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喷墨对其行为、生长、存活及酶活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试验法, 进行了喷墨虎斑乌贼(喷墨组)和未喷墨虎斑乌贼(对照组)的养殖比较试验, 试验时间30d. 研究结果表明, 虎斑乌贼喷墨后会导致其体色泛白、活力下降, 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养殖30d后,对照组虎斑乌贼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 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试验时间≤10d时对照组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 随着养殖时间延长, 2组无显著差异(P> 0.05); 喷墨组的抗氧化能力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过氧化氢酶(CAT)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喷墨组的代谢酶包括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表明, 虎斑乌贼喷墨不仅会导致其生长缓慢、存活率下降, 并且会影响其体内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 HPGMR农垦 5 8S为材料 ,研究了光周期处理前、后 Ca2 /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 (Ca2 /Ca M- PK)活性及其酶谱特征 .结果表明 :随着幼穗的发育 ,Ca2 /Ca M- PK活性均有提高 ,并且长日照和自然日照条件下的酶活提高程度大大高出短日照处理 .不同时期、不同处理的 Ca2 /Ca M- PK酶谱带数未见明显差异 ,但在总体上 ,不育植株 (L D和 ND)的酶带弱于可育植株 (SD)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贮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大黄鱼质构和风味变化的影响, 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在4, -20, -80℃的3种条件下, 储藏不同时间(1, 3, 5, 7, 30, 60, 90d)时大黄鱼肉的挥发性风味变化, 并应用质构仪测定大黄鱼肌肉质构特征参数. 结果发现, 4℃条件下贮藏3~7d, 其质构参数值明显相对于-20℃条件偏大(主要为硬度、韧性、回复性和黏着性差异显著); -20℃和-80℃条件下储藏30~90d, -80℃条件下贮藏大黄鱼肉质构特性优于-20℃条件; 而且, 随着贮藏温度降低, 大黄鱼挥发性物质种类减少. 在-20℃和-80℃条件下, 大黄鱼挥发性成分相对较少, 且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 主要挥发性物质为烃类和醛类; 在4℃条件下贮藏的鱼肉, 其挥发性组分复杂且相对含量变化明显. 结果表明, 低温冻藏能有效保留大黄鱼肉质构特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下不同龙须菜品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龙须菜耐高温新材料07-2、龙须菜良种981及野生型龙须菜3个品系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4、28、32℃)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981和07-2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野生型,28℃时981上升幅度比野生型高102.35%,07-2比野生型高18.86%;32℃时981比野生型上升幅度高17.87%,07-2则比野生型高73.52%.高温胁迫条件下,无论是酶促抗氧化系统还是非酶促抗氧化系统981和07-2都不同程度地优于野生型.可见,高温胁迫条件下981和07-2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表明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龙须菜耐热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本(Charybdis japonica)进行免疫多糖、免疫多糖+溶藻弧菌、溶藻弧菌、生理盐水4种方法的处理,测定日本肝胰腺及肌肉中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探讨免疫多糖对日本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肝胰腺中LZM 和 SOD 的酶活均高于肌肉中的酶活,且免疫多糖对肝胰腺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肌肉;免疫多糖组肝胰腺和肌肉中LZM酶活,在注射后24 h时显著升高至峰值(P<0.05),分别为(11.2±2.78) U·mg-1和(3.75±1.05) U·mg-1; SOD酶活也在24 h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2倍和1.4倍;免疫多糖+溶藻弧菌组在72 h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LZM酶活分别高出溶藻弧菌组62.8%和75.2%,2个组织中SOD酶活同样显著高于溶藻弧菌组(P<0.05),是溶藻弧菌组的3.5倍和4.2倍.由此可见,免疫多糖对日本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可以提高日本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甲醇酵母植酸酶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甲醇酵母发酵生产的植酸酶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该酶活的最佳pH值为pH5.5,酶液的活性稳定区间为pH5.0-6.0,当酶液中添加10mmolCaCl2时,能明显提高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在80℃保温15min,其保留酶活可达到原酶液的77.8%。植酸酶液经过多羟基化合物颗粒化处理后,其酶制剂的高温热稳定性比液体酶或普通固体化处理的植酸酶制剂提高50%。  相似文献   

7.
用固定化方法在0.05mol/L硫酸介质中制备了血红蛋白/聚邻苯二胺膜(Hb/PPD)电极.所得电极呈现良好的生物催化活性,具有典型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固定化Hb的转移速率常数是Hb的51.9%,在4℃下保存50d,还保持91.2%的活性.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酶电极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电极上Hb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探讨了电极电位下Hb的催化活性。提出了一种膜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红薯浆、复原乳为原料,接入乳酸菌发酵后制得红薯酸奶;比较了3种添加不同比例红薯浆的红薯酸奶在4℃贮藏15d的总酸度、pH、活菌数、持水力(WHC)、酸乳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TS)及感官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薯酸奶在贮藏过程中,总酸度增加比较缓慢,添加量愈大,酸度增长愈平缓;说明添加50~60%的红薯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酸奶的后酸化;乳酸菌活菌数在15d仍然保持在108CFU/mL以上;2#(50%红薯浆)红薯酸奶的品质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等在3种酸奶中最佳。  相似文献   

