合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谷胱甘肽-二茂铁(GSH-Fc), 其收率为23.2%, 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核磁、质谱表征. 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GSH-F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 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BSA和GSH-Fc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域IIA, 结合常数为1.71×106 L·mol-1, 结合位点数为1.30. 同时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GSH-Fc与BSA相互作用是一种静态猝灭的过程,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74×106 L·mol-1和1.57, 与电化学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模拟研究生理条件下胡椒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胡椒酸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胡椒酸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为2.969×1013(18℃)、2.491×1013(25℃)和2.328×1013L·mol-1·s-1(37℃)。胡椒酸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1.01×105(18℃)、2.06×104(25℃)和1.02×104L·mol-1(37℃),结合位点数n为0.90(18℃)、0.77(25℃)和0.72(37℃)。根据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结合距离r为2.47(18℃)、2.52(25℃)和2.54(37℃)nm。确定胡椒酸与BS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可以被蛋白质所储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7.
于丽君  张福中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1):1385-1389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氨氯地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氨氯地平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其作用机制属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氨氯地平与BSA的亲和常数KA分别为1.214×104 L·mol-1(296K)和1.662 ×104L·mol-1 (303 K);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H和△S分别为33.46 kJ·mol-1和191.22 J·mol-1·K-1,二者之间是典型的疏水力相互作用;该过程是一个熵驱动的自发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分子模拟进一步揭示了氨氯地平与BSA的疏水空腔具有较好的相互作用,与光谱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肉桂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肉桂酸与BSA能形成1:1复合物, 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 与BSA分子间主要的结合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310 K 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3.07×104 L·mol-1和1.10; 肉桂酸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另外, 酒精的加入使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减小.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糖精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糖精钠对BSA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两者之间的作用主要是氢键或范德华力,作用的位点更靠近色氨酸;金属离子对两者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求出了猝灭常数,讨论了肌醇对BSA构象的影响,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肌醇与蛋白的最近距离.结果表明,肌醇与BSA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