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育之 《化学通报》2002,65(9):642-645
今年是傅鹰老师百年诞辰。我称他为老师 ,并不是因为我上过他的课。我是清华大学化学系1 952级的学生 ,无缘上他的课。院系调整以后 ,清华化学系的老师都归并到北大化学系来了 ,傅鹰老师也从石油学院调到北大化学系。我这时己调到中宣部科学处工作 ,仍常到北大去 ,象叫从前的老师为老师一样 ,也叫傅鹰先生为老师。有几件事情 ,我同傅鹰老师有过接触 ,至今难忘。一件事情是傅鹰老师 1 955年 9月发表在《化学通报》上的那篇《高等学校的化学研究———一个三部曲》。这篇文章的发表 ,我是投了赞成票的。因为《化学通报》编者拿到文章 ,多少感…  相似文献   

2.
《化学通报》伴我步入人生中年杨师棣(陕西渭南师专化学系714000)我开始接触《化学通报》,是在我刚上高中时的一次化学课堂上,化学老师希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看看《化学通报》。从那时起,我便开始阅读起《化学通报》,虽然那时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还十分浮浅,...  相似文献   

3.
《化学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王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1973年,我正在上高中,当时读书无用之风盛行,可我的功课都很好,尤其化学学得最好。我的化学老师张秦川先生是县上的权威老师,每次我到他的办公室去,都发现《化学通报》杂志总是在他的...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化学教育》还是在高中时看到化学老师案头的摆放。自己受到中学恩师钱进老师的影响,义无反顾地报考南京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就注定了自己和《化学教育》的不解之缘。记得2008年在南开大学举办的中国化学会年会上,朱玉军主任特地来化学教育分论坛会场与我见上一面,聊天之中对我近期的投稿颇为肯定,也坚定了我投身化学教育研究的信心。从2008年至今,在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开始接触《化学教育》,真正开始撰写化学教育类文章并投稿是在笔者读研究生期间,尤其是在第一篇文章《2008年加拿大国家化学周实验活动简介与启示》(该文系与熊言林老师等人合作完成)被录用之后。笔者已在《化学教育》署名发表9篇国外化学教育信息类文章。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报》对我的感受傅广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作为《化学通报》的读者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化学通报》象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与我在事业上风雨相伴,给我以启迪,给我以知识,使我从一个普通的读者成长为她的一个作者。值此《化学通报》六十华诞...  相似文献   

7.
笔者读了《化学教育》1996年第8期顾建新老师撰写的"验证硝酸铜加热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研究"一文,受益匪浅,但有些观点笔者实难苟同.顾文认为采用《化学教学》1995年第4期陈永良老师提出的"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方法进行实验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育》2006,27(4):49-49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特级化学教师,《化学教育》杂志编委陆禾老师不幸于2006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相似文献   

9.
宋海清 《化学教育》2007,28(3):36-37
《化学教育》开设的“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社会”、“知识介绍”等栏目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知识,开阔了读者视野,激活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同时为高考命题提供了素材。笔者研究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发现部分试题选材源于《化学教育》,这对引导中学化学老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名高校化学教师和科研人员,我一直关注《化学教育》这本期刊。长期的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在几次与期刊的"第一次"中慢慢完成了从读者到作者,再到审稿人的角色转变。2018年5月底的一天,忽然收到学院群发的题为"大学化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报告通知,我不由得欣喜万分。报告的主讲人是《化学教育》的副主编朱玉军老师。在报告会上,朱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及其规范。更重要的是,朱老师一句"化  相似文献   

11.
正初识《化学教育》是在2009年,已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翻阅到了《化学教育》。浏览着目录里的题目以及并不熟悉的大咖们,此时年少无知的我并未真正领略她的专业和风采。与《化学教育》再次重逢是在2011年,此时的我已告别大学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学校有福利可免费帮老师订阅一本期刊,我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化学教育》。再一次拾起《化学教育》已是2019年,这一次便决定"以身相许",只要还在一线从事  相似文献   