9.
酱油多菌种液态前发酵条件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米曲霉、黑曲霉、香菇菌等多菌种液态发酵酱油研究了液态条件下三种菌的酶系组成、产酶条件及特点以及蛋白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菌在酶系组成上有取长补短的效果,可以明显促进氨基酸的生成,改善酱油风味。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液态中酸性蛋白酶量适pH为2.6;中性蛋白酶pH6.9;碱性蛋白酶pH9.8,酶作用温度在35~45℃范围内,酶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用4种不同浓度的条浒苔多酚(Enteromorpha clathrata polyphenols, ECPs)溶液处理新鲜加州鲈鱼块后置于4℃贮藏,结合感官评分、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肌原纤维蛋白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肌肉色差和质地剖面分析(TPA)等指标,综合评估其对鱼块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 ECPs处理能有效抑制鲈鱼贮藏期间TVB-N值、TBA值和菌落总数的增加,减缓蛋白氧化和品质劣化进程,从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作用.当ECPs浓度为0.20%时,其对鲈鱼鱼块的保鲜效果最佳,能延长鲈鱼货架期6 d.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温度下葛氏长臂虾磷脂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30℃、4℃、-10℃、-20℃ 4种温度下贮藏的葛氏长臂虾的磷脂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上升,葛氏长臂虾中磷脂的损失率增加;在不同温度下贮藏3d,磷脂各组分的相对百分比都发生了变化,随贮藏温度的升高PC的降解速度大大加快,所占的百分比快速下降,而LP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巧华哲水蚤24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适温范围1-27度,最适温度为15-20度,适盐范围0-29.3‰,最适盐度为12.4-18.9方差分析显示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依贡献大小为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当培养条件接近自然海区的温度或盐度时,细巧华哲水蚤具有最大的适盐,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13.
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菌种, 利用快速保质期试验法, 研究热休克处理结合冻干保护剂对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不同贮存温度下存活率的影响 以筛选出存活率最高的冻干保护剂, 并确定冻干后菌粉半致死时间最长的贮存温度. 结果表明: 乳酸菌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预处理, 冻存期间存活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 冻干保护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 10脱脂乳>10葡萄糖>水; 贮存温度降低, 乳酸菌半致死时间延长. 最后获得直投式发酵剂贮存期间存活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 嗜酸乳杆菌经46处理30min后, 加入10葡萄糖、2.5甘油、1.5山梨糖醇以及10脱脂乳为冻干保护剂 冻干后菌粉于20℃冻存121d后存活率达88.48, 与以水为冻干保护剂且未加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 冻干存活率提高了30.69.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流水式呼吸仪研究了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幼鱼在不同水温(11,15,20,23℃)和流速(0.00,0.10,0.30,0.50m/s)环境下的呼吸代谢.研究发现,齐口裂腹鱼幼鱼呼吸代谢率(MR)和单位体重呼吸代谢率(MR′)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1~23℃之间,代谢率的变幅为0.85~7.21mg/h,单位体重代谢率的变幅为350.81~1858.16mg/(kg·h).回归方程MR=a.mb能够较好的描述4个温度水平的幼鱼代谢率与体重之间的关系(p<0.05),体重指数b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在11~23℃之间,幼鱼的代谢率与温度、体重间的关系可通过模型MR=0.525m0.788.e0.033T(R2=0.907,p<0.05,n=32)较好地表征.在0.00,0.10,0.30,0.50m/s4个流速下裂腹鱼幼鱼呼吸代谢率的波动范围为0.59~2.35mg/h,单位体重代谢率波动范围为469.93~1281.56mg/(kg.h).各流速平均代谢率的大小顺序为0.937mg/h(0.10m/s)<1.089mg/h(0.00m/s)<1.104mg/h(...  相似文献   

15.
百可得对温州蜜柑的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百可得对温州蜜柑在常温下(温度8-20度,相对湿度41-90%)进行贮藏保鲜,经过140d的贮藏,用100mg/kg百可得混合200mg/kg2,4-D处理的柑桔好果率达94.1%,有效地抑制了柑桔贮藏病害,延长了柑桔的采后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 ℃·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著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草酸预处理对辣椒叶片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 40℃热胁迫下辣椒叶片中膜透性、膜脂过氧化、抗坏血酸 (ascorbate,As A)和还原态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在热胁迫处理前 3d用草酸溶液 (p H6 .5 )喷洒叶片 .结果表明 :草酸预处理能减轻热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 (以电解质渗漏表示 ) ,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 H2 O2 的产生 ;草酸预处理能使辣椒叶片在 40℃热处理下保持较高水平的 As A、GSH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peroxidase,POD) ;在常温下 ,草酸预处理能诱导 POD活性 ,但是对草酸氧化酶活性没有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 ,草酸预处理能增强辣椒叶片的内在抗热性 ,但与草酸氧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濒危植物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绿体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氰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5℃低温处理后,两种沙冬青的初始荧光(Fo)、Chla/Chlb比值和Car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Chla和Chlb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随温度降低旱上升趋势,0℃、-5℃处理48h后,两者的APX活性升高,-15℃处理48h后,两者的APX活性与-5℃时相比活性下降.这说明低温对两种沙冬青的光化学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光合机构通过增加过剩光能的热耗散来抵御低温对比合系统的破坏,另外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保证了两种沙冬青在低温下能够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保护光合系统免遭活性氧的损伤.比较分析两种沙冬青幼苗光合生理受低温的影响,初步说明蒙古沙冬青比新疆沙冬青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