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可检测分析神经电生理信号和递质化学信号的16通道双模检测分析仪.仪器山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其电流和电压分辨率分别为10 pA和0.6 μV,具备实时峰电位分离,数字IIR滤波,计时电流法,循环伏安法等常用电生理和电化学检测分析方法.为验证仪器的性能分别进行了电生理信号和电化学信号的检测实验.在SD大鼠脑部电生...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检测池的结构与装置 LCEC系统可以简化成图1。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样品注入、溶剂传输、色谱分离和电化学检测。本文将主要介绍LCEC仪器中的电分析化学原理。由于电分析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电解池装置(包括电极材料、形状及电解池结构等)的设计也有相当的数量。我们将试图对LCEC系统中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电解池结构的设计等的一般性原则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3.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可以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药物分析、发光材料等一类电化学发光的检测实验中.系统地介绍了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设计和研制过程,包括仪器原理、设计框图、具体实现方案、主要技术难点和创新点.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双检测位置、四样品通道、三维图形显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莉  郭亚楠  丁红  王宇  施展 《化学教育》2020,41(18):39-43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通过乌尔曼缩合反应合成一种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三苯胺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循环伏安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将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联机进行光谱电化学测试,深入研究该化合物的电致变色性能。本实验充分体现了“合成-表征-分析”的科研思维模式,并打破了传统的单独仪器测试方式,在让学生了解合成化学知识和前沿学术研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10):1916-1916
A.J.Bard教授和L.R.Faulkner教授的《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已于2005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A.J.Bard教授和L.R.Faulkner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专家.其中A.J.Bard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2002年度美国化学会最高奖Priestley Medal得主,曾任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主编20年.两位作者在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的诸多领域均有开拓性的建树.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电化学技术方法原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本书第一版于1980年出版后,得到全世界电化学及电…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主要的欠电位沉积(upd)的原位研究方法, 包括电化学研究方法(循环伏安(CV)、计时电流(CH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界面分析方法(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STM/ECAFM))及X射线分析技术(X 射线吸收谱(XAS)和表面X射线散射(SXS)). 根据这些研究方法, 总结和探讨了许多体系的upd特征, 分析了upd微观特征与宏观的测试结果的对应关系及其原理. 此外, 探讨了基于这些研究方法得出的关于upd的重要结论, 并对比分析了上述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在upd应用领域的研究方面,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涉及功能材料电合成、电分析应用、电化学原子层外延(ECALE)和表征贵金属(或纳米)材料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 并简析了上述应用研究中涉及的关于upd 过程的原理. 最后, 总结了upd研究方法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的原理均是基于电荷在电极中的嵌入或脱出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本质。将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功能集成在一起的电化学器件即电致变色储能器件。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已广泛商业化,单一功能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已被广泛报道并有商业化应用,但有关电致变色储能器件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阶段。该类器件在电化学储能的同时,可以改变其在可见光甚至红外波段的透射率,并可用颜色指示器件的荷电状态,为电化学器件提供新的应用前景。电致变色储能器件主要包括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电致变色电池和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等。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和电致变色电池以同时具有电致变色效应和电荷存储性质的材料为正负电极,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则还包括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转换部分。这些器件可用于建筑节能智能窗、静态显示、智能传感等。此外,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的可穿戴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在智能服装、植入显示器和电子皮肤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从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无机电致变色储能材料与器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电分析化学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与测量。它不仅能进行组成和形态分析,而且对电极过程的理论研究和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书从电分析化学研究涉及的电化学基础知识出发,总结了现代电分析化学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和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新成就和相关文献,阐述了当代电分析化学及其在生命分析化学特别是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对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并对各领域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该该书作者南京大学鞠熀先教…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发光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背景低、易控制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本综述着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在新型电化学发光试剂、高效电化学发光共反应剂、新型电极、新型纳米催化剂、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装置及仪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这会的委托,由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年会将于2002年8月~9月(具体时间待定)在兰州召开.会议的主题为:讨论新世纪里电分析化学的最新发展前景.主要内容为:(1)伏安法、极谱与极谱催化波;(2)电化学传感器及电化学免疫分析;(3)化学修饰电极与微电极;(4)电位法及其它电化学分析技术;(5)电分析化学联用技术;(6)纳米电化学;(7)电分析化学仪器的新发展及应用;(8)其它. 本次会议由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先生担任大会主席,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卢小泉博士担任大会秘书长.欲参加会议者请与卢小泉同志联系. 联系地址: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邮编:730070 联系电话:0931-7971276(o),7973036(h) 电子信箱:luxq@nwnu.edu.cn  相似文献   

