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该文基于适配体以及非巯基化核酸修饰的胶体金纳米探针(AuNPs@polyA-DNA),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卡那霉素胶体金侧向层析试纸条。分析了试纸条各组装元件,包括适配体浓度、链霉亲和素(SA)与Biotin-DNAT的比例、SA-生物素(Biotin)-DNAT偶联物浓度以及孵育时间与温度等,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缓冲液为4xSSC(0.5% Tween 20),SA与Biotin-DNAT的最佳摩尔比为1∶6,检测区喷涂偶联物SA-Biotin-DNAT浓度为4 μmol/L,适配体浓度为10 nmol/L,室温孵育时间为20 min。在优化条件下,该试纸条对卡那霉素的肉眼分辨浓度为25 ng/mL,线性范围为5.0~125 ng/mL,检出限为1.5 ng/mL。用于蜂蜜中卡那霉素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5.1%~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8.5%。该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架构简单、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中卡那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药物的非法添加问题,该研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鲁米诺为信号输出系统,结合直接竞争模式探索了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基于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通过逐步优化策略,确定最佳免疫分析条件为:包被原质量浓度为41.67 ng/mL,酶标抗体质量浓度为1.25 μg/mL,封闭液和洗涤液的吐温-20含量为0.05%,稀释液的甲醇添加量为5%,竞争反应时间为40 min。在该条件下,建立了西地那非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西地那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17 ng/mL,线性检测范围(IC20~IC80)为0.024 ~ 1.21 ng/mL,检出限(IC10,LOD)为0.008 ng/mL。与他达那非等功能类似物无显著交叉;西地那非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0%~11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盲样检测结果与HPLC-MS/MS确证方法具有良好一致性,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样品中西地那非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3.
针对动物源性食品及饲料中氟苯尼考的残留问题,通过抗原制备、动物免疫和细胞融合筛选,成功得到可高特异性识别氟苯尼考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氟苯尼考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icELISA)方法。经单因素实验优化策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原质量浓度0.05 μg/mL,抗体质量浓度为0.1 μg/mL,最佳药物、抗体和二抗稀释液均为磷酸缓冲液(PBST),抗体稀释液吐温-20含量0.05%,竞争反应时间30 min,二抗质量浓度为0.167 μg/mL,二抗反应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建立了氟苯尼考的icELISA 检测方法,其IC50为9.48 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1.75 ~ 51.36 ng/mL,检出限(LOD)达0.64 ng/mL,且与氯霉素等结构及功能类似物均无明显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1% ~ 107%,相对标准偏差(RSD)< 15%。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畜禽肉及饲料样品的检测,结果与HPLC-MS/MS判定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适用于畜禽产品及饲料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素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结果表明,通过链霉素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并用实时BIA技术求得了每层蛋白质的表面浓度,对于生物素化抗体,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1.32ng/mm^2;对于链霉亲和素,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2.93ng/mm^2。同时对蛋白质在表面的排列状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标记羟胺放大化学发光检测赭曲霉毒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基磁性微球为分离载体,连接氨基捕获探针和适配体,加入生物素化报告序列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竞争结合适体,继续加入链霉亲和素纳米金和羟胺/Au~(3+)以显著提高化学发光检测OTA的灵敏度,从而建立了一种纳米金标记羟胺放大化学发光检测OTA的高灵敏度方法。优化了羧基磁性微球、氨基捕获探针、适配体、生物素化报告序列、链霉亲和素纳米金的用量。优化条件下,在OTA质量浓度0.01~50 ng/m L范围内,化学发光信号值与OTA浓度的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5),检出限为1.58×10~(-3)ng/mL。对啤酒样品进行OTA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7.4%~105.4%,相对标准偏差为4.0%~5.5%。  相似文献   

