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试验银镜反应所用试管事先用苛性碱加热煮沸洗净,如改用硝酸加热煮沸洗净,再用大量水冲洗,效果更好。 2.课本上规定“在试管里放氧化银的氨溶液3—4毫升,福马林1—2毫升,混和微热……”按上法当混和时已出现黑色,实验很易失败,因反应太快,如用氧化银氨溶液和福马林体积比为20:1(即用2毫升氧化银的氨溶液加3—5滴福马林)即出现银镜,且非常光亮,微热更快。 3.如用下法不需加热,效果亦显著。在洗净的试管中倒入1毫升福马林并转动使附着于试管壁上,倒去多余的福马林(以备另用),在附有福马林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银的氨溶液3—5毫升,转动即有光亮的银镜出现。  相似文献   

2.
定量测定葡萄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化学和碳水化合物化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 ,往往需要定量地测定葡萄糖含量。半胱氨酸 -硫酸法早在 1 949年由 Dische Z提出 ,经过本试验改进的半胱氨酸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定量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1 试验部分1 .1 半胱氨酸法1 .1 .1 试剂硫酸溶液 :86% (体积分数 )半胱氨酸试剂 :用半胱氨酸盐酸盐的一水合物与硫酸溶液配制成约 0 .0 3% (质量分数 )的半胱氨酸试剂。1 .1 .2 试验方法将 1 ml(含葡萄糖 0~ 40μg)已知或未知溶液在冷却 (自来水冷却 )条件下 ,与 5ml半胱氨酸试剂均匀混合。混合液在沸水中加热 3min后待其冷却到…  相似文献   

3.
本报1956年1月号登载了: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所写“将氨、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溶液以制取碳酸氢钠”的演示实验一文。文中这样写道:“……从开始加热盛浓氨水的烧瓶,到生成细粒状的碳酸氢钠沉淀全部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大约8—15分钟”而加热盛浓氨水的烧瓶,即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溶液中“大约经  相似文献   

4.
(一)化学通报1957年9月号登载了一篇“固体形式铵肥的制备”的译文,我认为这篇译文很糟糕,全文只有五、六百字,但错误,语意不明和任意增删的地方很多,兹举出错误较严重的几处,请考虑加以更正。(1)第三段(按原文段落次序,以下同)译文:“在教学中,为了了解试验的目的起见,首先开始加热氨水溶液。再来了解氯化钙管4的用途。”查原文的意思是:“在课堂上,说明实验的目的之后,加热氨溶液。解释氯化钙管4的用途,并……”显然,译文与原意相去甚远,光看译文只能把人弄糊涂,事实上加热氨溶液并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废物利用的观点或从技术上成就的观点来看,铜氨人造丝的制造是学校中最可行的演示实验。铜氨法说明所有人造丝制造(不是合成的)的基本原理——纤维素溶解於适当溶剂而后从溶液中分出人造丝——最简单。铜氨人造丝制造法是基于纤维素可溶于氩氧化铜的氨溶液中的性质。人造丝制造实验可分为下列各步骤:1)铜氨液的配制;2)纺丝液的制备(纤维素溶液,例如棉花溶于铜氨溶液);3)自溶液中纺出丝;4)丝的洗清与干燥。这些程序除了二点之外基本上反映了生产操作程序。第一点人造丝工厂用木材分离出  相似文献   

6.
一般水溶性金属卟啉络合物要在溶液加热或有某种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形成。本文报道将乙酸缓冲液中的meso-四(4-磺基苯基)卟啉(TPPS_4)预先吸附于汞滴电极,取出电极,洗净,插入仅含Cu~(2+)的相同底液中,在单扫伏安图上就可得到Cu-TPPS_4络合物的还原峰。利用峰高可测定微量铜以及研究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同样,在氨性底液中,吸附了卟啉的汞滴电极插入含Cd~(2+)、Zn~(2+)、Co~(2+)、Mn~(2+)等离子的溶液中,也可快速地得到相应的络合物还原峰。这是一个简便且重现性很好的形成和研究金属卟啉络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氯化亚锡 硫氰酸盐光度法测定钢中较低含量的钼 (wMo <2 .0 0 % )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1] ,但用该法测定钼铁中高含量的钼 (wMo>5 0 %以上 ) ,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报道。本试验根据该基本原理 ,采用差示光度法 ,通过正交试验对测试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得到了理想的结果。1 试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72 4分光光度计铁溶液 :2 0mg·ml- 1,称取工业纯铁 (wMo<0 .0 0 5 % ) 2 .0 g于 2 0 0ml烧杯中 ,加硫酸 (1+5 )40ml,加热溶解 ,滴加硝酸破坏碳化物 ,加热至冒硫酸烟。取下冷却 ,加水 2 0ml ,加热溶解盐类 ,冷至室…  相似文献   

