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和全氟磺酸酯1~6。发现它们的反应活性受远离磺酸基的部分分子结构的影响。利用这些磺酸酯合成了含氟叔胺7~10。  相似文献   

2.
黄维垣  陈俭龙 《化学学报》1988,46(9):895-899
全氟烷基磺酰溴与杂原子取代烯烃, 如溴乙烯, 乙酸乙烯酯, 三甲基硅乙烯加成, 得相应的加成物, 与烯醇硅醚反应, 水解后得到α位溴代酮和全氟烷基亚磺酸. 全氟磺酰氯与1-三甲基硅氧基-1-叔丁基乙烯在紫外光照下反应, 生成α位全氟烷基化的酮. 全氟烷基磺酰溴溴化苯酚和甲氧基苯, 得到对位溴化产物. α,α-二氯三氟乙基亚磺酸钠与溴水在20-25℃反应, 得α,α-二氯三氟乙基磺酰溴, 其化学反应性与全氟烷基磺酰溴类似, 但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N-三甲基硅基对甲苯磺酰胺与对甲苯磺酸酯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国斌  王Bing  马汝建 《有机化学》1998,18(5):478-480
报道了3-氧杂-1,5-二戊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及1,4-丁二醇二对甲苯磺酸酯与N-三甲基硅基对甲苯磺酰胺在碱存在下反应分别得到N-对甲苯磺酰基吗啡啉和N-对甲苯磺酰基四氢吡咯这一新的有机硅胺与磺酸酯的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三甲基硅基-对甲苯磺酰胺与对甲苯磺酸甲酯反应后仅得到N-甲基对甲苯磺酰胺,对此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4.
5-卤-3-氧杂-全氟戊磺酰氟(1)依次用苛性钾、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处理可顺利地得到相应的磺酸和磺酸酐.在吡啶存在下,[I(CF_2)_2O(CF_2)_2SO_2]_2O(3)与醇反应得磺酸酯(6).1在发烟硫酸作用下,可转化成酰氟9.随着反应温度的不同,9水解为酸10和/或二元酸11.氟羰基全氟甲磺酰氟的水解也有类似现象.醇与9的酰氟基反应得羧酸酯,而不与磺酰氟基反应.但可进一步转化为磺酸酯.由9与F~-生成的全氟烷氧基阴离子-O(CF_2)_2O(CF_2)_2SO_2F与活泼的卤代烷作用得醚.还研究了5-卤-3-氧杂-全氟戊磺酰氟与三氯化铝的作用,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下对9进行了芳烃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并改变加料顺序,可提高酮的产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全氟3-氧杂戊磺酸全氟苯酯(1)的合成及其和一系列亲核试剂的反应.它比全氟磺酸苯酯更易和多种亲核试剂作用,而且亲核试剂的共轭酸的pK_a值越大则反应越容易.除C_6H_5Se外,所有试剂均进攻硫原子.例如:1和KF:Et_2NH、C_6H_5ONa及p-ClC_6F_4ONa作用时均发生S—O键断裂而得到R_FSO_2Y.(Y=F、NEt_2、OC_6H_5及OC_6F_4Cl-p).1和其他一取代五氟苯的亲核取代反应不同,在所有反应中均未能得到对位或邻位的二取代产物R_FSO_3C_6F_4Nu.  相似文献   

6.
黄维垣  胡里清 《化学学报》1988,46(11):1148-1149
报导了全氟烷基亚磺酸银与碘之间在二氯甲烷中的低温反应(-30℃). 生成相应的全氟烷基磺酰碘. 并用^1^9F NMR证实其结构, 磺酰碘与各种稀烃反应则可产生二种系列的加成物RfSO2CH2CHIR和RfCH2CHIR.  相似文献   

