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三数学复习存在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过程——回归课本.但复习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尽快走近高考,直接进入教辅资料便利化,题海战役正常化的阶段,课本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其重要性远远未能得到重视,殊不知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课本习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依据;课本是高考试题作答的"示范地",课本例题为高考试题的作答提供了标准化的模板;课本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地",课本的例、习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及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方法及方向.1课本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最有效资源课本是众多教材编写者智慧的结晶,是每年高  相似文献   

2.
浅议取材于课本的高考数学题黄昆耀(湖南浏阳六中)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不少试题是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延拓、添加层次等方法编拟而成的.这符合“源于课本,富于创新、突出能力,具有选拔性”的命题指导思想.本文着重谈谈近三年高考中取材于课本的部分典...  相似文献   

3.
回归课本是高考复习中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很多高考试题的产生离不开课本,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考数学试题的题源很广,而其中有一定量的试题“来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这些试题体现高考“贴近考生、背景公开、控制难度”的原则和“以课本为本”的原则.研究这些以课本为题源的高考试题,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提升考生考试成绩.本文试对高考中以课本为题源的试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5.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根据地.开展课本典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重视课本的再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课本题与高考题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看清问题的本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课本中的一个例题,解决两道高考试题,以期对如何高效组织高考复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回归课本,是高三数学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地”,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对课本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再回顾、再提炼、再感悟.那么,如何在高考复习中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数学备考回归课本与加强基础复习的认识与方法谈一点个人浅见.一、“题在本外,根在本内”的高考试题特征是回归课本复习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高考数学命题日趋稳定,日趋规范,日趋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改革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和风格.针对这些特点和风...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几年来的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源于课本的题型占据了一定的份量,如这次扬州二模试题(这次考试为扬州、泰州、南通联考)的第18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试题为应用题,试题新颖,牵涉到函数,导数,不等式的  相似文献   

9.
王广余 《中学数学》2007,(10):14-16
高考数学复习是全面总结基础知识、巩固强化方法技能、锤炼提高数学能力的较高层次的系统教学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单纯地对数学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的简单重述或新课教学的“回放”式再现,而是对数学的知识网络及思想方法的系统梳理、有机整合和拓展创新.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命题在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统领下,始终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求变、求新、求活.每年的高考试题虽然避免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都有以课本上的典型例题、…  相似文献   

10.
唐骏 《数学通讯》2011,(9):30-31
纵观近几年来的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源于课本的题型占据了一定的份量,如这次扬州二模试题(这次考试为扬州、泰州、南通联考)的第18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试题为应用题,试题新颖,牵涉到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知识以及控制变量的思想,要求考生具备很强的说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顾亚东 《数学通讯》2015,(2):52-54,64
高考试题的命制完全是立足于数学课本,相当数量的试题都直接来源于课本,很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原型"或"影子",因此利用好课本习题不失为走出题海、高效率地抓好高三复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好课本习题不是炒剩饭,而是从更高的角度来研究,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条途径:一是找到高考题的原型,提炼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二是挖掘知识的根本,弄请知识的来龙去脉;三是对比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复习时 ,我们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 ,试题在何处创新 ?这是一个很难简单回答的问题 ,而且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地方 .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课本的态度 .关于课本与高考命题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一个主体 ,两个方向 .一个主体 ,就是课本是主体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 .所谓组合 ,就是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从数学整体的高度设计题目 .比如函数与不等式 ,研究函数时以不等式为工具 ,研究不等式要用到函数的性质 ;又比如函数思想与解析方法 ,就函数而言 ,式是对象 ,图象是工具 ,就曲线来说 ,曲…  相似文献   

13.
梅磊 《数学通讯》2012,(22):16-1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本,它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渗透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也体现着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向.数学课本是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千锤百炼而成,课本的每个素材的选取、问题的设置、规律的呈现等都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因此,"回归课本"是教、学、考成功的关键.但怎样回归课本,怎样决胜高考,仍是困扰一线师生的最大难题!这个难题,昭示着研究课本在高考中的作用的意义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从一道课本习题出发,通过研究性学习,直到解高考试题,并草拟成文,谈谈一孔之见,不妥之  相似文献   

14.
李国梅 《数学通讯》2004,(11M):17-17
旧教材平面解析几何第112页第10题:“在椭圆x^2/45 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这是道几何背景深刻,耐人寻味的好题,它直接道出了圆与椭圆的内在联系.就是这道小题成为两届高考关键题目的起源地.足见课本题的重要性.而且高考对它做了进一步引申,引出两道更为精彩的试题,它们分别是2000年全国高考理(14)和2004年全国高考理(21)的(Ⅰ)问.本文将对它作更进一步的引申.  相似文献   

15.
源于课本,高于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每年高考结束,教师都会发现“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即很多高考题都源自课本中的定义、定理或定理中的思想方法,或是例题、习题的重新组合等.课本题大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背景.事实证明,以课本为素材组织高考复习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是提高成绩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课本超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磊 《数学通讯》2010,(10):39-43
高中数学怎样学习?高考数学怎样复习?回归课本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随着湖北省2009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回归课本,能否应对高考?”表现出深深的疑虑,仍然有不少学生对“回归课本,在高考中吃不吃亏?”表现出强烈的担心.这些疑虑和担心,昭示着研究课本与高考之间的链接关系意义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真研读了2004年——2010年七年的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做了一些分析与尝试,仅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振峰 《数学通讯》2009,(10):32-33
高考既是对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检验.高三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和例题习题.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的原型有很多可以在课本中找到起源,因此有必要在高三章节复习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一览无遗显示着:14道填空题中除第9、14题外,六道解答题中除最后两题外,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发展而成.这些都透露出高考数学命题的潜规则:从课本中寻求支撑,复习时须回归课本重视课本.  相似文献   

19.
聂文喜 《数学通报》2005,44(7):31-32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教材中有一些典范性题目,它们或者是重要的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一般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的延伸、转化和拓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这往往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课本典型例、习题的探究,认真挖掘题目中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源,"万变不离其踪"指的就是课本,课本的例题更是知识的精华,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源泉.在学习中,我们若对例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并适当将其推广、变形、转化、延伸即可充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