8.
采用铜氨溶液乌氏黏度计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聚合度在1 000以上时,纤维素在铜氨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75~1.0 g/L;聚合度在1 000以下时,纤维素质量浓度为1.5 g/L。用棉纤维平衡样品制备纤维素铜氨溶液,将铜氨溶液加入到0.5 mol/L的硫酸标准溶液中,过量的硫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铜氨溶液中NH4+浓度,然后计算棉纤维的平均聚合度。在选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n=4)。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测定结果稳定,可用于测定棉纤维聚合度。  相似文献   

9.
翟菊红 《化学教育》2009,30(9):70-71
铜与浓硫酸反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 硫酸"的演示实验,若按教材中的方法和装置进行实验,很难得到蓝色的溶液,实际操作过程中现象如下:(1)加热初期,Cu片表面变黑,溶液近乎无色(略带蓝);(2)继续加热,有大量刺激性气味气体,黑绿色浊液出现,管底灰白色固体沉积;(3)再加热管中"白雾"涌出,浊液澄清(略带蓝),管底灰白色固体增多,Cu片消失;(4)冷却、静置,将试管中溶液倒入另一支装水试管中,管壁发烫,溶液只略带蓝,将管底固体倒入水中,溶液蓝色十分鲜明!为何会出现如此多变的现象呢?为了搞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主要从查阅资料、实验探究、实验启示与改进3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侯传斌 《化学教育》1985,6(4):43-43
甲酸还原银氨溶液的实验,已有几篇文章论及。现将笔者多次试验的结果介绍如下。 1.试剂 5%AgNO3溶液稀氨水(1:4) 甲酸浓溶液(~80%) 2.配制银氨溶液取约5ml5%AgNO3溶液于一支洁净试管里,滴加稀氨水(1:4),边加边振摇,至黑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溶液的pH值近于11。  相似文献   

11.
以磷钾伴生矿的盐酸浸出液为介质,研究常压酸化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分别考察了不同硫酸浓度、加热温度、n(SO_4~(2-))/n(Ca~(2+))、滴加速率以及搅拌转速等操作条件对硫酸钙晶须长径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0.87 mol/L、加热温度为105℃、n(SO_4~(2-))/n(Ca~(2+))=1.2、滴加速率为2.5 mL/min、搅拌转速为166 r/min较佳的条件下,可制得长径比为32的二水硫酸钙晶须.  相似文献   

12.
金属的电解制取由铜的含氧矿物(孔雀綠、氧化铜及氧化亚铜等)制取铜的原理,在学校里很容易演示。在一含有10%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投入研碎的矿粉,加热直至得到淡颜色的硫酸铜溶液。将所得溶液用过濾法使与沉淀分离,然后把溶液电解,铜即沉积于炭的阴电极上。由熔融鹽制取金属的原理,最好用电解氯化锌为例说明。为了熔化氯化锌,可应用容积30毫升的铁坩埚。演示实验时,可盛结晶氯化锌至坩埚的大约一半地方,放在酒精灯或煤气灯上加热,经2-3分鐘,氯化锌即熔融(t=313℃),继续加热,在熔融鹽中浸入两根  相似文献   

13.
(1)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摘自GB/T223 16-1991)适用范围:生铁、碳钢等铁基合金测定范围:w(Ti)0.010%~2.50%方法提要:①试样溶解 按表19所示称取试样并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HCl HNO3(3+1)混合酸20~30ml,加热溶解试样。含硅高的试样,在溶解时向溶液中滴加氢氟酸(ρ1.15g·ml-1)数滴助溶。高碳钢试样则需加入高氯酸(ρ1.67g·ml-1)3~5ml。待溶解完全后加入硫酸(1+1)10ml,加热蒸发至冒硫酸烟。如在溶样时曾滴入氢氟酸助熔,须将溶液冷却,用水冲洗锥形瓶内壁后再冒烟一次。表19 试样称取量及试液分取量Tab.19 Massofsampleandal…  相似文献   

14.
蜂产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主要采用凯氏定氮法,其测定结果稳定可靠,被广泛采用.但其操作较繁杂,消化时间长,需蒸馏滴定,费时费力.本法通过改进消化条件,即采用过氧化氢-浓硫酸混合液为消化液,消化过程中滴加硝酸-高氯酸混合酸,缩短了消化时间.样品中的蛋白质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分解,生成的氨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在碱性溶液中与次氯酸盐生成-氯胺,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作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色化合物,可在655 nm波长下比色定量.  相似文献   

