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基于子模型法的带有表面裂纹钢丝应力强度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丝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是进行钢丝疲劳断裂寿命评估、疲劳裂纹扩展分析和钢丝断裂强度评估等工作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介绍了裂纹扩展分析软件FRANC3D,然后基于子模型法模拟研究了拉伸荷载作用下带有表面裂纹钢丝的应力强度因子,裂纹种类包括直线形裂纹和半圆形裂纹,最后拟合得到拉伸荷载作用下带表面裂纹钢丝的应力强度因子形状修正系数表达式,分析了利用该公式进行承载力评估时产生误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子模型模拟分析拉伸荷载作用下带有表面裂纹的钢丝应力强度因子时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钢丝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在进行索承式桥梁吊索安全性能评估时,评估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2.
在铆钉力法的基础上,提出计算胶接修补加筋板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及胶层剪应力的解析法,对分析胶接修补的加筋板强度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影响系数,可以得到筋条、补片及蒙皮位移的表达式,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联立方程,从而得到胶层剪应力及铆钉力.通过解析式,计算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补片对结构修补的效果,综合考虑了筋条及补片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介质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适合非均匀介质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法.文中在有限单元内部采用等参变换方法模拟材料特性的变化,算例表明该法计算效率高,计算精度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激光反射干涉法的基本原理,采用钻盲孔释放残余应变的手段,提出一种新颖的残余应力激光全息现场测量的方法,推导出该光学测量方法3种计算公式.解决了激光全息干涉法不能进行现场实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多股钢丝绳在工程结构中广泛应用,其中多数钢丝经过两次捻绕成为二次螺旋钢丝。基于Love弹性曲杆理论和变形前后钢丝绳结构状态分析,建立了轴向加载下考虑二次螺旋钢丝局部变形行为的多股钢丝绳弹性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钢丝绳的弹塑性力学响应。将弹性理论模型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Costello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捻向钢丝绳(顺捻、交互捻)整绳和局部钢丝的力学行为。研究发现二次螺旋钢丝的局部响应不同于单股绳一次螺旋钢丝,钢丝的弯曲和扭转变形沿钢丝绳截面周期性变化。整绳受拉伸载荷时,沿钢丝轴线的拉伸变形占主要部分,交互捻钢丝的弯曲和扭转变形均小于顺捻钢丝,且扭转变形的方向与顺捻钢丝相反。在通常弹性使用范围内,交互捻钢丝绳沿钢丝截面的最大拉伸和扭转应力均小于顺捻钢丝绳,且产生的反作用扭矩更小,因此优于顺捻钢丝绳。  相似文献   

6.
激光反射全息干涉法现场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激光反射干涉法的基本原理,采用钻盲孔释放残余应变的手段,提出一种新颖的残余应力激光全息现场测量的方法,推导出该光学测量方法3种计算公式.解决了激光全息干涉法不能进行现场实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满应力准则是对超静定型钢桁架进行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收敛速度很慢甚至不收敛,这给设计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对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型钢压杆稳定设计直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满应力优化设计的一种新方法——面积比法,有效地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收敛速度,降低了设计成本,供有关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对预测结构疲劳寿命的主要方法作了系统的回顾,并按控制参数将它们分为4类: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能量法和应力场强法.对这4类方法从多方面作了简要的比较,从宏观力学观点看,应力场强法能比较好地解释疲劳现象,且与疲劳机理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9.
脆性岩石断裂破坏机理的边界配位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裂纹表面承受载荷时的应力条件,提出了新的应力函数,该应力函数对于各种裂纹模型、各种边界条件、各种边界形状、裂纹表面自由或承受均布载荷等均适用.并利用边界配位法,计算了在压缩载荷下,岩石内部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SIF),给出了关于岩石断裂破坏的一些新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刘凯欣  刘颖 《力学学报》2003,35(4):469-473
为了深入研究液饱和多孔介质中应力波的传播,提出了三维两相细观计算模型.基于此模型。应用Galerkin余量法并计及流-固耦合界面的耦合效应,利用直接耦合的技术,开发了三维流-固混合显式动力有限元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冲击载荷作用下液饱和多孔介质中三维应力波的传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详细讨论了孔隙率,孔隙形状等因素对应力波传播主导波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问题     
《力学与实践》2005,27(3):96-96
365.一条长为2m的黄铜管,外径D=150mm,壁厚δ=5mm,两端封闭,用直径d=2.5mm的钢丝在力F=400N作用下将管紧密地缠绕一层,然后受内压q=8MPa的作用,如图1所示,试求在内压作用前后管的应力(已知钢的弹性模量Es=200GPa,泊波松比μs=0.25,黄铜的弹性模量Ec=100GPa,泊松比μc=0.34).  相似文献   

