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群英 《电信科学》2009,25(10):67-71
多天线技术,特别是空分复用技术,在HSPA+和LTE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LTE系统中采用的各种多天线技术的原理,然后结合几种多天线技术的性能仿真,给出了每种多天线技术的应用场景建议。  相似文献   

2.
LTE的多天线技术包含了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技术。与之相对应,LTE规定了8种传输模式。文章介绍了多天线技术的分类,对TM3与TM7的切换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波束赋形与发送分集的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LTE网络扩容的需求,本文对多天线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现网中对双发双收、四发四收等天线场景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本文对LTE扩容场景进行了划分,并针对每种场景提出了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多天线技术能够在不增加带宽的条件下,大幅提高系统容量和链路可靠性,因而成为LTE的关键技术之一.多天线技术性能不仅取决于空时信号处理,天线本身的指标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网络部署.概括了当前LTE多天线技术的现状,通过仿真和测试重点分析了LTE-FDD覆盖增强多天线技术的性能,并对多天线技术在5G系统的演进和技术挑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LTE LTE_A采用多天线技术作为提升频谱效率的主要手段。上行传输中由于用户设备存在尺寸、能供等限制,难以部署多天线。上行多天线传输方案是当前关注热点。论文介绍了LTE LTE_A的主要上行多天线方案,并分析相关技术的研究及标准化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天线技术是TD-LTE和LTE FDD系统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将对LTE网络的建设、后期维护、业务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相关设备性能介绍、链路预算、站址选取、具体应用场景、覆盖仿真等方面对比分析多天线技术在LTE混合组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并针对未来LTE混合组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宇  王月珍 《移动通信》2015,(2):40-44,50
多天线技术的采用是LTE速率成倍提升的关键因素,它通过提高网络的分集增益使得LTE更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重点分析多天线接收增强技术——四天线接收带来的上行链路覆盖与容量增益,并通过组网试验的方法,深入研究四天线接收相对于两天线接收在不同场景、不同组网方式下的增益情况,由此给出LTE多天线部署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研究了多系统共存场景下,LTE FDD工程建设中如何因地制宜选用天线,建设良好的LTE FDD天馈系统,以满足无线网络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经过2G网到3G网的过渡,正由3G网朝着4G网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也让LTE的影响力逐步加大,未来LTE将会有更大的施展平台与施展空间,同时与其他行业形成整合从而形成多元化融合业务。本文对LTE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多天线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邓单 《移动通信》2011,35(12):43-46
文章首先介绍了LTE系统多天线系统模型,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上下行链路增益失衡对LTE基带系统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对这一影响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增益差异为3dB时,上下行链路性能恶化约为1dB。  相似文献   

11.
LTE/LTE-Advanced技术正在全球获得普及和应用。本文重点关注LTE/LTE-Advanced关键技术MIMO天线技术,并对其所带来的天线测试技术的更新和进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煤矿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说明了LTE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并阐述了其关键技术;描述了基于该技术的系统组成架构,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前LTE网络中各设备厂家通用配置参数和私有无线参数总和已超过8000余个,仅依靠人工经验很难进行精细配置和优化,而且在各类无线场景下的参数配置与网络质量的相关性十分复杂。因此,本文通所描述的工具,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技术中成熟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让计算机能够自动进行不同无线场景的关键特征提取和分析,从而对LTE小区结构进行特征画像,并在各种精细化的特征场景内进行网络质量多维度评价,实现自动化挖掘和学习各个场景下的局部参数最优配置,并进行平台固化和网优经验共享。同时,基于协同过滤算法,还可按照精细场景特征进行小区粒度参数经验值的自动化学习、推荐和自动设置。逐步建立和完善LTE现网优秀配置经验库,可用于各省一线优化人员充分借鉴已充分优化地区的LTE配置经验,大幅提升各省LTE参数配置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郭勇  董常富  徐辉 《中国新通信》2009,11(11):11-14
本文在分析两种LTE上行多址接入系统信号产生的基础上,对DFT—S—GMC和DFT—S—OFDM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性能和同步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两种系统信号的峰均比性能相当,DFT—S—OFDM-D同步效果相对较好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选择上行多址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LTE系统中OFDMA、SC-FDMA多址接入技术的原理以及信号实现过程,然后对两种多址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OFDMA接入技术的PAPR(峰均比)高于SC-FDMA,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最后,提出研究降低OFDMA系统PAPR算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卫星环境和地面环境差异显著,存在链路时延大、信道衰落较平坦和波束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卫星移动通信4G化不能照搬地面LTE标准。针对GEO卫星通信特点,分析了LTE RLC UM模式在大时延卫星链路中的适应性,重点对RLC UM参数sn-Field Length和t-Reordering的功能和取值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对驻留时间T的建模。采用C语音实现了RLC协议仿真,并用仿真结果验证了RLC UM模式的各项参数和业务速率对驻留时间T的影响,可为LTE over Satellite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LTE网络的多点协作传输(Co MP)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基站自优化节能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在基站的控制单元增加1个节能模块,此模块可以通过X2接口交互小区簇内各小区信道信息,使得各小区同频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相互博弈,以减少干扰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提高网络容量。通过实验室仿真测试表明,该技术能够在保证网络吞吐量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能耗,为运营商构建绿色节能的LTE网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晓峰 《现代电信科技》2010,40(1):61-64,72
文章对LTE的组网技术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组网技术的测试方法进行了介绍。首先对LTE系统组网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LTE采用的六种组网技术:时域与频域调度、跳频、码分复用、空间波束赋形、功率控制(干扰协调)和接收机算法增强做了详细介绍。最后给出LTE系统中各个物理信道所应用的组网技术及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行接入为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接入网络提供上行支撑,是移动通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高效的上行接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上行链路的频谱效率,增加系统容量,扩大覆盖范围,最大化的减小时延。本文通过长期演进对(LTE,Long Time Evolution)标准中上行接入技术的研究,较为全面地对LTE环境下上行接入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