7.
由全氟酰氟和氟砜基二氟乙酰氟分别合成了全氟烷基羧酸全氟苯酯(1)和全氟苯氧羰基二氟甲烷磷酸全氟苯酯(2)。研究了1和2的亲核取代反应,发现1比全氟磺酸全氟苯酯更易与亲核试剂作用,试剂均进攻于羧基碳上。在2的亲核反应中,其羧基碳亦比磺基硫原子更易受试剂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二丁基锡(IV)磺酸酯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芳  王宏社  苗建英 《有机化学》2008,28(10):1792-1796
用二丁基氧化锡与苯磺酸、甲磺酸反应制备了两种新的有机锡化合物——二丁基锡(IV)磺酸酯. 以二丁基锡(IV)磺酸酯作催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缩醛(酮), 并通过正交实验, 优化了有机锡催化缩醛(酮)合成反应的反应条件. 实验表明该催化反应产率高, 反应时间短, 催化剂用量少且能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了医用口罩中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钾、全氟十一酸、全氟十二酸、全氟辛烷磺酸胺、全氟十三酸、全氟十四酸、N-乙基全氟辛烷磺酸胺8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采用C18(150 mm×2.1 mm, 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乙酸铵,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全氟化合物的定量限(LOQ,以信噪比>10计)为0.50~1.58μg/kg,在0.5~10μg/L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7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4%~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1.55%~7.4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医用口罩中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全氟4-甲基-3,6-二氧杂-Δ^7-辛基亚磺酸钠的制备及其反应, 并应用于合成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四种代表性的酰基过氧化物,苯甲酰过氧化物(1),环丙基甲酰过氧化物(2),月桂酰过氧化物(3)和三氟乙酰过氧化物(4),在HMPA(溶剂)中分解,生成高产率的相应羧酸(6),同时,又检测到HMPA的羧基化产物(8),烷基化产物(9)及脱氢二聚体(10)。各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和产物鉴定表明,HMPA能作为电子给予体与上述酰基过氧化物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增春  G. SIMCHEN 《有机化学》1992,12(3):294-297
利用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烷酯, 我们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合成中间产物2-(N-三氟乙酰-N-三甲基硅烷基)氨基-1, 1-二(三甲基硅烷氧基)乙烯。脂肪醛或芳香醛发生碳碳成键的加成反应, 生成β碳原子上带有易离去基团三甲基硅烷氧基、N原子上带有保护基团三氟乙酰基的α氨基酸三甲基硅烷酯。消除反应得到了一个合成α、β脱氢氨基酸的可行途径。这类化合物是合成复杂多肽和肽生物碱的基元物。  相似文献   

13.
白花丹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心  梁晓天 《化学学报》1986,44(7):692-694
白花丹酸[β-(2,3-二羟基苯甲酰基)丁酸](1)是一个新的天然产物.本文以邻香草醛为原料,经七步反应,得到总收率为21%的产品,其光谱数据与1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使用SCC-DV-Xα方法计算了Keggi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SiMo12O40)^4^-,(GeMo12O40)^4^-, (AsMo12O40)^3^-的电子结构, 并与文献对(PMo12O40)^3^-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中心原子对Keggi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心原子对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的电子云、静电势、总态密度的分布影响不明显; 但中心原子不同, 前线轨道HOMO, LUMO的组成有一定差异。四种阴离子的εLUMO和εFermi的相对大小关系为:(AsMo12O40)^3^->(PMo12-O40)^3^->(GeMo12O40)^4^->(SiMo12O40)^4^-, 其氧化能力和催化活性也具有相同的顺序。(XMO12-O40)^n^-(X=Si, Ge, P)中端氧Ot, 桥氧Ob, Mo以及X都具有催化活性, 在催化反应中都可能成为催化活性中心,而(AsMo12O40)^3^-中仅有As和Ob可作为催化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两种钨硼杂多酸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两种钨硼酸的最佳合成条件:在较高的pH,稍过量的硼酸和较低温度下有利于六方酸的生成;在较低的pH,大量过量的硼酸和较高温度时则利于生成四方酸,合成这两种酸的方法较文献优越,测得六方酸的UV,IR和RAMAN光谱性质,并 对其结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N-苯基氨基乙酸中苯环间位不同取代基对氨基酸酸碱强度的影响。将按前文方法制得的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乙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皂化,然后用浓盐酸酸化即得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在0.1M NaClO_4存在下,于15±0.2,25±0.2,35±0.2℃,用配有231型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的PHS-2型酸度计测定了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在30%(体积)乙醇中的离解常数。用氨基酸钠盐测定离解常数的方法业已报道。从所测得的氨基酸表观离解常数(表1)可以看出,如同N-(对-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一样,N-(间-硝基苯基)氨基乙酸(m-NO_2PhG)的pK_1值反而比N-(间-氯苯基)氨基乙酸(m-ClPhG)和N-(间-甲氧苯基)氨基乙酸(m-CH_3OPhG)的大。这是不能用诱导效应来解释的。一般说来,氨基酸具有两性离解的性质,存在下列平衡:  相似文献   

17.
新型光学活性α-氨基磷酸及其酯合成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α-氨基膦酸酯是一类很重要的天然氨基酸类似物,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多 种生理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光学活性α-氨基膦酸及酯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可猝灭咔唑的荧光,由此相反,在DMTP-乙基咔唑体系中,末观察到激基复合物荧光.本文对此解释为激基复合物的形成能力不仅依赖于电子给予体的电离势和电子接受体的电子亲和力,而且还取决于附着于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的生色团上侧基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铁莉  刘锋  王俊  李克安 《化学学报》2001,59(10):1623-1627
以对羟基苯甲酸(4-HBA)为模板分子,4-乙烯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制备得到了4-HBA分子印迹聚合物P(4-HBA),研究了该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机理,并与在同样条件下制备的水杨酸(SA)分子印迹聚合物P(SA)进行了分子识别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P(SA)比P(4-HBA)具有更好的分子识别能力。这是由于SA的酸性较4-HBA强,因此与碱性功能单体4-Vpy之间的静电作用更强,从而得到的复合物更稳定。本实验结果证明: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是得到分子识别能力高的模板聚合物的前提条件。本文将有助于对分子印迹的过程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机理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对于根据模板分子的性质预测MIP的分子识别能力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