11.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 由于它具有富集能力强、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及便于现场分析和仪器联用等优点,成为痕量物质分离检测分析的重要工具.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是固相微萃取纤维. 总结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在稳定性、使用寿命及选择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并综述了近年来在这些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上电沉积Pd-Ag合金纳米粒子链及其氢传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纤维上采用三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出钯银合金纳米粒子链.把表面覆盖有Pd-Ag合金纳米粒子链的碳纤维组装成氢气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X)表征了合金纳米粒子链的形貌和成分,应用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氢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钯、银离子摩尔比为15∶1的电解液中,在-1.0--1.5 V下,成核5-40 ms;在-0.25--0.35 V,生长200-300 s的条件下,即可获得银的质量分数为16.0%-25.0%的钯银合金纳米粒子链阵列.在室温下,传感器对在0.30%-5.00%(φ,体积分数,下同)范围内的氢气有响应,最快响应时间约为300 s,灵敏度最高可达31.0%;氢在0.30%-1.20%的范围内响应电流与氢气浓度成线性关系,超过4.00%时响应电流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在低于3.50%的浓度下氢传感器的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由16位DAC器件作为分压器,设计了恒电位仪以及正反馈补偿电路,实现了对溶液电阻的自动测量和补偿,同时采用高阻抗体系对其溶液电阻测量的准确性和补偿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溶液电阻最高补偿值可达1.0×10(8)Ω,在可补偿电阻范围内,自动电阻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1.5%,平均误差小于0.5%.本实验设计的电路可以较精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技术在多孔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中制备了纳米CuO敏感材料,并以其为敏感电极,YSZ为固体电解质,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流型NO2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NO2传感器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应用IM6e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CuO颗粒粒径约为100 nm,且与基体结合紧密。在500~600℃时,传感器对NO2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在极化电压为-300 mV,NO2体积分数为0~5.0×10-4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值与NO2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被测气体总流量为400 cm3/min时,传感器信号90%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均为50 s。传感器响应信号在测试时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共存气体O2和CO2对传感器的敏感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A rapid automate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FIA)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for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Am and Pu from each other and from interfering matrix and radionuclide components using a TRU-resincolumn. Selective Pu elution is enabled via on-column reduction. The separation was developed using on-line radioactivity detection. After the separation had been developed, fraction collection was used to obtain the separated fractions. In this manner, a FIA instrument functions as an automated separation workstation capable of unattended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17,26(6):1050-1066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compared to other metal catalysts. Particularly, Cu is the unique electrocatalyst for CO_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with high selectivity to generate a variety of hydrocarbons.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on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u nanostructures, the composition regulation of Cu-based alloys,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advanced supports for improv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oward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 The special focus is to demonstrate how to enhance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Cubased electrocatalyst for CO_2 reduction. The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are also addressed. We hope this review can provide timely an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advanced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s for CO_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微量硫分析仪测定人工煤气中微量硫化物的原理和仪器本身的特点,分析了用该法测定甲醇合成气中微量硫化物时,温度、气体配比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指出了测定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在电化学工作站上以铜箔为工作电极,以硝酸银和PVP混合液作为前驱溶液,利用循环伏安法电辅助制备了纳米银,得到在铜箔上紧密均匀分布的纳米银颗粒聚集体作为SERS基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铜箔上负载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和成分的表征,探讨了PVP及电辅助方法对纳米银形貌及基底SERS活性的影响。以4-巯基吡啶和罗丹明6G为探针溶液研究了制备基底的SERS活性,同时还对基底的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ERS基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A wide-range bipolar electrochemical integrator/potentiostat is described. The instrument uses digital logic for timing and switching of analog control and output functions. Digital output is included with variable proportioning for adjustment to concentration units. Currents ranging from a few nA to 10 mA may be monitored and integrated with high precision.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instrument are illustrated by integral monitoring of an enzyme reaction, integration of an organic electrolysis at a solid electrode for a fixed time, and integration of a 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 current over several drop lives.  相似文献   

20.
A relatively inexpensive unit based upon solid-state operational amplifiers is described; its modular design makes it an extremely versatile instrument for man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e.g., normal direct current polarography and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cyclic voltammetry, alternating current polarography, and coulometry and electrolysis at controlled electrode potential. It can be readily adapted to many other fun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