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察了Ru助剂对Mo和Co-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发现少量Ru(NO_3)_3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HDS(加氢脱硫)和HYD(环己烯加氢)性能。测定了硫化态催化剂的化学吸H_2、O_3和CO量,表明Ru助剂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催化剂上形成更多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利用CO和NO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钴和钌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加氢脱硫催化剂与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的最新进展.对常用的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催化剂的结构、活性相与助剂、载体以及添加剂的性互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Ru作为Co—Mo/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助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u改性的Ru-Co-Mo/Al_2O_3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o-Mo/Al_2O_3相比,Ru-Co-Mo/Al_2O_3的加氢脱硫活性增高。通过CO、NO吸附的红外光谱实验证实,由于Ru的加入,吸附在Co和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且峰强度增强,这些结果提出了在硫化态Ru-Co-Mo/Al_2O_3上,Ru中心的部分d电子转移到Co、Mo中心的周围或由于Ru的存在促进了Co、Mo中心的还原。  相似文献   

5.
助剂镍/钴对磷化钨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共浸渍法制备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基础上,分别加人1%、3%、5%、7%和9%(占活性组分比例)的助剂镍或钴,制得负载30%含助剂镍/钴磷化钨/γ-Al2O3系列催化剂,考察了助剂及其加人比例对催化剂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人适当比例的助剂镍或钴,有利于提高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当助剂含量分别为5%镍或7%钴时,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率最高;助剂镍对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氮反应不利,而加人适当比例助剂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加氢脱氮活性,当助剂钴含量为5%时,催化剂吡啶加氢脱氮率最高.温度对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有一定影响,高温有利于加氢脱硫反应,低温有利于加氢脱氮反应.  相似文献   

6.
钴或镍在加氢脱硫(HDS)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文献已有很多的讨论。近年来,研究结果发现,少量的钌加入到Mo/Al_2O_3和Co-Mo/Al_2O_3催化剂上可以显著地提高其加氢脱硫活性,可是关于钌的助剂作用前人研究的较少。因此对比研究钴和钌的的助剂作用有助于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助剂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功能。本文应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对钴和钌在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前身态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的助剂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助剂对Ni/海泡石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海泡石为载体,Ni为活性组,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助剂的Ni基海泡石催化剂,以CO2甲烷化及苯加氢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催化剂的活性及抗硫性能,用H2-TPD、XPS、活性表面积及活化能的测定等于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从热力学上探讨CO2甲烷化的适宜温度。实验结果表明,海泡石或助剂的加入,能使镍晶粒变小,增加活性镍的表面积以及使镍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升高,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使用寿命。能使镍晶  相似文献   

8.
噻吩在不同负载磷化钨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程序升温和高纯氢气还原无定型磷钨酸盐与载体γ-Al2O3机械混合物的方法,制备了活性组分为磷化钨、负载量分别为20%、25%、30%和35%的新型磷化钨催化剂,并对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负载磷化钨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率明显高于非负载磷化钨催化剂;不同负载磷化钨催化剂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活性组分磷化钨的最低温度大于610℃,对于噻吩加氢脱硫反应,WP1活性较高,WP4活性较低,在340℃时分别为85.23%和67.93%,催化剂WP1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V.TiO...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瑞生  傅贤智 《分子催化》1991,5(3):263-267
  相似文献   

