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10种溶剂中0.5mol/L的Ca(ClO4)2中^35Cl的峰宽和6种溶剂中^35Cl峰宽随盐浓度的变化,讨论了离子缔合与溶剂性质及离子性质的关系;以乙晴或乙醇作溶剂,在Ca(ClO4)2浓度固定时,观察^35Cl峰宽随第2溶剂组分B(此处B为H2O或DMF)的加入量(以[B]/[Ca^2 ]表示)的变化,讨论了变化规律、原因及钙离子被水或DMF的溶剂化数;还结合电导数据,讨论了Ca^2 离子与ClO4^-离子的相互作用和缔合形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描述25℃Li+,Na+,K+,Mg2+/Cl-,SO42--H2O体系的热力学Pitzer模型.给出了为获得Pitzer混合参数而测定的Li+/Cl-,SO42--H2O,Li+,K+/Cl--H2O,Li+,Na+/Cl--H2O等三元体系和Li+,Mg2+/Cl-,SO42--H2O四离子体系溶液的渗透系数.详细叙述如何利用热力学数据和溶解度数据,获得Li+,Mg2+/Cl-,SO42--H2O,Li+,K+/Cl-,SO42--H2O,Li+,Na+/Cl-,SO42--H2O体系全部混合参数及7种锂盐Gibbs标准生成自由能.进而通过数据对比,介绍了本模型在含Li+多组分溶液25℃热力学性质计算、含Li+多组分体系25℃溶解相平衡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霞  黄雪莉 《化学通报》2015,78(4):337-34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Na+//Cl-,SO42-,NO-3-H2O在5、0、-5与-15℃下的相平衡关系。结果表明,4个温度下体系无复盐形成,平衡相图的构型基本一致;平衡相图均由3个结晶区(Na2SO4·10H2O、Na Cl和Na NO3)、3条单变量曲线(Na Cl-Na2SO4·10H2O、Na Cl-Na NO3、Na NO3-Na2SO4·10H2O)及1个共饱点(Na Cl-Na NO3-Na2SO4·10H2O)组成;4个温度下的平衡相图相比,随着温度的下降Na2SO4·10H2O结晶区不断扩大,Na Cl和Na NO3结晶区相对缩小;与该体系常温下的平衡相图相比,由于无复盐形成,低温下的相图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4.
氯化钙/水-醇溶液稀释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解质溶液稀释热是溶液的重要热性质之一.由它可计算不同浓度下电解质的溶解热、表现相对摩尔焓、溶液中反应热和化合物生成热等.在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中,稀释热也是重要的基础数据.由稀释热可推算溶液中组分的活度系数、渗透系数、相对偏摩尔焓及表观摩尔热容等[1-3].在化工生产中,稀释热是化工过程能量计算不可缺少的数据.电解质水溶液稀释热已有不少研究[2,4].但电解质混合溶剂体系稀释热报导甚少.随着加盐精馏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研究的进展,急需这方面数据.本文作者已报告了CaCl2/C2H5OH-H2O体系[5]和CaCl2/n-C…  相似文献   

5.
