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张文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5日2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张文裕先生1910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文裕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于1938年秋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张文裕先生再度出国,先后在  相似文献   

2.
《物理》2020,(4):214-215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静。不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之伤,还有著名女物理学家李方华先生辞世之痛。李方华先生1932年生于中国香港,成长于内地,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她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4日是我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平先生70寿辰。作为李先生的学生,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李德平先生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和盂昭英教授,留校任助教。在这期间,他迎来了北平的解放。新中国诞生不到一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  相似文献   

4.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张文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5日2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张文裕同志1910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文裕同志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于1938年秋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相似文献   

5.
祝贺彭桓武先生80华诞黄祖洽(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年正好是他的80寿辰。从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作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他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6年3月10日,是著名晶体学家、凝聚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余瑞璜先生九十华诞。吉林大学在校图书馆为余瑞璜先生九十华诞举行隆重庆祝会,祝贺余瑞璜先生欣迎九十华诞。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长春市的有关领导和在长春的部分院士以及余先生的弟子百余人参加了庆祝会。  相似文献   

7.
李晟 《物理》2004,33(10):727-727
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于6月28日至7月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主题是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教授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前任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张图南教授共同出任本次会议主席.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发起,前三届大会分别于1995年在  相似文献   

8.
冯端,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923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1949年起,一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从事物理学教学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固体物理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江苏省科协主席、国家重点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9.
《物理实验》2003,23(3):3-4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核科技教育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实验》杂志主编、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虞福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3年 2月 1 2日下午 1时在北京逝世 ,享年 90岁 .虞福春先生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1 91 4年 1 2月生于上海市 .1 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随后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任练习助理研究员 . 1 939年 9月至 1 946年 4月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工作 ,先后任助教、讲师 . 1 946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于 1 949年 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接着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  相似文献   

10.
戴春洲(1907-1972)先生,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是一位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共武汉大学党委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三度担任武汉大学物理系主任.2007年是他诞辰100周年,逝世35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这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的怀念、追思与敬仰.  相似文献   

11.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施汝为先生,离开我们已十年了.在施汝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施汝为先生于1901年11月19日生于上海市崇明县.1920年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科机械系学习,1924年转学至南京东吴大学物理系.1925年毕业后,被聘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开始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洪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4日12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朱洪元先生1917年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1945年赴英留学,在P.布莱凯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宇宙线及基本粒子研究,1948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到祖国.回国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3.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东生教授编著的新书《CP 不守恒》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杜东生,196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他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层子模型、大统一理论、重味物理和CP 不守恒、QCD 和弱电标准模型唯象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1918年5月11日出生,1988年2月15日去世。改革开放40年后的2018年是费曼诞辰100年,去世30年,还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开设《费曼物理学》系列课程10周年。作为参与《费曼物理学》系列课程教学的教师之一,谨以此文纪念费曼先生对基础物理教学改革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著名真空科学技术专家与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金建中先生,19 9 0 年10月12日已逝世一周年.金建中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是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在金建中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撰写这篇短文,以示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金建中先生于 1919年7月 2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黟县.金建中先生自幼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成绩优异,于1944年在辅仁大学(今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6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46年后,相继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物理系和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金建中先生在大学任教期间刻苦上进,才…  相似文献   

17.
吴乾章先生(1910—1998)是直接参加了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从初创到蓬勃发展整个历程的为数不多的老物理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物理学在地磁、晶体分析和晶体生长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先生1910年10月17日出生于海南岛澄迈县,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1934年考取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生.193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地磁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地磁台西迁,吴乾章与同事一起辗转于苏、皖、赣、湘、桂、黔、川、闽八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保护仪器,坚持地磁测量.1941年,他赴福建崇安参加日全食观测,获得日全食对地磁影响的完整资料.1949年3月吴乾章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物理系做研究生,转攻X射线晶体学.1951年,吴先生放弃了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回到解放后的祖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长期任晶体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58-1967年期间,在原子能研究所兼任六室室主任,负责和指导中子衍射研究.他还倡导成立了中国硅酸盐学会人工晶体及材料专业委员会,积极推动我国人工晶体材料的发展.1998年10月10日,吴乾章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吴乾章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地磁人".其后长期组织领导并参与晶体生长研究工作,是公认的我国晶体生长的主要奠基人.今年10月是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特约请吴先生的同事和家属撰写若干纪念文章,刊出此专辑,深切缅怀这位爱国敬业、谦虚和蔼、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先辈物理学家,并期望吴先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在我国物理学界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人才的摇篮──记广西大学物理系本刊特约记者李国平广西大学物理实验大楼古老而又年青、充满活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是人们对广西大学物理系深刻的印象。自1928年广西大学建校以来,在老一辈物理学家施汝为、卢鹤级等先生的辛勤耕耘下,物理系就培养...  相似文献   

19.
罗燕 《声学学报》2008,33(2):192
中国声学学会京、津地区理事扩大会议于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科院资深院士、名誉理事长应崇福先生出席了会议,名誉理事长张仁和院士、名誉理事长侯朝焕院士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猷 《物理》2005,34(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感谢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和李政道先生、沈君山先生、柳怀祖先生对本刊的支持.另外,主编阎守胜感谢林志忠教授赠吴大猷先生书《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使他产生了在本刊上刊登部分内容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