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多元混合工质筛选及配比原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前言目前,混合工质组元的筛选及配比的优化问题一直困绕着人们。对于如何通过筛选合理的组元及配比,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些文献大都从物性着手,把注意力集中在物性、循环特性的理论和简单匹配上,往往忽略系统设备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混合工质组元的筛选及配比的影响。本文从循环本身出发,探讨混合工质组元的筛选及配比的优化问题。2混合工质组元筛选的分析从理论上讲,几种优势互补的纯工质经合理配比,总可望得到与被替代物性能相当的混合物。但如何通过筛选合理的组元以保证因泄漏而再补充新混合工质后系统…  相似文献   

3.
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70~80℃的余热未被回收利用,如果利用热泵将这部分余热转化为高品质工业蒸汽则可大大降低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本文研究一种回收废水余热制取蒸汽的高温热泵系统,在蒸发器侧水进出口温度80/70℃和冷凝器侧水进出口温度90/120℃设计工况下,针对该换热过程"大温差"和"高冷凝"的换热特点分析对比不同非共沸工质的循环性能。首先对比了多种二元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得到性能较为优良的混合工质R124/R141b(0.45/0.55).为保证压缩机安全运行添加第三元组分以降低排气温度和压力,结果表明:三元工质R365mfc/R124/R141b(0.55/0.405/0.045)综合性能较佳,其COP达到4.9,并且单位容积制热量为4110 kJ/m3,同时排气温度125℃和冷凝压力为1595 kPa,综合性能优越并满足压缩机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4.
工质对热声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加热声发动机的压力振幅,降低其频率,本文在行波热声发动机中采用CO_2作工质,对采用N_2和CO_2作工质的热声发动机内部声场、压力特性和频率特性进行理论预测,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比较吻合,采用CO_2在行波热声发动机中获得1.3的最大压比,对应的压力振幅为0.222 MPa,工作频率降低到18 Hz附近.与N_2相比,采用CO_2提高了行波热声发动机压力振幅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热声发动机的热力性能,采用氦-氩混合工质对一台驻波型热声发动机进行了无负荷工况的试验研究.氦氩配比为0:1,0.2:0.8,0.4:0.6,0.6:0.4,0.8:0.2和1:0 6种情况,充填压力为0.7,0.9,1.1,1.3 MPa和1.5 MPa 5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工质中Ar含量的增加,系统谐振频率会从140 Hz降低到44 Hz.同时,加热端温度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减小,而大振幅下的二次频成分出现的规律及强度与工质配比关系不大.在氦气中加入20%的氩能够得到最好的系统性能,系统的振幅和压比较纯氦分别能够提升19%和15%.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一台气液耦合振动热声发动机,以1.5kg的水作为液柱,以氮气、氦气、氩气和二氧化碳分别作为气体工质,在2.0MPa平均工作压力下,实验对比了不同气体工质对谐振频率、压力振幅和板叠热端温度等系统性能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热功率下,采用氩气的系统获得的压力振幅最大;而在相同板叠热端温度下,以二氧化碳为气...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吸收式制冷与溶液除湿有机耦合的除湿降温空调系统,选择LiBr-H2O、LiCl-H2O、LiCl-CaCl2-H2O等溶液作为工质对,对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系统性能与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水温度80℃,输出17℃冷冻水的条件下,LiCl-CaCl2混合溶液作为工质对的制冷量为10.72 kW,COP为0.59,比LiBr溶液和LiCl溶液低6%左右,其单位立方米成本仅为LiBr的36%,在性能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具有成本优势,因此有替代LiBr的可能。同时,系统运行存在最佳制冷效果的溶液循环量;热水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冷却水温度越低,流量越大;系统制冷量越大,能效越高。  相似文献   

8.
在自行研制的"驻波型热声发动机试验平台"上,对采用He/Ar混合工质的驻波热声发动机系统的热力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工质可以有效地提高热声发动机的热力性能,当氦氩配比为4:1时,系统压比较纯质提高50%以上;另外,采用混合工质可以明显地降低系统的起振温度与消振温度,当氦氩配比在30%~50%之间时,起振温度和消振温度平均较纯质降低50℃和40℃左右,尤其是较低的起振温度意味着可直接利用低品位热量作为驱动热源,从而扩宽了热声发动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利用LNG冷能的混合工质中低温热力循环开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提高中低温余热回收动力系统性能,本文在常规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火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结合LNG冷能利用的新型混合工质热力循环。通过与LNG的有机结合,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热效率提高14.5个百分点,(火用)效率达到53.6%。为进一步揭示效率提高的原因,我们比较了常规混合工质热力循环与LNG-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的(火用)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NG-混合工质热力循环高效的关键在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的降低以及工质蒸发过程与冷凝过程换热的合理匹配。而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则是系统具有较高(火用)效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制冷剂R22和R134a在中高温领域的使用限制,探究以R22,R134a为核心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热泵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建立混合工质在系统循环中的热力学模型对初步筛选的六种高温工质进行系统循环模拟分析,探讨热泵系统在设定工况下最适宜的混合工质及其配比,结果表明:冷凝区间60~80℃内,R22+R124和R134a...  相似文献   

