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自从《珠盘声中话申报——珠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拾珍》在本刊发表以后,许多读者辗转与笔者取得联系,对文中提及的“被用作日本珠算史研究会会徽图案”的“徽州银锁算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望获悉更多关于“徽州银锁算盘”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四日《世界科技译报》载文宣称:“世界最小,人眼难窥的纳米算盘在瑞士问世,算盘珠子直径不到百万分之一毫米”。“这种算盘的算盘珠是由60个碳原子连在一起呈足球形的分子C60”构成的。“C60算盘珠极其微小,直径不足1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纳米算盘的框架是用“铜原子一个个地排列起来,筑成一条‘堤坝’;然后按10个分子为一列,排成数列。‘堤坝’之间的沟就起到了类似轨道的作用”。拨打纳米算盘用的是“装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上的一根细针,针尖的粗细只有一个原子的大小。当精密控制的针接近算盘珠时,算盘珠则前后移动,进行计算”。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体积最微小,人眼难以看见的纳米算盘。  相似文献   

3.
在算盘的故乡中国,有一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算盘收藏家”的耄耋老人,从1937年涉足收藏算盘开始,到现在他收藏算盘已度过了整整67个春秋了,他就是香港国际中华收藏学会荣誉颐问、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上海市绝技特色老人、驰名世界的算盘收藏家陈宝定教授,一位毕生践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珠算源于古罗马”的谬说曾在世界流行——这是欧美考证学者的断言,日本一些学者、珠算界权威人士也写文章论证、推断中国算盘从罗马传入。对此.珠算泰斗华印椿老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的论断,发表了《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说汉代时“安息人欺骗甘英,使大秦(罗马)与汉隔绝,又限制与大秦贸易在海上进行,使汉商人不能与大秦交往,以达到垄断丝绸贸易、牟取暴利的目的。”“罗马的沟算盘怎幺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呢?”“中国算盘由算珠上一下四,有槽无柱,逐步改为上二下五,有柱贯珠,它的结构是独创,而不是来自西方,同罗马沟算盘毫无联系。”  相似文献   

5.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可与印刷、造纸、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英国学者李约瑟称“算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在中国古代社会,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巨大,并且以算盘为中心形成了丰富的算盘文化。本文着重论述在算盘文化中,算盘诗和算盘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台播出一节广告,屏幕上显示一架“算盘”,下面有一行文字“万能财务软件”。当时我看了以后,感到很奇怪。自古以来我国算盘是珠算的工具,根据《中国珠算大全》一书记载,“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由此可见,算盘作为珠算的硬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算盘作为珠算的软件,凡难以理解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珠算科技的不断创新,事隔三年以后,使我对算盘成为珠算的软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算盘珠动数出; 算盘在清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李培业 《珠算》2002,(4):29-29
读《珠算》杂志2002年第一期潘有发先生章:《介绍两首古典“算盘诗”》,其中提出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诗是“算盘诗”。我认为此诗所说根本未及算盘,对“商归斗算珠”,理解为“商人在做完生意之后,回家拨动算盘珠进行记帐算帐”(见潘),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我有两次看到英、美报刊报道中国人发明算盘,说这一发明可与“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尤其在文字上推崇到能改变世界的“小发明”有101项,惟中国算盘名列第一,引起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其实是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算盘和珠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论的有力佐证,而且还因为它是我国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却遗撼地被人们忽视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就带有了强烈的开拓性精神和填补空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珠心算教学是在“三算结合”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本心算和珠算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时.通过眼看算盘,脑想算盘,模拟拨珠计算过渡到脱离算盘.脑想算珠,手指空投等一系列活动后,逐步把算珠映象移入大脑中,从而在脑子里“打算盘”即珠算式心算。这一训练有助于儿童智力技能早期形成。  相似文献   

11.
“算盘”与“珠算”二词常遭混用,例如:“打珠算”,“打”是动词;“珠算”是名词。乍看或乍听之下.似乎无误。问题在于:“算盘”,一者为计算的工具:二者为修辞学的修辞法,比喻计划。而“珠算”一词为,以算盘为计算的方法。“打”,为“拨动”。“打珠算”,则成了“拨动以算盘为计算的方法”,此句语法不通。  相似文献   

12.
所谓珠算式心算,就是珠脑速算,或叫心算,当人们看到珠算式心算儿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表演时,其速度之快,令人感到神奇和奥妙:认为表演者有“特异功能”,称其为“神童”。其实表演者既无“特异功能”,也并非是。“神童”。这是表演者以脑算盘图为工具,以数学理论为依据,用脑思维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换句话说,就是用“脑算盘图”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3.
喜读《湖北珠算》1997年第3期王昌水老师大作《“九九九”协助“睡算八十八归》,获益良多,王老以耄耋之年,亲自实践体验,介绍了“睡算”的体会,总结出“睡算”有利于脑中算盘图像出现,有益于增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并将珠算式心算的训练对象扩大到了中青年和老年人。笔者年过半百。依样学习“睡算”多次,亦大有进步。为求脑中出现算盘图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知却在,静卧睡算处”。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4.
珠算计算因在算盘上没有固定的个位,又是用空档表示“0”,计算虽准确,往往因定位发生差错,前功尽弃。俗话说;“算盘易打位难定”,我国古代的珠算书也很强调了“凡算之法,先识其位”,所以说,珠算乘除定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刚上一年级,我接触到了一门好玩的功课:珠心算。一开始,摸着那四四方方的算盘框,拨动着圆溜溜的算盘珠子,心中好兴奋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才知道要学好一项本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记得上第一节珠算课时,老师反复对我们说的一句话竟然是“做人要诚实”。起初我很不明白,这和打算盘有啥关系。后来才渐渐地明白了,学珠心算的时候,会在脑中出现虚拟的算盘。  相似文献   

16.
“不要把算盘丢掉”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的谆谆告诫。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推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含量、科技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化得以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日益增强,电子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迅速推广应用,一些人对算盘存在的价值表示冷淡,甚至认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时代已经过去,电算将取代珠算,  相似文献   

17.
您可能经常见到算盘,然而,未必真正认识算盘。 您看我小孙女的11档算盘,框下写着 “几何形智力专用工具” 的字样。这绝非是商家哗众取宠的广告词。日本就把珠算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我国小学的“三算”包括珠算,每个小学生都必备一架算  相似文献   

18.
司志本 《数学通讯》2007,(6):F0003-F0004
有一种扑克游戏叫“拖拉机”.从52张扑克牌中(大小王除外)任意抽取3张,若这3张牌的点数相同,则称其为“豹子”;若这3张牌的点数构成3个连续的自然数(包括A,K,Q),则称其为“拖拉机”,其中“A,2,3”3张牌称为“地拖”,“A,K,Q”3张牌称为“天拖”;若这3张牌的花色相同,则称其为“同色”,花色相同的“拖拉机”称为“色拖”.  相似文献   

19.
“不要把算盘丢掉”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的谆谆告诫。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推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古量、科技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化得以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刨造性日益增强,电子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迅速推广应用,一些人对算盘存在的价值表示冷淡,甚至认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时代已经过去,电算将取代珠算,  相似文献   

20.
珠心算教学是在“三算结合”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本心算和珠算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时,通过眼看算盘,脑想算盘,模拟拨珠计算过渡到脱离算盘,脑想算珠,手指空拨等一系列活动后,逐步把算珠映象移入大脑中,从而在脑子里“打算盘”即珠算式心算。这一训练有助于儿童智力技能早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