6.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氯胺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检测氯胺酮的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A-ELISA)。实验最佳测定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2.0mg/L、氯胺酮单克隆抗体浓度为10.2mg/L,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Biotin-IgG)和酶标链霉亲和素(SA-HRP)的最佳反应浓度分别为0.29和1.0mg/L。在此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0μg/L;检出限为0.03μg/L。氯胺酮生物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102%。与酶标二抗体系ELISA法相比,BA-ELIS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于低浓度氯胺酮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BAS-TRFIA)高灵敏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新方法.以兔抗IgG包被微孔板,加入嗜水气单胞菌菌株B18和生物素化IgG,生成的夹心复合物用Eu3+-链霉亲和素作为示踪物,Eu3+可与离解增强液形成时间分辨荧光(TRF),通过TRF值对病原菌定量.方法的检测限为1.0×102 cfu/mL,在1.0×10~1.0×106 cfu/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716.用该法检测时,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以及其它气单胞菌均呈阴性.板内和板间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5.00%和9.00%.所有相关检测试剂37℃恒温放置6 d后,检测性能无明显改变.对60份人工感染的美洲鳗鲡组织样品,包括肝、肾、肠、鳃和肌肉等组织进行检测,阳性检测率为98.33%.结果表明,BAS-TRFIA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该方法为水产养殖病原菌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测定人血中常见35种毒(药)物及主要代谢产物的方法。取1 mL血液样品,加入5颗研磨珠、40 mg(NH42SO4、1.5 mL乙腈进行提取,涡旋振荡60 s,静置60 s,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体过0.22μm有机滤膜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10~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21~0.9998),检出限(S/N≥3)为0.05~2.00 ng/mL,目标毒(药)物定量限(S/N≥10)为20 ng/mL占比为17%,其余目标毒(药)物定量限均为10 ng/mL。在20,50和100 ng/mL加标浓度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为71.5%~119.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Intra-RSD)为1.1%~13.8%。在50 ng/mL加标水平下,日间相对标准偏差(Inter-RSD)为2.6%~13.4%。该方法适用于血液中毒(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快速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的溴化银-银-碳纳米管(AgBr-Ag-CNTs)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表征。以AgBr-Ag-CNTs作为光电阴极,相比于单一的AgBr和二元的AgBr-Ag复合材料,其具有更高的光电化学活性。采用K3[Fe(CN)6]作为光电子受体能进一步提高光电流信号。基于AgBr-Ag-CNTs为光电阴极传感基底,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赭曲霉素A (OTA)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对目标物的线性浓度范围为4.0 pg/mL ~ 2.5 ng/mL,相关系数(r2)为0.994,检出限为1.5 pg/m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强,对样品检测的回收率为92.0% ~ 108%,可用于实际样品中OTA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IL-101(Cr)填充针头式尼龙过滤器固相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水中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酮(E1)3种雌激素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MIL-101(Cr)与尼龙滤膜对雌激素表现出协同吸附效果。通过对萃取材料以及新型萃取装置制备过程、吸附、洗脱过程进行优化,可对10 mL水样中3种雌激素实现4 min吸附、1 min洗脱的快速前处理。结果显示,E2和E3在0.2~500 μg/L、E1在5~5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2~0.999 3,检出限分别为0.05、0.06、1.50 μg/L,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20%~3.2%(n = 6)和 5.9%~6.1%(n = 3)。水样中3种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4.1%~108%,RSD均不大于5.5%。该方法简单方便、灵敏度高,能够用于水样中3种雌激素的快速筛查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1.
12.
王静馨  项续章 《分析化学》2002,30(4):507-507
1 引  言间二甲胺基苯甲酸是重要的染料、医药、农药和有机试剂的中间体 ,尤其是压敏和热敏染料结晶紫内酯的重要中间体之一。随着对结晶紫内酯的需求不断增长 ,国内近几年正在研究开发该产品。本文是伴随以间硝基苯甲酸为原料 ,加氢还原为间氨基苯甲酸 ,再以甲醛甲基化合成间二甲胺基苯甲酸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测试研究。本方法适用于间二甲胺基苯甲酸产品检测及含有各种中间产物的过程检测。2 实验部分2 .1 仪器和试剂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 5 15泵 ;772 5I手动进样器 ,2 0 μL定量管 ;4 86紫外检测器 ) ,Anastar…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通过手性胺拆分方法,从3-环己烯基甲酸出发分别合成得到了3-氨基环己基甲酸(ACHC)的四个立体异构体,以及cis-5-氨基-3-环己烯基甲酸(ACHEC)的二个立体异构体。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