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氧在银表面上的吸附态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银表面的特点,用CNDO法研究了氧在银表面上可能形成的各种吸附态.结果表明,氧分子以卧式吸附在核间距较大的表面桥位上时,能形成较强的吸附键.此时氧分子的离解趋势较大.分析和计算了氧分子和氧原子在Ag(110)和Ag(111)晶面上的有利吸附位置和取向.比较了两种晶面吸附性能的差别.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推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氧在银表面吸附的EHMO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EHMO法计算了氧原子、氧分子和若干代表Ag(111)表面上不同位置的银原子簇间的位能曲线或位能面。结果表明:在150~250℃间,Ag(111)表面化学吸附氧时,最可能的吸附位置是叠位,被吸附物的价态为O~-。这种单原子氧是氧分子在叠位发生解离吸附所形成。在Ag(111)表面上,不形成双原子氧吸附,它可能只发生在单个Ag原子(或某些高度分散的载体银或特殊的晶体银,其特性类似单个Ag原子)上,被吸附时的价态为O_2~-。  相似文献   

3.
氧在银-金合金表面上吸附的准经典轨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固界面的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的基本前提,因此化学吸附态和表面反应中间体的确定对了解催化剂作用和反应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子反应动力学也能用于化学吸附的研究.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准经典轨迹法,用它可以研究:(1)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形式,即分子吸附还是解离吸附及各自的几率;(2)对吸附最有利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导了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 热脱附(TDS)和表面功函数连续测量等手段对氧与电解银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荷传递, 成键以及吸附动力学等研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超高真空程序升温反应(TPRS)技术研究了氧在电解银上的化学吸附。在宽广的压力范围内(1—10~(-8) torr)考察了几种吸附氧种的变化规律, 并观察到在覆盖度为0.2—0.6时表面吸附物种的突变。用同位素交换和CO滴定实验证实了在电解银表面存在三种氧吸附态: (1) 弱的未解离的分子态吸附(E_d=92 kJ mol~(-1), v=4×10~(11) S~(-1)); (2) 强的解离的原子态吸附(E_d=134 kJ mol~(-1), v=4.7×10~(13) S~(-1)); (3)氧在银体相中扩散。进一步的实验发现, 分子态吸附氧与表面杂质的存在有关。用等温脱附技术研究了氧在银中的扩散, 得到了扩散量随温度增加的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用XPS研究了LaMn_(1-x)Cu_xO_3的表面性质。实验表明对0≤x≤0.6,芯态谱能够清楚地区分最表面层和次表面几层的电子结构。组成元素中的氧和镧的含量不随x值而变化,二者维持很好的化学组成比。铜和锰在最表面单层的x值与次表面的有很大差别。清洁表面存在锰的富集。对(CO)吸附表面,情况相反。吸附的碳存在两个谱峰,这与吸附表面的复杂的铜谱相对应。对镧谱的分析得到两个伴峰,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一个伴峰。价带谱的O(2p)峰位和价带顶与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陆靖  谢璎  江逢霖 《化学学报》1995,53(7):653-660
本文改进了混合式格点法对第一时间步的计算方法, 在保持原有精度的基础上, 减少计算时间约三个数量级。用这一方法, 研究了氧在银及其合金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计算表明: 氧分子在银表面有效吸附的反应阈值是6.29kJ/mol, 这和实验所得的活化能相同。当氧分子动量大于45a.u.或合金中金配比大于0.30时,氧分子均无法在银及其合金表面形成稳定吸附, 这此结果和实验一致。计算中没有发现分子氧直接解离成原子氧的现象。从计算结果中推测, 处在振动激发态的氧分子比处在振动基态的氧分子更容易吸附在银表面。  相似文献   