12.
顾学甫  涂玉谦 《实验力学》1996,11(4):453-456
本文对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中的钢丝帘线泊松比的定义提出了新的见解,建议用钢丝帘线横截面变化率代替其横向应变,并提出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截面变化率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转动梁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借助Lagrange(T.L.)法、修正的Lagrange(U.L.)法及带有动坐标的迭代法求解梁的几何非线性问题,说明了各自的特点,澄清了若干基本概念,指出动坐标方法实质上就是U.L.法,它适合于分析具有大转动梁的问题,并可方便地推广到大转动的板壳问题,同时指出对于几何非线性问题,可以不必区分Cauchy应力和Kirchhoff应力。  相似文献   

14.
袁彪 《力学与实践》1991,13(3):51-52
将等张力缠绕筒体钢丝层中沿厚度方向近似呈阶梯状分布的预应力简化为均匀分布,其大小由钢丝层预应力降低系数η确定(η随钢丝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获得薄壁绕丝筒体应力与变形的近似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大转动梁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借助Lagrange(T.L.)法、修正的Lagrange(U,L,)法及带有动坐标的迭代法求解梁的几何非线性问题,说明了各自的特点,澄清了若干基本概念。指出动坐标方法实质上就是U.L.法,它适合于分析具有大转动梁的问题,并可方便地推广到大转动的板壳问题。同时指出对于几何非线性问题,可以不必区分Cauchy应力和Kirchhoff应力。  相似文献   

16.
李鸿琦  李黎 《实验力学》1998,13(4):434-438
采用光弹性冻结应力法对网状系杆拱连续梁桥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析,给出了边界应力分布和主应力迹线,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近年来实际应用有限元法模拟地下工程开挖过程时发现的问题入手,讨论了J.M.Dan-can反转应力法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J.M.Dancan法出现问题的特征和条件.最后给出了一种可替代J.M.Dancan反转应力释放法的直接积分法.  相似文献   

18.
从矩阵位移法看有限元应力精度的损失与恢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矩阵位移法在计算杆端力时须叠加一个“固端力”项,而在有限元法中结点(应)力是直接对位移求导获得的,丢失了“固端力”一项,致使应力的精度大为下降.其实,对于一维有限元,同样可以对结点力叠加一个“固端力”项,使结点内力的精度与位移不相上下,而且这一做法几乎可以直接推广到半解析的有限元线法的二维问题中.本文简要介绍这一最新研究的思路、做法和一些初步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使用焦散线法与光弹法测定三维裂纹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将焦散线法与应力冻结,“解冻”技术相结合,使焦散线法用于测量三维体内部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的实验方法,并针对复杂应力状态下三维裂纹前缘的不同应变奇异场,合理地综合运用焦散线法与三维光弹法,实际测量与分离了三维裂纹前缘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20.
钢丝的微动磨损及其对疲劳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自制的钢丝微动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钢丝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随后将经过一定时间微动磨损试验后的钢丝试样在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拉一拉疲劳试验,进而探讨了微动摩擦系数和微动磨损深度随微动磨损试验时间和接触载荷的变化关系;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试样磨痕和磨屑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较大的微动振幅下,钢丝的微动摩擦系数变化幅度不大,微动磨损深度随微动磨损试验时间和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微动磨损试验后钢丝试样的疲劳寿命同磨损深度成反比关系;可以将疲劳断口划分为4个区域,其同钢丝试样的疲劳断裂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