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光  孙诚  吴迪  陈伟荣 《物理学报》2014,63(6):68101-068101
用二元团簇作为描述Invar合金的基本结构单元,运用"团簇共振"结构模型,建立起以某一已知二元团簇与连接原子按1:x比例连接,描述Invar合金的电子化学势均衡判据.给出了Invar合金成分的经验分子式,即Invar合金成分=[团簇]1(连接原子)x.运用此判据,解析了部分Invar合金成分.发现典型的Invar合金实验成分与经验分子式相符合,说明基于"团簇共振"模型的Invar合金的电子化学势判据很好地解释了Invar合金成分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同  胡小刚  吴爱民  林国强  于学文  董闯 《物理学报》2017,66(9):92101-092101
Cr-C体系材料是重要硬质防护涂层的代表,具有共晶特征.我们的前期工作指出,共晶合金满足双团簇近程序结构模型,由两种稳定液体亚单元构成,各自满足理想非晶团簇成分式,这里的第一近邻团簇来自相关共晶相.显然共晶成分解析的关键在于获得团簇,而相结构中往往存在多种团簇,进入到非晶/共晶团簇成分式的主团簇定义是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应用Friedel振荡理论及原子密堆,以团簇分布的球周期性及孤立度为判据,以Cr-C共晶相为例,进一步细化了共晶相中的主团簇选择流程,再搭配以2,4或6个连接原子,获得了描述共晶成分Cr_(86)C_(14)和Cr_(67.4)C_(32.6)的双团簇成分式:[Cr-Cr_(14)+C-Cr_9]Cr C_3和[C-Cr_9+C-Cr_8]C_6,其中四种团簇分别来自共晶相Cr,Cr_(23)C_6,Cr_7C_3和Cr_3C_2.该工作进一步证实了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在共晶点解析中的普适性,并从理论上支持了相关的材料设计.  相似文献   

3.
郭古青  吴诗阳  蔡光博  杨亮 《物理学报》2016,65(9):96402-096402
基于Voronoi几何分形法, 分析了理想二十面体团簇和ZrCu二元金属玻璃中各种团簇的结构特点, 提出了一种判定金属玻璃原子结构中二十面体类团簇的方法. 并选取三个ZrCu 非晶成分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Voronoi团簇, 利用该方法提取了各种构型团簇, 证实其中四种构型团簇的基本几何结构与理想二十面体相似, 并具有同样近似于理想二十面体的高致密度、高规则度和高五次对称性, 因此可称之为二十面体类团簇. 此类二十面体类团簇可作为金属玻璃的主要结构单元, 普遍存在于非晶结构中; 二十面体类团簇及其连接能包含几乎所有的原子, 从而形成非晶结构. 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新的团簇判定方法, 有助于从微观结构层面分析合金中的非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研究了Ni-Al-Cr合金的近程序结构和物理特性.以Al原子为中心,其周围第一近邻的12个Ni原子作为壳层原子,位于次近邻的Al原子和Cr原子作为连接原子,即[Al-Ni12]AlxCr3–x,其中x=0, 0.5, 1.0, 1.5, 2.0, 2.5.形成能表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对应的结构比其他结构更稳定.差分电荷密度显示了Ni, Al, Cr原子间的电荷密度转移主要聚集在Ni-Al和Ni-Cr之间,说明Ni-Al和Ni-Cr之间比AlCr和Ni-Ni更容易成键.能带结构显示了Ni-Al-Cr合金材料均具有导体性质,且Ni-3d, Al-3p和Ni-3d, Cr-3d之间发生了明显杂化效应,验证了Ni-Al和Ni-Cr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启慧  张宇  王清  董红刚  董闯 《物理学报》2019,68(6):62101-062101
Co-Al-W基高温合金具有类似于Ni基高温合金的γ+γ'相组织结构.根据面心立方固溶体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Ni基高温合金的成分式即最稳定的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可以描述为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加上次近邻的三个连接原子.本文应用类似方法,首次给出了Co-Al-W基高温合金的团簇成分式.利用原子半径和团簇共振模型,可计算出Co-Al-W三元合金的团簇成分通式,为[Al-Co_(12)](Co,Al,W)_3,即以Al为中心原子、Co为壳层原子的[Al-Co_(12)]团簇加上三个连接原子.对于多元合金,需要先将元素进行分类:溶剂元素——类Co元素Co (Co, Cr, Fe, Re, Ni,Ir,Ru)和溶质元素——类Al元素Al (Al,W,Mo, Ta,Ti,Nb,V等);进而根据合金元素的配分行为,将类Co元素分为Co~γ(Cr, Fe, Re)和Co~(γ')(Ni, Ir, Ru);根据混合焓,将类Al元素分为Al, W (W, Mo)和Ta (Ta, Ti, Nb, V等).