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根据一类特殊五交叉路口交通流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求出它们的圆色数,即为给出对应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介绍了具有单行线的五交叉路口交通流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求出它们的圆色数,即对应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  相似文献   

3.
特殊五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相位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根据一类特殊五交叉路口交通流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求出它们的圆色数,即为对应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  相似文献   

4.
三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相位个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城市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相位的优化为背景,通过数学规划的形式分析了用圆染色解决这个问题的合理性,给出了三交叉路口的最优相位个数。  相似文献   

5.
几类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相位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以几种特殊的五交叉路口交通流状况为例,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求出这些图的圆色数。图的圆色数即为对应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  相似文献   

6.
常见四五路口交通信号灯相位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交通拥挤,减少在交通路口等待的时间,主要是通过提高交通信号灯的循环效率即找到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来实现的。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根据常见四、五交叉路口交通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证明这些图的圆色数。  相似文献   

7.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相位个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减少人们在交通路口等待时间,主要是通过提高交通信号灯的循环效率即找到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来实现的。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在这篇文章中,根据十字路口交通流状况,给出了8种交通流模型图和它们圆色数,也即为对应交通信号灯的最优相位个数。  相似文献   

8.
提出交叉路口信号灯进行模糊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对简化交通信号的计算机控制算法、提高效率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I(Cn)的圆色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n-圈Cn的关联图I(Cn)的结构性质.证明了I(Cn)是4-正则的平面图并研究了其色数.主要研究I(Cn)的圆色数并得到结果:如果n=3m,则χc(I(Cn))=χ(I(Cn))=3;如果n=3m 2,则χc(I(Cn))=(6m 4)/(2m 1).当n=3m 1时,给出了χc(I(C3m 1))的一个界.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以嵌入式PC/104主板为核心的两级模糊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第一级进行交通控制的相位优化调节,第二级进行交通控制的绿灯延时控制.利用半硬件的环境对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电机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介绍了直接法中虎克-杰夫法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以材料费用为目标函数,铁心长度及绕组匝数为变量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单相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给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简单多边形裁剪及交并计算的统一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了简单多边形裁剪和交并计算的内在一致性,从工程角度出发,以解决不规则物体布局问题为最终目的,提出了解决简单多边形裁剪和交并计算的统一,切实可行的算法,为不规则物体布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正交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机优化方法——正交设计法。指出电机优化设计应属于求解非线性混合离散规划问题,正交设计法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效材料费用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电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测定波片相位延迟角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一种利用两个线偏器测定波片相位延迟角的简便方法,并利用岛津分光光度计对已知1/4波片进行了测量。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极适合在实验中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