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20×240长波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象仪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基于微测辐射热计320×240长波非致冷红外热象仪的研制,详细说明了其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技术关键,并对其光学系统进行了简要说明.采用高象质的双反射光学系统以减少象差;红外探测器采用320×240长波非致冷集成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阵列(FPA);电气系统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完成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驱动,应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实现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图象增强及红外图象实时显示等.  相似文献   

2.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周金梅  邢廷文  林妩媚 《光子学报》2005,34(11):1681-1684
介绍了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的基本方法,并用基于黑体多点线性校正算法对128×128的红外焦平面阵列进行了图像校正,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多点线性校正的精度与定标点的选择和其数量有关,所以在得到探测器响应曲线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因素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际的校正结果对这两个因素对校正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理论分析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3.
环境温度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隋修宝  陈钱  顾国华 《光子学报》2008,37(12):2572-2575
定量分析了SOFRADIR公司生产的320×240凝视型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关键偏置电压FID、VEBASAGE对焦平面探测器输出的影响.通过测试发现,焦平面驱动电路板所处系统内部环境温度在某一温度附近有振荡现象,理论上推导出了焦平面驱动电路所处系统内部环境温度在(-10℃,40℃)的缓慢漂移以及振荡均能使关键偏置电压产生毫伏级漂移的结论.结果表明,焦平面驱动电路所处系统内部环境温度变化严重影响了焦平面探测器输出的稳定性并改变了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为基于环境温度补偿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Ag胶中对吡啶分子进行了红外表面增强付立叶变换喇曼散射研究,发现增强因子为3.4×10~4,添加少量KCL时为4.5×10~5。还对吖啶橙和罗丹明B荧光分子进行了红外付里叶变换喇曼散射测量并与可见光下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红外付里叶变换喇曼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周崇喜  李展 《光子学报》1996,25(12):1100-1105
本文针对空间光学系统轻型特点,设计了一个二元光学折/衍混合红外反射式望远系统。采用了离轴式格里高利(Gregorian)结构形式,消除了望远系统中的中心遮拦问题。用衍射光学元件校正系统象差,使反射面为球面,二元光学表面尺寸比施密特(Schmidt)校正板(位于入瞳处)缩小于3~4倍,光学设计运用OSLO软件,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φ=120mm,焦距f=-1000mm,波长λ=4.3μm,视场2ω=2°×6°(子午×弧矢),分辨率Res=0.05mm,MTF≥0.4(空间频率fre≤10cl/mm).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相干喇曼激光诱导红外荧光的方法,研究多原子分于-OH_4的振动能转移过程,并测出v_4振动能级到平动能转移速率常数为:K_(VL)=(8±)×10_(-5).  相似文献   

7.
α,β-蒎烯气相臭氧化速率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α 蒎烯、β 蒎烯和O3的大气反应进行了初步实验室模拟 ,利用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相对速率法测得在 1 0× 10 5Pa,2 96± 3K条件下 ,α 蒎烯、β 蒎烯和O3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 83× 10 17cm3·molecule-1·s-1和 1 4 8× 10 17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8.
Co(1,10-phen·)32+-KIO4-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Co(1,10-phen·)32+配合物对KIO4氧化鲁米诺所产生的强化学发光反应.以1,10-phen·为配位体时,Co(Ⅱ)的检出限为8×10-8g/L,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在1×10-6~1×10-4g/L,测定1×10-4g/LCo(Ⅱ)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配合物化学发光法检测啤酒、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Ⅱ)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热成像系统图像处理电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永杰  金伟其 《光学技术》2012,38(3):362-366
国外一流热成像厂商均研制了适宜其产品应用的新型高性能图像处理电路。选取了5套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高性能处理电路,对其硬件设计构架、实现功能、以及对外接口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高性能处理电路的主要特点有:电路功能分模拟转换和数字处理两部分;数字处理电路以大规模FPGA为处理核心,并配以大量存储器,且广泛应用FPGA中的嵌入式核;在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继续在非均匀校正以及图像增强两个方向,应用效果更佳的算法;处理电路通常具备扩展能力;处理图像分辨率大于等于640×512像素;模拟视频采用VGA接口等。  相似文献   