10.
炭担载的Mo和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仲钼酸铵和酸钴水溶液浸渍方法将MoO3和CoO担载在少在性炭担体上,制成Mo/C和CoMo/C催化剂。运用DTA,XPS,FT-LRS等手段考察了MnO3在活性炭担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及H2还原能力随MoO3含量的变化,并在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测定了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和环己烯加氢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1.
硫化态Ru-Co-Mo/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程序升温还原和化学吸附考察了硫化态Mo/Al_2O_3, Co-Mo/Al_2O_3, Ru-Mo/Al_2O_3, Ru-Co-Mo/Al_2O_3系列催化剂中的钴与钌的助剂作用. 实验结果发现, TPR谱图中Co-Mo/Al_2O_3上的Co 中心的还原峰强度比Co/Al_2O_3上的大大降低, 并且氧在Co-Mo/Al_2O_3上化学吸附量少于分别在Co/Al_2O_3和Mo/Al_2O_3上的吸附量之和, 说明钴和钼发生了相互作用, 可能生成了所滑的CoMoS相, 减少了独立的钴或钼中心. 与Co不同, 在Ru-Mo/Al_2O_3催化剂上助剂钌使得部分高温还原的Mo中心位移到中温区还原, 并且还增加了H_2和O_2在Mo中心上的吸附量, 这表明在硫化和还原过程中Ru促进了Mo中心的还原, 生成了更多的配位不饱和铝中心, 在Ru-Co-Mo/Al_2O_3催化剂上也发现了类似的钌助还原现象, 钉的这种助还原功能可以用氢溢流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硅胶担载四核羰基钴催化剂的EXAFS和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透射法EXAFS和IR等手段研究了四核羰基钴金属簇Co_4(CO)_(10)(PPh)_2担载在SiO_2上以后及用于烯烃醛化反应前后的变化,确定了相应的结构参数并探讨了催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双结构Al2O3载体,用此改性载体制备了Ni-Mo/Al2O3催化剂,在中压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了载体改性对催化剂上噻吩加氢脱硫(HDS)活性的影响,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吡啶-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改性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铝溶胶改性载体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均高于未改性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XRD和TEM结果表明氧化铝表面负载的铝溶胶经过干燥、焙烧后以纳米尺度的η-Al2O3状态存在,吡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氧化铝载体制备催化剂的弱B酸和弱L酸的酸量均提高,强L酸的酸量也明显增加。酸性、酸量的提高和纳米尺度η-Al2O3的存在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加氢催化剂中钼和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用人工合成标样,粉末直接压片和经验系数校正基体效应的方法,建立了加氢催化剂中钼、钴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范围MoO3:4.0%~24.0%,CoO为1.0%~8.0%。该方法不仅快速、简便,而且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测定MoO3和CoO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满足了科研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乙烯常压聚合原位紫外 可见 (UV Vis)光谱技术 ,对 3个铁、钴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前体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研究 .3个铁、钴络合物分别为 2 ,6 双 [1 (2 ,6 二甲基苯基亚胺 )乙基 ]吡啶二氯化铁 (a)、2 ,6 双 [1 (2 ,4,6 三甲基苯基亚胺 )乙基 ]吡啶二氯化铁 (b)和 2 ,6 双 [1 (2 ,6 二异丙基苯基亚胺 )乙基 ]吡啶二氯化钴(c) .实验结果表明 ,MAO对络合物催化剂前体的活化作用是一个快速过程 ;在聚合条件下分别观察到 5 6 0、6 30和 5 80nm的活性峰 ,考察了它们在聚合过程中的生长和在加入无水乙醇逐步使催化剂中毒时活性峰的消失规律 .对催化剂活性物种的结构和聚合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cidity-basicity and surface oxidation reduction property of Li-La-Mn/TiO2 (I) and Li-La-Mn-W/TiO2 (II) catalysts on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were studied by CO2-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CO2-TPD)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oxidation (TPR-TP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strong basic sites on catalysts I and II, but the quantity of these sites on catalyst II is more than that on catalyst I. Besides, the strength of basics site on catalyst II is stronger than that on catalyst I.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II is easier to reduce and re-oxidize than that of catalyst I.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II is easier to reduce and re-oxidize than of catalyst I, and the extent of reduction and reoxidation of catalyst II is more intensive than catalyst I, which results in a lowing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enhances the activity and C2 hydrocarbon yield as well as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GHSV). Catalyst II is excellent for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相似文献   

17.
铑基CO加氢制乙醇催化剂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FTIR的Rh/CeO2/SiO2系列CO加氢制乙醇催经剂进行了研究,在H2流中升温处理时,吸附CO的脱附温度低于N2气流中CO的脱附温度,CeO2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N2和H2气流中CO的脱附温度,在H2气流中升温处理时,相邻双羰基峰的低波数峰迅速消失,而高波数峰变得不对称,FTIR结果表明,在CO加氢反应中,催化剂表面上生成了Rh(H)CO物种,反应的速度决定步骤很可能是这一物种的进一步反应,  相似文献   

18.
Various catalyst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t aromatic nitrile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Lewis acid-metal is a preferable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aromatic nitriles, and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is about 10 times faster than Lewis acid alone.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of benzonitrile catalyzed by Lewis acid and different metals was measured, and the activity of metals was in the following decreasing order ,magnesium, zinc, sodium, calcium. Furthermore, the polymerization of benzonitrile catalyzed by different Lewis acid and zinc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