12.
很荣幸,我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时间正好是《化学教育》 创刊之时,是《化学教育》 这无言的老师把我从襁褓里的“婴儿” 抚育成为“而立” 之年的汉子,用什么话描述她对我成长所起的作用,都不过分。从1981 年起,每年初我都把上一年的《化学教育》装订成卷,如今,30 卷《化学教育》整齐地排列在书橱里,迎送自己进出书房。值此《化学教育》 30 周年刊庆之际,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但权衡再三,最想说的还是:编辑的修改稿,促使我重视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0,31(3):11-11
我是学生,我读《化学教育》,我想知道怎样当化学教师 当老师并不是我儿时的梦想,1981年我16岁,班主任和父母的包办将我推人了师范院校的大门。在那个考大学弥足珍贵的年代,我没有抗议,但对今后要当老师也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进入大学后,我才慢慢意识到:今生自己将要与教育结缘,与学生为伴。我必须在大学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掌握更多当教师的知识,学习当化学教师的技能,不能误人子弟。《化学教育》开始进入我的视野,走进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育》1992年第9期刊登了林宜伸老师的《谈谈中学化学实验溶液浓度的选择》一文,其中谈到“饱和石灰水在各个分组实验中都可以使用”,我认为这个结论欠妥。  相似文献   

15.
廖一平 《大学化学》2005,20(6):61-61
我从1978年起在北京工业大学讲授大一化学课程,曾经热切盼望有一份大学化学教育的刊物。1986年,我非常高兴地见到《大学化学》创刊,编辑部就设在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我专门到北京工业大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请他们订阅了这份杂志。1986年,《大学化学》第1卷第3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在基础化学课中如何讲述转化率定义》,这是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从此,我就和《大学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在熟悉的北京大学老化学楼召开的《大学化学》办刊人员和作者、读者座谈会上,我见到为这本杂志辛勤工作的老师们,其中不少是教过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高俊 《化学教育》2007,28(8):57-57,64
《化学教育》2006年第11期刊登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的某些缺失》一文,以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责任心对教科书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其中的许多观点对教学一线的老师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正是通过教材编写者和广大实践在一线  相似文献   

17.
黑恩成 《大学化学》2005,20(6):60-60
《大学化学》伴随我20年了,我保存着整套的《大学化学》。我喜欢《大学化学》,学院的老师也喜欢《大学化学》,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杂志。我喜欢“今日化学”和“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栏目,前者令我拓宽视野,了解许多化学前沿的新知识。后者能看到高教司陈祖福同志在不同时期写的对教学改革具指导性的文章;能看到化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等文件;能看到教育部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如03-7、03-8、03-9研究成果的详细报导,以及兄弟院校总结的化学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方面的好文章。“教学研…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1月14日,我们的老师陈光旭教授因患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82岁。陈光旭教授为河南省浙川县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4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生前历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教育》杂志主编、《大学化学》杂志顾问、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北京市人大代表等职。陈光旭教授是我国优秀的化学教育家,几十年来,他为我国培  相似文献   

19.
代伟  罗雪容 《化学教育》2007,28(12):51-52
2007年第5期《化学教育》上刊登了田宗学老师撰写的论文《一个不可靠的结论》。在此文中,田宗学老师从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2个方面得出结论:只有当乙醇中含水量超过一定的比例(体积大于1∶1)时,无水硫酸铜才开始变蓝。所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的结论并不可靠,更是一  相似文献   

20.
朱大明  夏新 《化学教育》1997,18(7):30-33
34岁的王后雄只是黄州市一中的一名普通的化学老师,但他却以自己独创的“中国化学学习目标控制教学法”一鸣惊人:他的学生3年内获15个全国和湖北省中学化学竟赛大奖,64人夺得黄冈地区化学竞赛桂冠,在国内无模式,竞赛思维方法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他编写了全国第一本《初中化学竞赛跟踪辅导》、全国第一本《高中化学竞赛基础教程》、全国第一本《高中化学竞赛跟踪辅导》等20余本专著,且一版再版发行量全都超过10万册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