10.
大尺寸视觉测量系统在线标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视场边缘距离相对约束条件的摄像机标定方法,并用于大尺寸测量中摄像机的标定,该方法在标定摄像机内外方位参数的同时也完成了成像畸变的校正,将标定结果用于测量,在4×4×1m3的测量视场内,其相对精度达到1/2000,与传统标定方法相比,该标定方法灵活性高,更加适用于测量视场较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由于红外光谱数据采集受仪器状态和实验环境的制约,影响对样品的正确识别。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用多种方法对两面针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校正后,利用SIMCA法建立鉴别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四个产地的两面针进行鉴别,通过比较分析以获得最适合建立两面针产地鉴别模型的光谱数据校正方法。结果显示,经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变换后,它们的PCA数据分布,以及产地分类模型之间的距离,都表明这两种校正方法在消除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分离各个产地的样本,在对实际的样本识别中,其识别率和拒绝率均达到或接近100%。可见,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变换,均是两面针产地模型鉴别研究的理想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光子晶体波导分束器是集成光学电路的重要组成元件。设计一种线缺陷1×4光子晶体分束器,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输出端的透射传输特性随入射光的波长和分支的几何形状有关,并且入射波分别相等地流入4个输出端口。为了减少1×4分束器在3个Y型分支区的反射,通过调节分支区的可调介质柱的半径R,可使每个输出端口输出较高的透射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通道数模转换电路输出不一致性问题,将两点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引入到不一致性问题中,提出了一种不一致性两点校正模型。通过分析红外探测器模拟器输出信号的样本数据,获得不一致性校正因子,并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核心处理器中实现了该不一致性校正模型。利用红外探测器模拟器模拟320×256中波红外制冷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获得不一致性校正前后的图像。通过比较分析表明:校正前图像列平均灰度最大起伏量为15,校正后为5,相对改善了约66.7%。  相似文献   

14.
用低能电子衍射研究氢在Si(100)表面吸附引起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晓明  林彰达 《物理学报》1996,45(6):985-989
描述了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研究不同温度下在Si(100)-c(8×8)表面吸氢引起的一系列相变过程。实验发现:在液氮温度下,在Si(100)-c(8×8)表面连续吸氢将引起表面经Si(100)-(4×1)-H向(2×1)-H最终向(1×1)-H转变;而在从700℃到室温间的不同温度下饱和吸氢,实验中观察到:Si(100)-c(8×8)表面将先转变至Si(100)-c(4×4)-H,然后至(2×1)-最终至(1×1)-H。  相似文献   

15.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读出电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利平 《光学技术》2000,26(2):123-125
红外焦平面阵列是现代红外成像系统的关键元件 ,不论是混合式还是单片式红外焦平面阵列 ,都采用读出电路来实现信号的多路传输以减少阵列输出信号线的数目。论述了读出电路在焦平面信号传输中的作用 ;讨论了用于实现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的一些实施技术 ;提出了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α-蒎烯、β-蒎烯和O3的大气反应进行了初步实验室模拟,利用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相对速率法测得在1.0×105Pa,296±3K条件下,α-蒎烯、β-蒎烯和O3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83×1017cm3@molecule-1@s-1和1.48×1017cm3@molecule-1@s.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 64× 64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式电阻阵列红外场景投射器 ,并对其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光谱输出特性、光谱等效温度、输出的非均匀性、温度分辨率等。通过分析 ,给出电阻阵列红外场景投射器性能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朱振和 《物理》1992,21(1):60-60
近年来,关于自倍频晶体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自倍频晶体是将激光晶体和倍频晶体合二为一的一类晶体.迄今最主要的自倍频晶体有两种:掺钕和氧化锰的铌酸锂(Nd:MgO:LiNbO3,用NMLN来表示)和硼酸钕钇铝 ,用 NYAB来表示).自倍频晶体可用于直接产生蓝绿激光,其作用原理如下: 用波长为800nm左右的红激光泵浦自倍频晶体,发生激光作用产生波长略大于1μm的近红外激光,同时红外激光在晶体中倍频而产生绿激光. 目前,可以得到的NMLN晶体的尺寸(10 × 10 × 25mm)比 NYAB晶体的尺寸(4 × 4 ×10mm)大,但是 NMLN用于产生绿激光时有两个缺…  相似文献   

19.
多晶硅TFT有源OLED两管像素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采用精确的模型基础上,利用AIM-Spice软件对有源OLED poly-Si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电路和1×4矩阵电路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到合理的电路参数,使OLED能够达到一定的显示亮度要求。在每帧时间内维持电流恒定,并且在时变的灰度信号作用下能够良好地跟踪响应,最大程度上消除了TFT的一些非线性特性对OLED驱动电流的影响。为OLED显示器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参数选取、性能分析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量子阱640×480低温红外探测器用IDCA组件的研制和集成,包括斯特林制冷机的选择、杜瓦的设计、芯片封装和组件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组件可靠性设计,给出了量子阱640×480用IDCA组件的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