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含有添加剂的胰岛素微囊,并研究了在添力。剂存在下,不同反应条件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剂存在下,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越大,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率越低,并且微球的韧性很强,不易破裂;海藻酸钠与添加剂的质量比越大,微囊的包封率越大,胃液中释放率减小;胰岛素含量越高,包封率越小,胃液中释放率越大;明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加入使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显著增大,微球的强度和韧性大大增强,尤其明胶的加入使微囊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率显著降低,释放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胰岛素微型,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如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分子量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生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对胰岛素的包封率越高,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度越低;壳聚糖浓度越大,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越高,在模拟肠液中释放达最大值所需时间越长;而随壳聚糖分子量减小,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增高;壳  相似文献   

3.
应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胰岛素微囊,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如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分子量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越高,微囊对胰岛素的包封率越高,在模拟小肠液中释放速率越低;壳聚糖浓度越大,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及其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越高,在模拟肠液中释放达最大值所需时间越长;而随壳聚糖分子量减小,微囊在胃液中释放率增高;壳聚糖溶液pH值的变化对微囊的胰岛素包封率未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复合囊材采用锐孔法制备桑椹红微囊,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Ca Cl2浓度、桑椹红浓度、针头孔径、下滴高度、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4.0%、壳聚糖浓度2.5%、氯化钙浓度2.0%、桑椹红浓度0.50%、针头孔径0.390mm、下滴高度4cm、温度为20℃、转速为300r·min-1。制得的微囊药物含量为11.28%,包封率为88.93%。  相似文献   

5.
磁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药物缓控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乳液-凝胶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 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中掺入Fe3O4磁性中空球, 使微胶囊具有磁靶向性能. 以头孢拉定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载药磁性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药物缓控释性能等. 结果表明, 提高头孢拉定的初始浓度可以提高载药量, 却不利于提高药物的包封率. 所制备的微胶囊在各种缓冲溶液中长时间内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并具有pH 刺激响应释放的性能, 即在模拟胃液中的药物释放率大大降低, 而在模拟体液和肠液中的释放时间大大延长, 可达50 h以上. 另外,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 微胶囊表现出良好的磁定向运动性能, 为磁靶向药物输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乙基纤维素载药微球(EMs), 并通过内部凝胶化法进行包衣制得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载药微囊(AEMs), 最后通过离子交联法进一步包衣制得壳聚糖-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载药微囊(CAEMs). 研究克拉霉素漂浮\|生物粘附微囊的制备工艺, 并考察微囊的体外漂浮性能、 粘附性能及体内滞留性能. 结果表明, CAEMs球形度较好, 药物包封率为72.3%~78.2%, 载药量为7.1%~12.7%. 在pH=5的醋酸缓冲液中, 6 h时的累积释放率为56.6%~70.6%, 漂浮率大于70%, 4 h时的体内滞留率为60.5%. CAEMs有望通过延长药物胃内滞留时间, 在临床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从而降低消化道溃疡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BSA载药微囊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乳法-液中干燥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牛血清蛋白(BSA)的聚乙二醇-b-聚(6-(乙酸苄酯)-ε-己内酯-co-ε-己内酯(PEBCL)微囊.分别研究了聚合物结构以及制备条件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载药微囊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表明:微囊的平均粒径13~30 μm,微囊对BS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最高可以达到14.18%和75.90%,药物的释放行为可控,PEBCL微囊作为蛋白质类药物载体有望在临床上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壳聚糖-g-聚丙烯酸/埃洛石/海藻酸钠(CTS-g-PAA/HT/SA)凝胶小球。研究了HT含量对载药凝胶小球的溶胀性、包封效率和释放性能等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凝胶小球的pH敏感性和双氯芬酸钠(DS)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HT含量对载药凝胶小球的溶胀率、包封效率和累积释放率有明显的影响,在HT含量为30%时,溶胀率、包封效率和12h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32.84%、91.07%和100%;另外,载药凝胶小球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在pH=2.1的释放介质中DS几乎不释放,而在pH=6.8的释放介质中缓慢释放;DS释药机理为溶胀控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直接缩聚法使乳酸与海藻酸钠接枝聚合,实现了对海藻酸钠的疏水改性。结果发现,疏水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出现粒径为80~110nm的颗粒,说明海藻酸钠接枝改性成功。将改性后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制备成直径1.5mm左右凝胶微球。以布洛芬为药物模型进行释放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微球对药物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较改性前得到提高,缓释效果增强。药物在弱碱性溶液中释放比较快,而在酸性环境中基本不释放。利用此特点,可将共聚物制备成药物载体,用于肠道内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可注射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 其粒径小于200 μm ,且具有相对较窄的近似高斯分布。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型药物在微囊中的包埋率可超过50 % 。通过壳聚糖在海藻酸钠微囊表面的复合,牛血清白蛋白从微囊中的持续释放时间从几个小时延长到半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对蛋白质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乳化法制备了可注射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其粒径小于200μm,且具有相对较窄的近似高斯分布。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型药物在微囊中的包埋率可超过50%。通过壳聚糖在海藻酸钠微囊表面的复合,牛血清白蛋白从微囊中的持续释放时间从几个小时延长到半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包封药物头孢唑啉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通过超声波法制备了吐温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研究了它们对药物质奖励不孢唑啉钠(CEZ)的包封作用以及被包封的CEZ在模拟胃液及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情况。实验表明,吐温40与胆固醇体积比为1:1时形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对1mg/mL的CEZ的包封率是20%,而且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对包封的药物都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因此有可能作为临床上的药物缓释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LbL模板技术,将天然聚电解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磁性纳米颗粒Fe3O4或带负电荷或双亲性磷脂在单分散胶体表面进行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热磁双重响应性的新型载药微囊.通过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微囊结构及载药、释药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囊的载药量最高可达到22.40%,且具有磁导向作用.微囊外层组装具有热敏性质的磷脂层能有效地克服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透性大而导致在较低温(正常生理环境)的输送过程中药物泄漏问题,而在较高温条件下又可使药物迅速释放,从而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相似文献   