在干燥氩气氛下, 用等摩尔的高纯无水FeCl3和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C2mim][Cl])直接搅拌混合, 制备棕色透明的含过渡金属铁的离子液体[C2mim][FeCl4]. 在298.15 K下, 利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这种离子液体的摩尔溶解焓(ΔsHm). 针对[C2mim][FeCl4]溶解于水后即分解的特点, 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确定这种离子液体标准摩尔溶解焓的新方法, 得到了[C2mim][FeCl4]的标准摩尔溶解焓(ΔsH 0—m=-76.6 kJ/mol), 以及Pitzer焓参数组合: β(0)LFe,Cl+β(0)L[C2mim], Cl+ΦLFe,[C2mim]=0.072209和β(1)LFe,Cl+β(1)L[C2mim], Cl=0.15527. 借助热力学循环和Glasser离子液体晶格能理论, 用Fe3+, Cl-和[C2mim]+的离子水化焓数据以及[C2mim][FeCl4]标准摩尔溶解焓, 估算得到了配离子[FeCl4]-(g)解离成Fe3+(g)和4Cl-(g)的解离焓为5659 kJ/mol. 这个结果揭示了离子液体[C2mim][FeCl4]的标准摩尔溶解焓绝对值并不很大的原因, 即很大的离子水化焓被很大的[FeCl4]-(g)的解离焓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压法研究了308.15K下NaCl-H2O、CaCl2-H2O和NaCl-CaCl2-H2O体系离子强度分别为0.5666~5.9265molkg-1、0.3943~5.5573molkg-1和0.6524~16.6631molkg-1的等压平衡浓度和水活度,计算了渗透系数及饱和蒸汽压,获得了该体系渗透系数和饱和蒸汽压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规律.应用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用实验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了308.15K下该体系的NaCl和CaCl2的纯盐参数β(0)、β(1)、Cφ分别为0.3181、1.5346、-0.0014和0.07972、0.3067、0.00075,拟合标准偏差分别为0.00072、0.0049;混合离子作用参数θNa,Ca、ψNa,Ca,Cl分别为0.06821、-0.0076,拟合标准偏差为0.0063和0.0064.用Pitzer模型计算的渗透系数与实验结果吻合.本研究为含钠钙海卤水体系热力学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热力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非水溶剂的应用日趋广泛,促使物理化学工作者对于溶剂和溶液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开展了有关物理化学数据的测定和积累工作,以利于指导实践[1]。目前文献报道含水混合溶剂中的电解质活度系数较多,但非水混合溶剂中电解质活度系数报道较少。电解质浓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是Pitzer半经验算法[2]。Pitzer的算法中具体物系的β(0)、β(1)等系数需从实测活度系数数据拟合求得。孙仁义等通过测定汽液平衡盐效应的方法研究了盐在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3-4]。最近孙仁义等[5]提出了双液比固定条件下含盐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热力学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Sn Cl4·5H2O、Ca Cl2·2H2O、Na OH为原料,表面活性剂PVP作为软模板,通过一个简单的水热过程合成出具有凹心立方形貌的Ca[Sn(OH)6]微晶。样品的XRD和TEM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水热时间、不同的碱源和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度有一定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凹心立方形貌的Ca[Sn(OH)6]微晶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CuCl2·3H2O,Cu(CH3COO)2·H2O和CuSO4·5H2O作为铜源,并向反应体系中引入少量NaCl或NaNO3,通过乙二醇溶剂中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形貌各异的CuS微晶.结合XRD和SEM表征,初步探讨了阴离子Cl-、CH3COO-、SO4^2-和阳离子Na’对CuS微晶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对CuS微晶的生长过程没有显著影响,而Cl、CH3COO-、SO4^2-由于在{1012}晶面上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差异,显著影响CuS微晶的形貌.本研究为进一步有效调控CuS微晶的形貌及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老山汉墓土遗址中可溶-微溶盐导致遗址表面酥碱、起甲、泛白和块状脱落等病害较为严重.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离子色谱(IC)等方法测定了老山汉墓遗址不同取样位置及距遗址表面不同深度处可溶盐的成分及含量,并分析了盐分对遗址破坏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该遗址的主要有可溶盐有Na2SO4、Na2SO4·10H2O、Na Cl、Na12Mg7(SO4)13·15H2O,微溶盐有Ca SO4、Ca SO4·2H2O,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a Cl2、KNO3、KCl、Mg Cl2、K2SO4、Mg SO4等盐分.随着取样深度增加,各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所减少,此分布规律可能与可溶盐的赋存环境及水分运移有关.试验结果对于老山汉墓土遗址的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对具有纳米尺寸的聚合物自组装结构的研究日益增多. 其中, 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胶束行为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1~5]. 纳米胶束表现出诸多常规尺寸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 在材料化学、生物医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Webber等[6]对聚丙烯酸和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研究发现, 聚合物的接枝率和聚合物浓度以及溶液离子强度对胶束结构有影响; Eisenberg等[1,7]对不同嵌段比例的苯乙烯-丙烯酸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 不同嵌段比例所对应的胶束结构不同. 胶束形成的环境对胶束的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报道了聚苯乙烯-丙烯酸嵌段共聚物在水中的胶束行为, 着重讨论了溶液pH值和钙离子浓度对聚丙烯酸链段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丝心蛋白包药微球的结构和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高分子微球的研究与开发十分引人注目.将药物包裹于微球中,经主动和被动控制,进入预定靶器官或组织后缓慢释放出,不仅可降低其毒副作用,还可提高其生物活性利用度,壳聚糖(CS)可作牛血清白蛋白等药物缓释微球的载体[1~3].丝心蛋白(FB)含18种氨基酸,具有多孔性和良好的渗透性[4],也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壳聚糖和丝心蛋白共混可交联成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IPN)结构.具有智能水凝胶的性能[5].本实验室已用纤维素铜氨液分别与干酪素、海藻酸钠及魔芋共混制得共混膜,两种分子间存在由次价键力引起的很强的相互作用,使其力学性…  相似文献   

13.