由此,任何多元Co-Al-W基高温合金均可简化为Co-Al伪二元体系或者Co-Al-(W,Ta)伪三元体系,其团簇加连接原子成分式为[Al-Co_(12)](Co_(1.0)Al_(2.0))(或[Al-Co_(12)] Co_(1.0)Al_(0.5)(W,Ta)_(1.5)=Co_(81.250)Al_(9.375)(W,Ta)_(9.375) at.%).其中,γ与γ'相的团簇成分式分别为[Al-Co_(12)](Co_(1.5)Al_(1.5))(或[Al-Co_(12)] Co_(1.5)Al_(0.5)(W,Ta)_(1.0)=Co_(84.375)Al_(9.375)(W,Ta)_(6.250) at.%)和[Al-Co_(12)](Co_(0.5)Al_(2.5))(或[Al-Co_(12)] Co_(0.5)Al_(0.5)(W, Ta)_(2.0)=Co_(78.125)Al_(9.375)(W,Ta)_(12.500)at.%).例如,Co_(82)Al_9W_9合金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1.1)Al_(0.4)W_(1.4)(~[Al-Co_(12)]Co_(1.0)Al_(0.5)W_(1.5)),其中γ相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1.6)Al_(0.4)W_(1.0)(~[Al-Co_(12)]Co_(1.5)Al_(0.5)W_(1.0)),γ'相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0.3)Al_(0.5)W_(2.2)(~[AlCo_(12)]Co_(0.5)Al_(0.5)W_(2.0)).  相似文献   

6.
洪海莲  董闯  王清  张宇  耿遥祥 《物理学报》2016,65(3):36101-036101
工业合金牌号的成分选择体现了固溶体合金的化学短程有序结构,满足由最近邻两层原子组成的"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例如对于置换型面心立方固溶体Cu-Zn,其合金牌号成分可以表述为[Zn-Cu_(12)]Zn_(1-6)和[Zn-Cu_(12)](Cu,Zn)_6,其中方括号内为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基于此,本文赋予团簇式以具体原子结构的含义,对置换型面心立方固溶体结构中团簇的可能存在形式进行了穷尽,得出团簇式所对应的所有"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单元模型,给出团簇和连接原子之间的比例和空间排列的所有可能,并对Cu-Zn和Cu-Ni合金常用牌号对应的团簇式给出了三维结构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前期关于合金团簇式解析的正确性.用这些模型中原子化学序描述合金的成分,赋予团簇式以具体的原子结构意义,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晓娜  郑月红  李震  王苗  张坤  董闯 《物理学报》2014,63(2):28102-028102
文章在稳定固溶体团簇模型的指导下,对白铜合金进行微合金化,将Cu元素在合金中的含量固定为72.22 at.%,改变Ni与M(M为Si,Cr,Cr+Fe)的比例,设计了系列合金成分,并对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加入基体中的Ni-Si元素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以团簇形式加入,形成稳定固溶体结构,可以降低Cu-Ni-Si合金的化学反应活性;Si/Ni比增大后,合金在少量固溶的基础上能析出抗氧化性能优于基体的析出相,且析出越多,抗高温氧化性能越好.所以其抗氧化能力的来源并不是形成致密Si氧化物薄膜.Ni-Cr的同时加入可以明显抑制Cu合金在800?C以下的中温氧化,但其抗高温氧化能力主要与外氧化层中是否形成连续的Cr氧化层有关,因而该系列合金的抗高温氧化能力与Cr/Ni比有密切联系,合理选择团簇内Cr/Ni比例,才能够提高Cu合金的抗高温氧化能力.第四组元Fe和第三组元Cr相比较,不能够起到优先氧化、生成保护性氧化皮的作用,所以Cr,Fe同时添加只能抑制Cu在800?C以下的中温氧化,却不能够提高Cu合金的抗高温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Aln(n=1~15)团簇中掺杂Cu原子后的双金属团簇进行了研究,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同时计算了双金属团簇的电子性质,即电子亲和能、电离势、Cu原子的Mulliken分布、平均极化率、极化率的各向异性、偶极矩及HOMO-LUMO能隙随团簇尺寸增加时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Cu掺杂Al团簇的双金属团簇中也存在幻数结构,团簇的电子性质随团簇尺寸大小出现不规则的奇偶振荡变化. n=13的团簇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与毗邻团簇相比,其变化要大于0.3和0.6 eV.  相似文献   

9.
