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化液膜法粗萘精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液膜对粗萘精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以及内外相比例对液膜选择性和渗透速率的影响,建立了粗萘在液膜精制中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粗萘中硫茚,甲基萘在液膜中具有较大的分离系数;表面活性剂类型是影响液膜选择性的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内外相比例则影响液膜的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用于废水处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微微  王毅琳 《化学学报》2019,77(8):717-728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量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导致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如何低成本,安全、高效地处理工业废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技术在工业和分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绿色环保和低能耗的特点为废水处理提供了理想的选择.介绍了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处理技术--胶束增强超滤、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固相吸附和基于表面活性剂液液相分离的提取技术的原理以及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阮科  赵振国  马季铭 《化学通报》2001,64(11):701-706
介绍了吸附胶团的结构特点、影响吸附胶团催化的一些因素和在固体表面上的固定化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催化作用。吸附胶团是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形成的缔合结构,它可以是吸附单层、双层、半球形、球形等。吸附胶团和利用接枝等技术在固体表面形成的不溶性表面活性剂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可对某些反应起催化作用,有利于提高反应产率并使反应产物分离变得容易,这将使胶团催化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重力场流分离是最简单的场流分离(gravitational flow-field fractionation,GrFFF)技术,常用于分离粒径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颗粒及生物样品。利用自组装加工的重力场流分离仪器分离3种不同粒径(3、6、20μm)的聚苯乙烯(PS)颗粒。自制了一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并与商品化的表面活性剂FL-70进行了比较。通过均匀设计优化流速、混合表面活性剂中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的质量分数、载液黏度、停流时间等分离条件,以分离度(Rs)和保留比(R)为评价指标,发现FL-70的分离效能略优于自制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可实现3种PS颗粒的完全分离(Rs1为1.771,Rs2为2.074)。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7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二元复配体系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分析,探索了多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5种分离方法,比较了这5种分离方法对二元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分离效果,并初步建立了核磁共振法分析多元表面活性剂复配产品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种企业样品中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NMR测试,确认了各表面活性剂1H NMR的谱峰归...  相似文献   

6.
2—烷基—1,3—丙二醇β—溴丙醛综醛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烷基-1,3-丙二醇β-溴丙醛缩醛又名5-烷基-2-溴乙基-1,3-二氧六环(3),是合成含1,3-二氧六环的可断裂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1],这种表面活性剂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很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断环变成非表面活性剂,这样可克服在有机合成、分析化学以及研究胶束中的反应等使用普通表面活性剂时因存在令人讨厌的乳浊液而使产物难以分离的缺陷.因此,研究和开发这类表面活性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烷基-1,3-丙二醇β-溴丙醛缩醛又名5-烷基-2-溴乙基-1,3-二氧六环(3),是合成含1,3-二氧六环的可断裂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1],这种表面活性剂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很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断环变成非表面活性剂,这样可克服在有机合成、分析化学以及研究胶束中的反应等使用普通表面活性剂时因存在令人讨厌的乳浊液而使产物难以分离的缺陷.因此,研究和开发这类表面活性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析相液—液萃取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析相液—液萃取法是基于胶束水溶液中的析相(Phase Separation)法,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报告发表,本文就此题作论述,以了解其发展的概貌及趋向。 析相液—液萃取法有形成凝聚体的析相法和“浊点”析相法两种。 1 形成凝聚体的析相法 形成凝聚体的作用,发生于某些物质的离子在带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阳离子)或其它物质的水溶液。开始时,这种物质的离子与胶束聚合成业微观的晶簇,接着聚合成显微滴,再进一步凝聚。这些显微滴能以富含表面活性剂的连续相析出,因此,形成两个明显的相。当再加入适当电解质时,富含表面活性剂的相能沉淀或絮凝析出。除了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蛋白质、高聚物和微乳液也有形成凝聚体的行为。Dubin等根据表面电荷的不同,用来分离血红蛋白质,较详细研究了牛血清蛋白或核糖核酸酶与阳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界面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贻建苑世领  徐桂英 《化学通报》2004,67(11):813-818,840
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液/液、气/液和固/液界面的自组装,详细讨论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自组装体系的应用,指出了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浊点萃取在生物大分子分离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马岳  阎哲  黄骏雄 《化学进展》2001,13(1):25-32
浊点萃取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液2液萃取方法。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形成过程和浊点现象, 总结了浊点萃取法的操作方法, 并且详细讨论了它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在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共组双水相体系中 的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进新  黄建滨  何煦  暴艳霞   《化学学报》2000,58(7):922-924
高分子和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可形成一种新型双水相体系。研究蛋白质在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聚氧乙烯(EO)-聚氧丙烯(PO)嵌段共聚物(EO~2~0PO~8~0)共组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通过在高分子接上亲和配基,研究蛋白质在带有亲和配基高分子的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将表面活性剂富集相稀释或加热高分子富集相,又可形成新的双水相体系,由此可进行蛋白质的多步分配。在蛋白质的分配完成之后,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富集相进一步稀释或将高分子富集相加热至高分子浊点以上可将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与目标蛋白质分离。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还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2.