以5,6-二溴-2,3-二氰基氢醌为底物,在pH4.50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FeSO4对漆树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SO2-4离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而Fe2+离子对漆酶的催化氧化反应则有明显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研究证实,Fe2+离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它还原酶促反应的产物半醌自由基阴离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范赤  应圣康  刘青 《高分子学报》2000,44(4):486-488
自从发现烷氧基钾(ROK)/烷基锂(RLi)双金属引发体系对丁二烯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具有高效竟聚率调节作用以来[1],相关的机理研究一直十分活跃[2~6].在这类双金属引发体系中,由于含有K、Li两种反离子,因此可能存在钾活性种(PK)和锂活性种(PLi)的交互缔合体.但迄今有关不同反离子活性种形成交互缔合体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工作利用2甲基2己醇钾对苯乙烯均聚反应速度具有较大影响这一特性,对低K/Li情况下可溶性醇钾/nBuLi双金属引发体系苯乙烯均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交互缔合体为基础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得了PK的增…  相似文献   

15.
云母表面金纳米颗粒单层膜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 ,纳米尺度的金颗粒以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许多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引起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金纳米颗粒单层膜在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及纳米刻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 .以往人们多用双官能团硅烷化试剂对硅氧化物基底 ,如玻璃和石英等进行表面修饰 ,获得氨基、巯基或氰基等修饰的表面 ,再利用金纳米颗粒与上述功能团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 ,来制备金纳米颗粒单层膜 [3,4 ] .Fig.1  Crystal structure of muscovite mica云母为层状结构的硅铝酸钾 (晶体结构示于图 1 ) ,表层为 0 0 0 1晶面 ,K+ 离…  相似文献   

16.
TheactivityofFe(naph)2Al(iBu)3CH2CHCH2Clcatalystishighinbutadienepolymerizationwithhydrogenatedgasolineassolvent[1].Thekineticsofthecatalysthasbeenstudiedasahomogeneouscatalyticsystem[2].However,thepreparativemethodsofthecatalystincludingratioandaddingordero…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反应中散射共振态是在特定的碰撞能下生成的中间态 ,具有如定域性、光谱等束缚态的性质 .它与势能面强相互作用区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但又与化学反应的过渡态不同 .由于散射共振态对化学反应的分支比、产物的能量分配和产物的角分布等有重要影响 ,因此 ,一直是理论和实验化学家的前沿研究课题 [1] .理论上 ,对散射共振态生成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势能面 (电子基态 )反应 ,如H+ H2 ,F+ H2 ,I+ HI(以及 H的同位素 D)等 [2 ] ,而对两态势能面反应散射共振态的研究则少见报道 .Na+ I2 Na++ I- 2 离子对生成反应的微分截面已用激光 -交…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分别具有质子给体和质子受体官能团的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由于在给体和受体聚合物上分别引入的羧酸基团(AA)和碱性基团(VP),在溶液中进行共混复合时存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共混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比浓粘度。引入比浓粘度增长因子R,讨论了共混组分和溶剂体系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链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子给体聚合物(PDP)和质子受体聚合物(PAP)的相互作用强度及等化学复合比与组分聚合物的分子链组成和溶剂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硬脂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量子顺电体La1/2Na1/2TiO3纳米晶,用差热-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测试了样品的晶化过程及物相结构,用FTIR和Raman光谱表征了其谱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高岭土微球原位晶化合成高岭土-NaY-MCM-41复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岭土微球上原位晶化合成了高岭土-NaY-MCM-41复合物.利用XRD、SEM、TEM和BET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高岭土表面原位生长NaY-MCM-41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化学.考察了合成体系的pH值、模板剂、H2O用量和SiO2/Al2O3比的影响.高岭土-NaY-MCM-41复合物具有大、介、微梯度分布的孔结构和合理的酸性分布.克服了单独的微孔分子筛孔径和介孔分子筛的局限性.实现了介孔、微孔分子筛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