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新的改进的L-P法并结合权残法求得了一般情况下(阻尼项可以不是小量)强非线性自激振动问题的一级近似瞬态解。近似解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鉴于初轧机轧制过程中振动的非线性和边界可动,本文建立了轧机轧制过程中主传动系统的扭转自激振动模型,通过对所建模的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多种非线性振动模式,且在近共振区出现了混沌行为,这为分析,诊断及控制这一具有混沌行为为系统的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初轧机因打滑等因素产生自激振动时,本文考虑了连接轴转动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个新的力学模型,建立了具有运动边界问题的微分方程,得到消除自激振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6.
7.
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及其部件、刀具、工件等,常常出现自激振动,这对表面光洁度、加工精度、刀具和机床以及生产率等,都是不利的,应尽量消除或减弱.自激振动的基本特征是,它不是由外界干扰所引起,而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不断吸取能量,以维持其稳定的振动.要消除或减弱这种振动,一方面是寻找导致自振 ...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实验拟事出流固耦联系统的非一函数和模态参数。建立了此系统的非线性振地系统的数值和解析分析,论证了充液旋转壳的流固耦联自激振动特性,求出了流固耦联系统的霍普分叉解,阐明了只结文物鱼洗的振动机理。本文结论对同类自激振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工程中的管道振动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管道振动是随着近代工业趋向高速、高压、容量增大而日益显示了其重要性的一项工程实际课题.它是一类特殊的力学现象.本文侧重于力学的应用角度,综述管道振动的理论、计算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机床自激振动的一个非线性理论模型(第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金属切削机床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自激振动(即颤振)的一个非线性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说明和预测关于机床颤振的一些重要现象,这些现象是传统的线性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本文第一部分把机械加工中,当振幅足够大时必然要出现的一个因素:刀刃运动轨迹的一部份越出工件之外,纳入考虑,建立了机床颤振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此方程的解说明了振幅稳定性的原因,并说明各种条件下稳定振幅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这一部分把切削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的非线性因素同时纳入考虑:第一,当振幅足够大时,刀刃的运动轨迹的一部份将越出工件材料之外;第二,切削力对于切削厚度的非线性依赖关系,由此建立了关于机床自激振动的一个更为完美的理论模型. 此模型能够解释和预测有限振幅颤振的两个重要现象:振幅稳定性和由外界冲击诱发机床颤振的现象;后者即所谓“有限振幅稳定性”,这些现象是传统的线性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此模型导致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加大机床负荷(而不是减少负荷),反倒有利于抑制振颤,甚至完全削除颤振,使切削过程稳定. 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圆柱结构涡激振动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海洋工程中的管道、土木工程中的高耸建筑、桥梁斜拉索,核工程中的热交换器等频繁受到涡激振动影响,诱发结构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失效.现阶段,人们对垂直来流作用下圆柱结构涡激振动机理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当圆柱倾斜置于流场中,结构后缘的尾流形态与垂直放置差异显著,结构与流体的耦合作用机理更为复杂.为简化倾斜圆柱涡激振动问题,提出了不相关原则,来流速度被分解为垂直圆柱结构轴向和平行圆柱结构轴向的两个速度分量,仅考虑垂直结构轴向速度分量的影响,忽略平行结构轴向速度分量的影响.近年来,针对倾斜圆柱涡激振动及不相关原则的适用性,出现了大量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成果.为了深化对倾斜圆柱结构涡激振动相关机理的认知,本文全面阐述了倾斜圆柱结构涡激振动响应规律、尾迹流场模式和流体力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相关原则的适用范围,探讨了倾斜圆柱结构涡激振动抑制措施,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荡秋千运动解释自激振动的特征,叙述其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附录中应用相平面方法作定性分析。关键词 秋千, 绳系卫星, 自激振动, 相平面法 相似文献
19.
20.
主要研究采用时滞状态反馈控制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中主系统的振动问题.系统在简谐激励作用下,采用多尺度方法得到了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中饱和控制的范围.当系统处于饱和控制时,引入时滞状态反馈控制主系统的振动.主要分析了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两控制参数对主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的调节区域能够减小主系统的振动.对某一反馈增益系数,可以在某段区间内调节时滞以减小主系统的振动.在时滞的调节区间内存在一个时滞的``最大减振点',能够在该反馈增益系数下最大程度地减小主系统的振动.研究还表明,随着反馈增益系数的不断增大,时滞在``最大减振点'时系统的减振能力也不断提高.通过合理的选择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两参数,主系统的振动几乎可以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