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昌勇 《化学教育》2012,33(8):89-91,96
以近几年浙江化学竞赛和全国初赛中同分异构体问题为载体,一方面从命题角度去欣赏化学的结构之美,另一方面对该类问题从归纳、分类、建模等思维角度进行了解法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五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土壤吸附系数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的土壤吸附系数的普遍适用性和预测的准确性,采用了5种组成及性质差异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对在甲醇 水流动相条件下测定的保留因子与土壤吸附系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是预测农药的土壤吸附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适于多种类型土壤中农药土壤吸附系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这里我想谈一下与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有关的一个小问题。一个新的化合物,经过元素分析后,就可以凑出它的实验式来。实验式中的氢原子有时只能是单数,有时却只能是双数。这虽然很简单,但恐怕有很多人不太注意,所以在文献上偶而还可以看到一些由此而产生的错误。含碳氢的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甲烷(CH_4)的衍化物。在甲烷的碳与氢之间加入一些 CH_2,就可以形成直链化合物(A)。再在直链化合物的碳与氢之间加入一些 CH_2,就可以形成有支链的化合物(B)。若形成一个双键或形成一个环,就要减去二个氢,形成一个叁键就要减去四个氢。由此看来,仅含碳氢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叶长军  文林 《化学教育》2007,28(2):42-44
同分异构的本质是原子重排,考查学生的有序思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多年的研究,将化学规律与数学工具相结合,用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排列和组合思想来分析,并用算式来表达,异常的简洁明了。启发同学们去思考、迁移、借鉴,充分地掌握同分异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含磷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四十年代之后,磷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因此,如何正确地命名这些化合物,使其成为一个既合乎选辑又简单明了,既严紧而又统一的命名系统,显然是十分必要的。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可循。1892年通过的日内瓦命名法基本上没有涉及这一问题。只是在其第34条规则中提到,对于膦、胂、(月弟)等仍保持其传统的名称。在1930年的列日国际化学会议所通过的“国际有机命名法”及1938年罗马  相似文献   

6.
王宝瑄 《化学教育》1983,4(4):24-24
化合物的构型除用Fischer投影式外,还可以依据基团在空间的排列的相对位置,而采用想象的三维空间而以透视法表示。但以往在透视式中,由于符号使用混乱影响了表达效果,为此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74年公布的《有机化学命名法》E部[注]中,作了具体的建议,规定用黑粗线(——)表示从纸面伸向读者方向的键。  相似文献   

7.
同位素化合物的供应是进行示踪研究的先决条件。没有标记化合物,就无从进行追踪实验。因此在设计一个示踪实验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标记化合物的来源问题。对于生理科学部门,标记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尤其重要。目前全国范围内各个研究机构都正待展开使用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解决同位素化合物的制备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紧要任务。既然放射性同位素是在原子堆或回旋加速器中照射普通原子得来的,若将普通有机分子同样地放在上述二种设备中,是否也能获得相应的放射性有机化合物呢?的确,有人试过,而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数吴阿富(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杭州310006)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但它们之间的反应机理略有不同:无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明确的电子转移,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而...  相似文献   

9.
早在1800年尼科尔逊(Nicholson)和卡尔利斯雷(Carlisle)就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电解过程,但是他們仍没有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上来。直到1847年柯尔别(Kolbe)用电解的方法使用机酸变成碳氫化合物,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电解合成反应。此后在这方面的进展是很快的,一系列的有机物被放置在阳极或阴极上来对它們进行电极过程的研究。目前用电解方法研究过的有机化合物已有数千种,其中的某些方法已經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結构的确定以及极譜分析等方面,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人們的兴趣。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有机物的电解合成也将成为有机物工艺中的重要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10.
QSAR即定量结构——活性相关,从研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入手,运用适当的描述符,选取合适的结构参数和理化参数,建立起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概述了进行有机物QSAR研究的必要性,QSAR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所形成的。光谱的波段范围是处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故又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1000—8000A范围的波段。其中波长在4000—8000A波段称为可见区;所谓可见光就是使人的眼睛有敏感的电磁辐射。紫外光区又可分为两个波段:波长在2000—4000A的范围称为近紫外区;波长在2000A以下的称为远紫外区或真空紫外区。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特性。实际上,分子的其他性能,如光学性质、电磁性质  相似文献   

12.
郁楠  侯召民  席振峰 《化学进展》2008,20(10):1515-1524
阳离子型金属有机化合物是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的活性物种,其结构与性质直接影响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四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深入研究也推动了对其他前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为数众多的中性及阴离子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相比,由于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合成与分离不易,阳离子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直到最近才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阳离子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催化烯烃聚合反应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有机和生物化学家对自然作战的战略一向只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推断,自从同位素的发现和应用以来,才算是有了可靠的情报员,本文的目的是要简单地介绍如何将这情报员转变得和它要混入的分子群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如何将示踪元素制备成各种不同的标记有机化合物,至于如何利用这些情报员探刺军情,如有机化学的反应历程,生物化学的新陈代谢,农业、医学、工矿等各方面的机密,各有专书介绍,本文不拟涉及。本文要谈到的限于有关(A)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碳与氢的同位素及其原材料是如何产生出来;(B)如何将这些原材料变成标记有机化合物;(C)如何提纯制备好的化合物并证明它确是所要求的那种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化学发光反应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几种主要类型,简单介绍了液相化学发光反应在环境保护、临床医学、制药工业,农药、有机合成、微生物以及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方面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eaching of new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some important revisions about teaching organic nomenclature suggested in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2017 were summarized. We propose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using the new principles of the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2017 to name the complex organ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氟化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理活性,在医学、农业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氟气直接氟化、Balz-Schiemann反应、亲核氟化、亲电氟化和自由基氟化等氟化反应的优缺点,旨在为相关有机氟化物的化学合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有机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冯波  章永化  龚克成 《化学通报》2002,65(7):440-444
综述了蒙脱石与有机物的相互作用,包括蒙脱石对有机化合物的分配吸附现象及原理;蒙脱石与有机阳离子的离子交换反应;蒙脱石与芳香性化合物的三种吸附的相互作用形式以及这种反应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文广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06,27(11):38-40
与无机物质的英文命名相比较[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仅要考虑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组成及数目,而且要反映出其中所含的官能团种类.  相似文献   

19.
20.
有机化合物的液相炭化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茂章 《化学通报》1990,(12):22-28,44
前言自然界常见的碳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结晶形式有金刚石和石墨,非晶态的过渡态形式则更多。金刚石系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正四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