全面系统介绍艹勾清泉教授有关Hn团簇的形成理论和利用该理论所取得的成果,阐明高压合成金属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和PBE1PBE方法,对IB金属小团簇与C2H3自由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2H3M0/-n(M=Cu、Ag、Au;n=1-3)最稳定及其异构体的结构都相同,只是键长、键角有所不同.在C2H3M0/-n(M=Cu、Ag、Au;n=1-3)的最稳定结构中,C2H3自由基和金属团簇都作为整体单元存在.由于金属团簇与C2H3自由基的相互作用,在红外吸收光谱中,C2H3自由基中C=C、C-H键的伸缩振动发生了红移,而随着团簇中金属原子数目的增多,C=C键及C-H键的伸缩振动,红移程度减小.基于含时密度泛函(TDDFT)计算,模拟了C2H3M-n(M=Cu、Ag、Au;n=1-3)最稳定结构的光电子能谱(PES).  相似文献   

11.
Composition formulae for ideal metallic glasses are explored by combining the cluster-plus-glue-atom model with the global resonance model, termed the cluster-resonance model for short. The former model gives the [cluster]1(glue atom) x cluster formulae, stressing the local cluster order of a glassy structure; the latter model extends the local cluster order to a medium-range one by introducing spherical periodicity that relates the cluster size with Fermi vector, k F. Such a correlation allows the calculation of Fermi energy, E F, and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of electrons of the system from any local clusters. The cluster-resonance model also implies the equilibrium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s of electrons between different clusters so that the number of glue atoms matching one cluster (x in the cluster formula) can be determined. Examples in the Cu–Zr–Al and B–Co–Si–Ta systems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resulting cluster formulae in interpreting multicomponent metallic-glass compositions as well as their relevant binary eutectic points.  相似文献   

12.
B.J. Yang  J.H. Yao  Y.S. Chao  E. Ma 《哲学杂志》2013,93(23):3215-3231
This paper detail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Al-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expanding on an earlier brief report [Scripta Mater. 61 (2009) p.423]. We discuss an approach for designing and predicting the best glass-forming composition in the Al–TM–RE systems, based on the atomic cluster packing model for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glass. The effects of additional elements in quaternary and quinary systems on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glasses are also discussed. Three new compositions, Al86Ni6Y4.5Co2La1.5, Al86Ni7Y5Co1La1 and Al86Ni7Y4.5Co1La1.5, are capable of forming fully glassy rods of 1 mm in diameter; their glass transition and other thermal properties are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13.
The glass-forming ability and properties of Ni-based Ni-Fe-B-Si-Ta bulk metallic glasses are explored in this work. The alloy compositions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cluster line approach, the multi-alloying strategy and the substitutions of similar elements. Bulk metallic glasses with diameters of 3 mm take shape at compositions formulated under the clus- ter-plus-glue-atom model [M9B]B~[(Ni1-xFex)7.71(Si0.66Ta0.34)1.29B]B0.94=(Ni1-xFex)70.5B17.7Si7.8Ta4, x=0.35–0.45, where the bracketed part is the cluster and the unbracketed part is the glue atoms. These alloys exhibit good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maximum Is is found in the (Ni0.55Fe0.45)70.5B17.7Si7.8Ta4 alloy which reaches 0.51 T, with its Hc as low as 8.5 A/m. Interestingly, these alloys display dual glass transitions at (Ni0.65Fe0.35)70.5B17.7Si7.8Ta4, (Ni0.60Fe0.4)70.5B17.7Si7.8Ta4 and (Ni0.55Fe0.45)70.5B17.7- Si7.8Ta4 as unveiled by Temperature-Modulat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相似文献   

14.