14.
采用滴注法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交联,制成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藻酸钙核心球,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核心球的表面依次包覆壳聚糖、海藻酸和壳聚糖,壳聚糖中负载万古霉素(VAN),形成多药载药缓控体系.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钙离子浓度及壳聚糖浓度对VEGF和VAN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层微球的表面、截面形貌及粒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海藻酸盐与壳聚糖的自组装情况,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VEGF和VAN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最优浓度为0.04g/mL,氯化钙最优浓度为0.15g/mL,壳聚糖最优浓度为0.01g/mL.微球光滑圆整,均质实心,直径900~1100μm,VEGF的包封率达61.31%,VAN的包封率为3.48%.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VEGF缓释时间为15.5d,并出现2个释放高峰;VAN缓释时间为4.5d,释药情况平稳持续,无明显突释.双重载药多层包覆微球兼具控制感染和促进血管生成两种潜能,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麦饭石含量对载药复合凝胶小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瓜尔胶-g-聚丙烯酸/麦饭石复合水凝胶(GG-g-PAA/M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双氯芬酸钠(DS)为模拟药物,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载药复合凝胶小球,考察了pH敏感性以及MS含量对复合凝胶小球的包封率、载药率、溶胀性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小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在不同pH介质中溶胀率和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6.
界面聚合法制备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粒径约 2 0 0nm的聚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囊 ,运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测定了毫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 ,系统研究了高分子稳定剂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辅助添加剂的用量、以及后处理条件等因素对毫微囊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结果说明 ,在高分子稳定剂中 ,葡聚糖的稳定作用优于Poloxamer 188,而葡聚糖的用量越大 ,毫微囊的粒径越小 ,采用葡聚糖 70比葡聚糖 40更能得到窄分布的毫微囊 .增加表面活性剂吐温 2 0的用量 ,同样减小毫微囊的粒径 .与三油酸甘油酯相比 ,在有机相中加入苯甲醇能够增大毫微囊粒径 ,并改善毫微囊的规整性 .乙醇和丙酮均可作为溶剂添加在有机相中 ,但含乙醇的体系分散较好 ,界面聚合得到聚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囊粒径分布较窄 .此外 ,通过考察浓缩温度发现 ,在2 0℃下真空浓缩时毫微囊粒径基本保持不变 ,而在 30℃下则发生一定程度的毫微囊聚集  相似文献   

17.
利用界面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含水核载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PBCA)纳米微囊 .分别研究了纳米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 ,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药物包裹率和载药量的变化以及载药纳米微囊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微囊平均粒径为 2 0 0nm ,多分散度为 0 2 2 6;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证明了BSA是包裹于纳米微囊的内部而不是吸附在其表面 ;包裹率和载药量取决于水相中BSA的初始浓度 ,当BSA的浓度为 0 8mg mL时 ,包裹率和载药量分别为 3 5 %和 0 485× 1 0 - 9mol mg;药物的释放速率取决于纳米微囊的壁厚 ,通过调节壁厚可以达到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对头孢菌素药物的缓释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超声法制备了Spa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研究了它们对几种水溶性头孢菌素药物的包封作用及影响包封率的因素,通过透射电镜对囊泡的形态和大小进行了鉴定.实验表明,制得的囊泡多为球形单室囊泡,且包封后的药物在模拟肠液和模拟胃液中均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廖科超  路福绥  刘村平  夏慧 《应用化学》2014,31(9):1037-1043
以丁烯氟虫腈为囊芯化合物,带有相反电性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壁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丁烯氟虫腈微胶囊,通过流点法筛选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丁烯氟虫腈的分散稳定剂。 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缓释性能和抗光解性能随着组装层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组装层数为6~8层的丁烯氟虫腈微胶囊的包封率达到80%以上,达最高释放量所需要的时间为60 h,光解率降到20%以下,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双亲性接枝共聚物海藻酸钠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SA-g-PNIPAM)与Ca2+之间的静电作用,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温度敏感性离子键交联聚合物囊泡,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聚合物囊泡对5-FU的负载与释放性能。该囊泡疏水性的膜由海藻酸钠与Ca2+之间的静电作用复合形成。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囊泡具有空心结构,直径在100~150nm左右。聚合物囊泡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4.5℃左右。聚合物囊泡对5-FU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其药物释放速率随溶液p H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良好的环境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