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薄层层析法测定纤维素材料水解液中混合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用薄层层析测定纤维素材料水解液混合糖中单糖和各种多糖的含量,以硅胶G为固体吸附剂,以玻璃为支撑物,制成薄层析。以V正丁醇:V37%乙酸:V水=3:2:2为展开剂,以苯胺-草酸为显色剂,分离效果良好,可完成定性和定量分析任务。  相似文献   

2.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强烈致癌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例如在某些烟、酒、香肠、熏肉、粮食等食品中,以及制药厂排出的废水中皆可找到它。因此,鉴定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为食品检验、卫生防疫、病因研究、环境监测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分析项目。鉴定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常用试剂有三  相似文献   

3.
引言簿层层析(Dünnschicht-chromatographie)是最近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微量、快速和简单的层析法。它的操作是将吸附剂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然后按照纸上层析的操作方式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早在1938年俄斯迈洛夫(Ismailov)和希莱贝(schraiber)首先在显微镜载物片上涂布氧化铝吸附剂,以分离(?)剂中的物质。1949年迈哈特(Meinhard)和哈尔(Hall)也应用了相似的方式求鉴定无机离子,但是直到1951年克尔希内(Kirchner)等对这种方法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且测定了多种挥发油成分的 R_f 值。其后,斯塔尔(stahl)在1958年  相似文献   

4.
薄层层析法是近年来在分析化学中发展起来的微量、快速和简易的分析法。其操作是以玻璃板为载体,均匀地涂上所需要的吸附剂(如硅胶、淀粉、交换剂等),然后按纸层析的一般操作方式进行物质的分离、检定和测定。这一方法现在在有机分析中已成为有效的工具,这是由于该方法快速,灵敏度较高,操作简便,受温度及其他条件的限制较小,且与其他方法结合亦可进行定量测定所致。但到目前为止,在无机分析方面的工作还研究得很不够。本文仅就国内外关于薄层层析在无机分析中的工作作  相似文献   

5.
点样操作的好坏对于薄层层析有一定影响。例如点出的原点过大,往往在展开后呈现出的色斑大而不清晰,还会引起“拖尾”、“一条线”等毛病,给比拟值(Rf)的测定,混合物的分离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降低检出的灵敏度。一般要求点出的原点直径为1—2毫米。但用手持注射器点样,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尤其是点样体积较大时(例如我们在分析粮食中亚硝胺时每次点样100微升),要保持原点直径在1—2毫米就更困难了,为此,我们制作了注射器夹持器来代替手持注射器的点样方法。在分析粮食中亚硝胺时,曾用改进的方法点样七十余次。在实际应用中认为该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专门的点样仪器,国外也有报导,但装置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薄层层析法分离菊芋汁中低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层析法(TLC)分离菊芋汁中的低聚糖成分。固定相为硅胶板GF254,展层剂为V正丁醇∶V异丙醇∶V乙酸∶V水=7∶5∶2∶4,显色剂为苯胺(4 mL)-二苯胺(4 g)-磷酸(20 mL)(溶于200 mL丙酮中)试剂。该展层体系可用于快速层析分离菊芋汁中的混合低聚糖,经过两次展层可达到良好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分离稀土元素的薄层层析法中,展开剂的选择为主要研究课题。1964年,Pierce等用 P204进行稀土元素的薄层层析分离,可分离3—4个稀土元素。1976年以来,德国Specker等人用乙醚-四氢呋喃-?204-硝酸(100:15:1:3.5)在硅烷化的硅胶板上实现  相似文献   

8.
薄层层析法在表面活性剂检测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层层析(TLC)是一种简便的分离分析方法。适用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精制,定性和定量分析,也是表面活性剂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简述了薄层层析的测试方法、条件选择和发展趋势,并对TLC在表面活性剂检测和分析中的应用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两株真茵形成的融合茵株的有效性,以融合菌株和双亲本发酵液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取、离心、浓缩等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对真菌融合菌株发酵液成分进行分析.对比融合菌株与两株真茵亲本因降解能力的不同而使发酵液组分产生的差异,从而鉴别融合茵株形成的真伪.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中挥发性亚硝胺的薄层层析鉴定——二次展开光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亚硝胺与色素在光化学性质上的不同,提出了二次展开光解薄层层析法以检出粮食中的挥发性亚硝胺。 首先将亚硝胺与色素展开一定距离,然后用紫外光照射,使亚硝胺光解。当再次展开时,色素继续上升,从而使它们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1.
12.
Abstract

A screening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can be done in the field.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TLC densitometry can be done in a laboratory (or field van). A densitometer is needed for quantitative work by TLC. An Apple computer may be added to use as a computational device. Semi-quantitative results may be obtained by visual comparisons. Confirmations may be made by silver halide visualization on TLC. Dehalogenation with sodium biphenyl, chlorination with antimony pentachloride, or mass spectral confirmation may be u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possible of the derivatized positive samples.  相似文献   

13.
大豆磷脂组成的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国产硅胶板和二次展开的薄层色谱法,对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的大豆磷脂组成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大豆磷脂中11个重要组分的定性结果。用已知样品量的薄层光密度扫描方法建立了卵磷脂定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JPC – Journal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 – Modern TLC - Titanium as the pure metal or as commercial titanium alloy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entistry.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相似文献   

15.
蔗糖酯的薄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延科  张淑芬  杨锦宗 《色谱》2002,20(5):476-478
 以硅胶G板为固定相、甲苯 乙酸乙酯 甲醇 水 (体积比为 1 0∶5∶4 5∶0 2 )为流动相 ,研究建立了蔗糖酯薄层分析方法。在蔗糖酯上行展开后 ,用脲 磷酸 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显色 ,斑点呈蓝色 ,蔗糖单酯的Rf 值为 0 1 6 ,多酯的Rf 值为 0 38~ 0 93。在 70℃显色 2 0min的最佳条件下 ,蔗糖单酯的检测量为 2 5 μg~ 2 50 μg时 ,其斑点面积与其检测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归一法和外标法对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考察和认证 ,两种方法对已知单酯含量的S 1 570样品测定结果的t 检验结果分别为 |t| =0 62 7(<2 571 )和 |t|=1 1 2 3(<2 571 ) 。  相似文献   

16.
张丽芳  盛成德 《色谱》1999,17(4):413-414
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了二元羧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粉条中甲醛含量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Nash试剂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土豆粉条样品中甲醛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衍生试剂、衍生反应条件及衍生物的稳定性.Nash试剂柱前衍生,产物经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 250 mm,5μm)柱分离,采用可变波长扫描紫外检测器(VWD)检测,检测波长412 ...  相似文献   

19.
Two-dimensional TLC with judiciously chosen solvent systems that differ in pH values is propo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triterpene glycosides in plant extracts (mono- and bisdesmosidic, acidic, sulfated, acylated)  相似文献   

20.
JPC – Journal of Planar Chromatography – Modern TLC - This review encapsulates the work which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during 1995–2015 on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as the mobi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