冯涛  Horst Hahn  Herbert Gleiter 《物理学报》2017,66(17):176110-176110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各种晶体材料(如金属、半导体等)的应用.晶体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微观缺陷结构和/或微观化学结构来调控,但这对于当前的非晶材料而言却是难以实现的.新型的纳米结构非晶材料可以通过引入大量的非晶/非晶界面来改变非晶材料的微观缺陷结构和/或微观化学结构,从而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本文主要讨论了目前纳米结构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制备方法、结构特征和新性能.通过利用这些新特性,有可能会开启一个基于非晶材料的新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不均匀性:非晶合金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鹏飞  王兵  吴义成  张珊  尚宝双  胡远超  苏锐  刘琪 《物理学报》2017,66(17):176112-176112
非晶合金,即金属玻璃,是一类特殊的由基本化学元素组成的非晶态物质,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组织结构,展现出了不同于传统晶态合金材料的特殊物性,而成为高性能材料应用领域的重要一员.由于非晶合金的结构无序性,且当前精确表征其微观结构的实验手段缺乏,相应的理论模型也不完善,人们对非晶合金中一些基础物理问题的认识尚且不足,无法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来精确地描述其物性产生的微观机理.因而,当前非晶合金研究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何建立以微观特征或结构为基础的基本理论框架,准确地概括非晶合金物性的微观机理.在过去几十年里,针对非晶合金的大量研究表明,在非晶合金长程无序的特征中,隐藏着本征的不均匀性和有序,且这些不均匀性的特征与材料物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使得建立以不均匀性特征为基础的理论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从非晶合金微观特征的不均匀性包括静态不均匀性和动态不均匀性的视角出发,概括性地总结了非晶合金材料与物理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并针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卞西磊  王刚 《物理学报》2017,66(17):178101-178101
非晶合金作为一种快速凝固形成的新型合金材料,引起了材料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微观结构上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特征使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在许多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有望成为核反应堆、航空航天等强辐照环境下的备选结构材料.本文深入探讨非晶合金的辐照效应,主要讨论离子辐照对非晶合金微观结构、宏观力学性能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理解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的实验和理论基础,也可为非晶合金在强辐照环境下的服役性能预测提供实验依据,对推进非晶合金这一先进材料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将  杨灿  龚峰  伍晓宇  梁雄 《物理学报》2017,66(17):176404-176404
金属玻璃在其过冷液相区内表现出随着温度升高黏度逐渐降低的特性,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热塑性加工.该性质颠覆了传统金属的加工成型方式,使得其在远低于传统金属材料加工的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成型.因此,一些具有低玻璃转变温度的金属玻璃又被称作金属塑料.另外,由于金属玻璃是一种无序结构材料,不存在位错、晶界等晶体缺陷,且热膨胀系数小,在热塑性成型中具有优异的尺寸精度,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微成型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介绍了金属玻璃的热塑性成型性质及其应用,从热塑性成型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金属玻璃热塑性成型能力的评估指标、热塑性成型技术、热塑性微成型及其理论、热塑性微成型的应用等,对认识金属玻璃的热塑性及扩展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兴祥  王永田  汪卫华 《物理》2008,37(2):98-102
文章简要介绍了脆性块体金属玻璃(简称BMG)断裂面上几种主要的图案花样:河流花样、"韧窝"结构花样和自组装条纹结构花样,并总结了目前对上述各种形貌形成机理的可能的物理解释.对BMG断裂面上形貌的研究可以揭示材料的断裂机理,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开发高性能金属玻璃材料,并为工程选材提供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金属玻璃研究简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卫华 《物理》2011,40(11):701-709
金属玻璃的发明和研究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金属玻璃不但成为性能独特的新材料,同时也是研究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模型体系.金属玻璃的研究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简要介绍了金属玻璃的研究历史以及最新的进展,并扼要介绍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