9.
异喹啉吸附在银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陈建赵文涛,胡继明,徐知三,盛蓉生(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广州,510275)(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科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异喹啉,SERS,吸附,取向喹啉类和异喹啉类化合物在作为电解冶金、铜精炼和电镀的有...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染料在溴化银上的吸附,使用了电沉积在铂上的溴化银电极作为照相乳剂的模型,证明了由于染料电荷的不同,其在AgBr/Br-表面上的吸附也不同,正性染料被吸附时,形成难溶的表面络合物,和负性染料相作用时,形成易溶的表面络合物,而当AgBr与非菁负性染料作用时,则由于负电排斥而不形成络合物。因此,利用循环伏安法可以判断不同染料的吸附情况。本文还研完了超增感及Riester提出的‘强色增感’中的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AgBr上染料的排列次序取决于其吸附强度。本工作还证明了Reister所提出的‘强色增感剂’的作用机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线性电势扫描的方法研究了几种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巯基苯基四氮唑在银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噻唑和巯基苯基四氮唑以化学吸附方式,通过分子上巯基与银表面的作用形成分子紧密排列的吸附层。25℃下,PMT可以在银表面形成紧密单层。这种吸附在较高吸附温度下可以转化为多层,且完全覆盖银表面。在含Br-的溶液中,它可以阻碍Br-与表面的接触。在较大的浓度下,2-甲基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唑也可以在银表面的某些位置,通过杂环上的S原子(或N原子)形成松散的吸附,但这种吸附层不能完全覆盖银表面。电镜实验也表明以上物质在银表面发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晋海  邓景发 《催化学报》1994,15(4):250-256
用超高真空程序升温反应谱和瞬时应答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电解银表面的氧化,实验表明,室温下乙二醇吸附在电解银表面,并在343K分解给出一组产物群,预吸附氧与乙二醇反应时,在343K,433K和612K处给出三组产物群,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表面反应,并给出了电解银催化乙二醇制乙二醛的活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iron-basedcatalystSareactiveinformingliquidfuelsfromthehydrogenationofCO[l~6].However,itiswellknownthatthepoisoningofironcatalystsespeciallythesulfurandoXygenisoneofthemostseriousdeactivationproblemsincommercialproduCtionofsubstitUtenatUralgas…  相似文献   

16.
NO和O2在Pt(110)面上吸附的TDS和PEEM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热脱附和光电子发射普微镜研究了O2和NO在Pt(110)面上的吸附和共吸附。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NO在Pt(110)面上有端式和桥式两种不同的吸附方式。Pt(110)表面预吸附的原子态氧占据了NO进入了桥式吸附的活性粒,从而阻遏了NO在Pt表面发生解离反应必须经过的桥式吸附中间态的形式,进而降低了NO在Pt表面直接分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两种吸附树脂对4B酸吸附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型复合功能吸附树脂NDA-99和超高交联大孔吸附树脂JX-101对水溶液中4B酸(对甲苯胺-2-磺酸)的静态吸附行为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NDA-99树脂对4B酸的吸附量明显大于JX-101树脂,两种树脂对4B酸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其中,JX-101对4B酸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NDA-99由于树脂表面存在弱碱性官能团,对4B酸的吸附表现为物理吸附和化学络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NJ-8、AM-1、Amberlite XAD-4、JX-101 4种吸附树脂对对硝基苯乙酮和对硝基苯甲酸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NJ-8和AM-1两种吸附树脂对硝基化合物的吸附效果较好。并研究NJ-8型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显示:NJ-8型吸附树脂对对硝基苯甲酸的吸附容量为128mg/g干树脂,对对硝基苯乙酮的吸附容量为383mg/g干树脂。用8%NaOH:乙醇(体积比1:1)洗脱吸附酸的树脂,用甲醇或乙醇洗脱吸附酮的树脂,体积为5BV时,温度分别为333K和313K,脱附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9.
银盐扩散型CTP(Computer-To-Plate)版材基于银盐扩散转移原理.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场效应扫描电子显微镜及CCD等手段研究了几种因素对该类版材物理显影银堆积状态及物理显影过程的影响.清晰地观察到不同曝光区物理显影银的堆积状态,在弱曝光区,银颗粒堆积紧密,是版材具有亲油性的主要原因.使用不同类型络合剂分别得到了颗粒状、树枝状等各种形态的物理显影银,表明络合剂对银颗粒形态有显著影响.通过CCD装置对版材上物理显影过程的实时原位监测,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了络合剂、显影温度对物理显影银堆积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