11.
混合工质中低温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角度出发,对氨水混合工质中低温动力循环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简单蒸汽循环的比较,揭示了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的特性及本质,指出工质蒸发换热过程的匹配及冷凝过程是混合工质循环高效的关键。为了改善冷凝过程,可采用分馏冷凝系统取代传统的冷凝方式。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一些基本规律,明确了余热回收过程中中低温段换热匹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小型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123作为循环工质,建立了小型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理论模型和试验系统,分析了膨胀机转速对容积效率、热电效率、系统不可逆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转速范围内,涡旋膨胀机容积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计算值高于试验值;系统热电效率的计算值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降低,试验值先增加后减小,并低于理论值;系统不可逆损失随着转...  相似文献   

13.
燃气机热泵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个燃气机热泵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并介绍其组成.为分析燃用不同气体燃料的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提出了标准气耗的概念.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1.49,比热电冷分供高一倍,标准气耗则降低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及其透平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可用于工业低温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热力系统进行简述,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ORC热力系统及其效率,并对有机工质动力透平的特点及设计造型进行概述。最后采用F11,R123,R245ca,R600和R600a为工质,设计有机朗肯系统回收某一工业余热,并以R123为工质进行有机工质透平的气动设计、造型设计和CFD模拟计算研究,并对透平进行造型优化。研究表明,以R123为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能有效可靠利用该工业余热,所设计的有机工质透平基本达到设计要求,透平造型的优化设计能有效改善透平叶轮内部流动。  相似文献   

15.
热声发动机用加热器的设计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声发动机利用热声效应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由核心部件加热器提供。加热器在热声发动机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热声发动机的工作特点,介绍了一种采用时均流对流换热公式进行热声发动机用加热器设计的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热声发动机用电加热器,并应用于自行研制的太型多功能行波热声发动机试验台。设计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加热器能够充分满足热声发动机的加热要求。本文对以振荡流体为特征的换热器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斯特林热机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功率和效率界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前言近年来,有些学者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斯特林热机的优化性能,获得一些比经典热力学界限更有意义的新性能界限。但至今为数还较少,应继续开展研究。特别是有人提出“21世纪是斯特林热机的世纪’巾一]。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受热阻、热漏和回热损失三种主要不可逆因素影响的斯特林热机的优化性能,导出热机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功率和效率界限。结果表明,热漏的存在使斯特林热机的优化性能与无热漏时的有质的差异,而在热阻和回热损失的基础上再考虑热漏的影响,其结果将可反映出实际热机观测性能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实际更有指…  相似文献   

17.
以超临界状态的LNG作为冷源,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闭式Brayton循环,可以有效的利用LNG的冷(?)并回收工业余热。本文以(?)效率为评价准则,兼顾LNG冷(?)和工业余热的利用,对该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利用以前分析所得的结论[1],选取的循环自变量数为4,针对不同的自变量、不同的LNG冷(?)和工业余热利用情况,对多种循环方案作了进一步(考虑了循环与冷、热源的匹配)较详细的热力学分析,并得出较明确的性能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现代流行的能源管理方面的软件多是利用字符型数据库系统进行对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生成电子报表山。余热资源量的计算涉及不多。这项工作恰恰是能源管理系统中难度较大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能源转换和耗能设备种类繁多、运行工况复杂多变、现场能源监测数据不全、计算工作量大的缘故。对余热资源量的计算和分析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因此,开发余热资源量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的应用软件是非常必要的。11业余热载体的种类及其余热资源量的计算方法1.1工业余热资源分类工业余热资源按载热体形态可分为三大类:固态载体余热资源、液态载体…  相似文献   

19.
路莹  田鑫泉 《大学物理》1997,16(4):13-15
利用热机的功-熵关系和可用能概念,给出热机经二定律效率的表达式,同时了热机相对损失功的概念,并用它们比较了几个实际动力源的不可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