15.
2.4 铝钛中间合金中钛的测定(此方法由上海材料研究化学分析研究室提供)测定范围:w(Ti)≥1%方法提要:试样0.5000g,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盐酸(1+1)20ml,作用缓慢时加热至试样全溶,滴加过氧化氢(ρ1.11g·ml-1)3~5滴,煮沸。如溶液不清,过滤至另个500ml锥形瓶中,用盐酸(5+95)洗涤沉淀及滤纸。如沉淀中有不溶性钛的化合物存在,须将沉淀及滤纸置于铂坩埚中灰化,用焦硫酸钾熔融,熔块用稀硫酸浸出后并入于主液中。加硫酸(ρ1.84g·ml-1)5ml,加热蒸发至冒硫酸烟,冷却,加盐酸(1+1)100ml,加热溶解盐类,加水至约150ml,加入碳酸氢钠2g和铝片2g,随即…  相似文献   

16.
样品0.1000 g用硫酸(1+1)溶液10 mL低温加热溶解,加热至冒硫酸烟,在高温下滴加硝酸至紫色消失,并用水定容至100 mL。此溶液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钛合金中钯、钇、硼、铌、钽的含量,选择的分析谱线分别为Pd 360.955 nm、Y 360.073 nm、B249.773 nm、Nb 269.706 nm、Ta 240.063 nm。以基体匹配法补偿基体效应制作工作曲线。5种元素的检出限(3s)依次为8.1,2.7,1.8,4.8,2.1μg·L^(-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在1.1%~2.9%之间。按上述方法分析英国标准物质(BS C101XTi60),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17.
样品0.1000 g用硫酸(1+1)溶液10 mL低温加热溶解,加热至冒硫酸烟,在高温下滴加硝酸至紫色消失,并用水定容至100 mL。此溶液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钛合金中钯、钇、硼、铌、钽的含量,选择的分析谱线分别为Pd 360.955 nm、Y 360.073 nm、B249.773 nm、Nb 269.706 nm、Ta 240.063 nm。以基体匹配法补偿基体效应制作工作曲线。5种元素的检出限(3s)依次为8.1,2.7,1.8,4.8,2.1μg·L~(-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在1.1%~2.9%之间。按上述方法分析英国标准物质(BS C101XTi60),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18.
袁大强 《化学教育》2002,23(1):45-46
实验一 :2 -碘苯甲酸的制备 (时间 :约 1h)这个实验的任务是由 2 -氨基苯甲酸制取 2 -碘苯甲酸。实验步骤包括将 2 -氨基苯甲酸重氮化接着再与KI在H2 SO4 溶液反应。实验步骤1 定量的将给定的 2 -氨基苯甲酸固体样品转移到置于冰浴中的 10 0mL烧杯中。加入 7.2mLH2 SO4溶液 (2 .6M ,带H2 SO4 标签 ) ,用玻棒搅拌 1min使试剂完全混合。冷却溶液 5min。2 用量筒从事先放在冰浴中冷却的盛有NaNO2 溶液的小瓶中量取 4 .4mLNaNO2 溶液。3 用一滴管将冷却好的NaNO2 溶液缓慢滴加到酸溶液中 ,滴加过程中不断…  相似文献   

19.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 研究起因理论上,Fe3+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O3- +Fe3+ =Fe(OH)3↓ +3CO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 1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3H+ =Fe3+ +3H2O;pH>14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OH- =Fe(OH)63-或Fe(OH)3 +OH - =Fe(OH)44 -。[1~3]然而在一次探究性学生实验中,却出现如下现象:将NaHCO3溶液逐滴加入到FeCl3溶液中,生成无色气泡和絮状沉淀,而沉淀又逐渐溶解于溶液中,直至NaHCO3溶液达到一定量后,生成的沉淀才不再溶解;将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HCO3溶液中,溶液…  相似文献   

20.
二硫代乙醇酸异辛酯二甲酯基乙撑锡中锡和硫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硫代乙醇酸异辛酯二甲酯基乙撑锡(分子式为C_(28)H_(52)O_8S_2Sn,简称硫醇锡)是一种锡的含硫有机化合物,要求用化学方法测定其中锡含量,必须首先将有机分子分解,把锡变为可溶性无机锡盐,然后测定。 硫醇锡与浓硫酸在过氧化氢存在下高温加热,有机分子中的碳、氢、硫被氧化为各自的氧化物而逸散,锡则生成可溶性硫酸盐而存在于溶液中。 然后加入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使锡和其它可能存在的金属杂质络合,再加入氟化铵使与锡络合的EDTA释放出来,最后用铅的标准溶液滴定此释放出的EDTA,据以计算出锡含量。 1 锡的测定与计算 测定:称取样品(约25~27滴)0.5g于定氮瓶中,加入硫酸(比重1.840)10ml在电炉上加热至冒白烟使之炭化,离火,滴加过氧化氢(30%)2ml,再加热使溶液澄清透明,如溶液还不澄清透明,再继续滴加过氧化氢1ml,再加热至溶液澄清透明,冷却,用适量盐酸(2+98)稀释,并移入量瓶中,用盐酸(2+98)稀至250ml刻度。吸取25ml移入250ml三角瓶中,加入EDT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