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anofibrous carbonaceous materials (NFC) as a new class of materials having many applications, can catalyze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H2S to sulfu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FC structure and its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H2S oxidation was determin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ity can be improved if NFC with more ordered structure be synthesized and the portion of the original catalyst in carbon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carbon accumulated in the catalyst.  相似文献   

2.
刘璐琪  高云  张忠 《力学进展》2011,41(1):15-25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电、热、光学等功能特性, 如何在宏观尺度上充分发挥和利用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宏观碳纳米管聚集体是推动碳纳米管应用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 系统综述了碳纳米管纤维、碳纳米管薄膜以及碳纳米管阵列等宏观聚集体制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关注了聚集体的力学性能, 并结合我们自身的研究工作, 预测了碳纳米管聚集体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及未来发展中可能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应用扭转疲劳试验机对退火后的非预应变45#钢及其3种预应变材料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预应变量小于5%时,与非预应变材料相比疲劳极限降低10\%;预应变量大于5{%}时,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其疲劳极限有恢复的趋势,当预应变量达到8%时,预应变材料与非预应变材料的疲劳极限几乎相等;当循环应力达到1*10^7$时,各种试件表面都有明显的停留裂纹存在.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辜萍  王宇  李广海 《力学进展》2002,32(4):563-578
对碳纳米管力学行为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碳纳米管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理论模拟和实验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在复合材料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然后,系统地总结了碳纳米管在增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方面的应用,指出外场力传递效应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最后,对该领域工作做了一些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阚晋  王建祥 《力学学报》2012,44(6):1066-1070
基于细观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模型, 对孔隙介质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依据孔隙介质内部孔隙的几何描述和状态参数,如孔隙率、形状、尺度及分布等,通过等效夹杂理论获得孔隙介质的等效本构方程,其最终变量为应力、应变和孔隙的形态参数. 根据断裂理论中材料承受载荷作用下破坏增长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对孔隙介质变形过程中机械能、弹性应变能和载荷提供的势能进行分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其最终变量也为应力、应变和孔隙的形态参数. 根据等效本构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获得孔隙介质承受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最后将该力学模型应用于水泥基材料,计算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与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计算结果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多孔金属材料的湍流统计理论的基础之上, 考虑温度高声压对多孔材料声学参数的影响, 得到适用于高温高声压条件下多孔金属材料的分析模型. 计算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声压级条件下声压幅值与金属纤维直径、孔隙率等物理参数的关系. 研究发现其他参数不变, 在高温条件下, 随温度升高多孔金属材料的声压幅值增大; 在高声压条件下, 随着声压的升高多孔金属材料的声压幅值增大. 所得理论结果与已有的实验中的规律符合良好,为多孔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声压条件下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小型储氢罐在低温吸附过程中的高温积聚问题,本文首先对装有不同吸附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OF-177和活性炭AX-21-33的小型储氢罐的充放气特性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充气过程中,热效应和压缩功产生的热积聚现象会严重影响氢气的吸附效果。对此,本文提出在储氢罐内部加设换热肋片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换热肋片的位置和间隔,分析其对充气过程中罐内温度、压力和吸附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储氢罐内的温度,也能解决底部高温聚集问题。本文研究结果对氢能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