扩张流变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发展起来的界面流变测定技术在研究界面性质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之处.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该技术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聚集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扩张频率、表面活性剂浓度及疏水链长、无机盐和温度对表面扩张流变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扩张流变行为的区别以及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与液/液表面的扩张流变性的差异.大量研究表明,借助于界面流变性的测定不仅可以研究发生在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而且可以探讨界面上超分子聚集体的形成,进而为乳状液和泡沫等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子模拟方法考察泡沫生成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生成能力, 以界面形成能作为考察泡沫体系中液膜界面积的量化依据, 研究了泡沫液膜厚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界面密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类型对泡沫液膜界面形成能计算的影响. 通过与实验结果相对应, 建立了界面形成能和泡沫生成能力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液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种N-酰肌氨酸在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吸附理论和表面改性颗粒亲水疏水特性及红外光谱分析,提出了不同四条件和表面活性剂用量下不同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在光度分析中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表面活性剂是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它是由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憎水基两部分组成.这样的结构从本质上决定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是优良的增效分析试剂,对分析、分离方法有增溶、增敏、增稳等增效作用.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分析化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时间,但发展迅速,特别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成了热点之一.下面就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及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及性质1.1 分类和结构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溶于水能离解成离子的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一类它的亲油基很小,或分散于亲水基之间,但仍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归属于特殊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8.
泡沫液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泡沫析液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泡沫液膜,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头基与水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泡沫液膜中水分子的状态,对结合水、捕获水进行定量;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泡沫的析液曲线,结合分子模拟结果,分析泡沫析液的微观机制,建立泡沫析液量随时间变化的物理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制备出稳定的微泡沫. 采用偏光显微镜、冷冻断裂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FF-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流变仪对其表面活性剂溶液相态、泡沫体系的微观结构、相变行为和流变性进行研究以探索微泡沫的稳定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在气泡界面, 发生晶化形成有序、紧密排列的层状液晶凝胶相液膜, 该液膜具有较强的刚性, 能抵抗由Laplace附加压力驱使的气泡溶解和聚并行为. 微泡沫可稳定10个月, 无明显的相分离和气泡破裂现象. 其稳定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泡沫排液过程, 增强Gibbs-Marangoni效应, 从而提高了气泡液膜强度, 减缓了气相扩散速率.  相似文献   

20.
用最大泡压法考察Gemini表面活性剂C12-2-C12·2Br在气-液界面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扩散速率加快,其扩散系数D随之增大。与对应的单体表面活性剂DTAB比较,由于2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差别引起C12-2-C12·2Br的疏水性比DTAB的强,导致前者的吸附扩散系数D比后者的大将近100倍。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吸附后期,属于扩散-动力学控制模型,有吸附能垒Ea存在,C12-2-C12·2Br与DTAB的吸附能垒分别为17.29和9、13kJ/mol。由于C12-2-C12·2Br在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和表面覆盖率以及分子的头基面积都大于DTAB,引起了前者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能垒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