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宜民 《化学教育》1991,12(3):36-37
NH3、HCl等气体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现在,向大家推荐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控制的喷泉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
焦钟园 《化学教育》1980,1(5):39-39
以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成氨演示实验所用的装置一般比较复杂,准备工作很费时间,操作也很床烦. 我们设计一个简易装置,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沈克明 《化学教育》1987,8(2):43-43
取一支15×150mm 具支试管,在喷灯上将底部吹一直径为2mm 的小孔,用带单孔橡胶塞的尖咀玻璃管塞紧具支试管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不小于100毫升的注射器收集氯气,再用止水夹夹住注射器连接的橡胶管,将橡胶管连接通氯气的玻璃管。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后基本达到了装置简单,操作迅速可靠,现象明显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一、装置如上图。用导气管的水平部分兼作催化氧化室。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微型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中杰 《化学教育》1996,17(8):33-33
取一直径1cm的T型管,将两边直管利用酒精喷灯烧熔弯曲成锚形管,如图所示。将一不带乳胶头的滴管插入中间竖管。取5号废电池的碳棒两根分别插入锚形管的两边。利用该装置可做下面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张艳 《化学教育》2013,34(8):63-63
对铜锌原电池实验所用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原电池实验中盐桥制作的烦琐和应用不便,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跃恩  赵扬 《化学教育》2011,32(2):65-65
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过,由于所用原料NH3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喷泉装置大多繁琐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手做此实验,成为一个难题。鉴于此,教学通常采用由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在下面观察的方式完成。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采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喷泉实验装置,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方便地在课堂上亲手做喷泉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实验本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针对柱色谱装置在样品分离过程中,存在的分离时间长、添加洗脱剂繁琐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组装。采用自来水作为恒压流体,利用自制平衡器调节体系内的压力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样品分离时间短;添加洗脱剂方便,不需要拆装仪器,可连续进行样品洗脱,分离谱带清晰,洗脱均匀,分离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种通用的微波化学合成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6年以来,微波加热应用于化学领域已获得重要进展,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加热有许多特点.首先,微波加热是内源性热源,是就地产热方式,与传统上热源均在反应物外 ,热量依靠传导、对流或辐射逐步由表及里传入反应物内部根本不同.微波加热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选择性,对各种非极性介质(如多种高分子材料,各种气体)微波很难对它们加热. 因而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容器,对微波是"透明的",基本不发热,只是容器内的反应物才受微波作用而发热.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备有二台恒流泵用于连续性地驱动阴极液和阳极液,备有二根连接于计录仪的电极用于测定反应管两端的电压。用0.005mol.L^-1CoCl2和0.01mol.L^-1NaOH(同时含有0.1mol.L^-1背景电解质(KCl)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了这一装置。结果表明:(1)能很好地避免电解时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2)在单根凝胶柱上可进行多  相似文献   

11.
1.选择一根长15—20厘米,直径为6—8毫米的薄壁玻璃管,将它洗净、烘干,在酒精焰上将一端拉成尖咀并且封闭。2.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切取豌豆粒大小的一块或两块,迅速装入玻璃管中,并使其位于距玻璃管尖端3—5厘米处。3.用酒精灯微热钠块所在处的玻璃管,待钠熔化后,轻轻一振,液态钠即进入玻璃管的尖端。  相似文献   

12.
刘宝国 《化学教育》2009,30(12):75-76
利用废试管制作简易、绿色环保的化学仪器和装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树立废物再利用的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谭燮昌 《化学教育》1990,11(3):33-33
当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会急速燃烧,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形成爆炸。哈尔滨亚麻厂的爆炸惨案就是一例。教材中有这方面的知识点,但没有安排实验。  相似文献   

14.
谢堃君 《化学教育》1982,3(3):38-40
在教学中常用的合成氨装置一般比较复杂。要演示一次实验,不但准备工作量大,而且各部分装置内的空气也难以排净,有可能引起装置爆炸的危险。近几年来,我们对这一实验装置、催化剂的选择、氮气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王家斌 《化学教育》1983,4(3):38-39
截取玻璃管(内径23毫米左右,长约110毫米)一段,两端各配一单孔橡皮塞,孔中各插入一根一端带尖的铁棒(或用铁钉),使两个铁尖之间的距离为30毫米左右,然后按图所示将管装在托架上。用蒸馏水将碘化钾-淀粉试纸和品红试纸湿润后,分别贴在玻璃管内壁的两端。  相似文献   

16.
陈祖兴 《化学教育》1985,6(1):25-26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消除反应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在现行的实验教科书和课堂演示实验教材中,这类反应的实验安排极少。  相似文献   

17.
郭松山 《化学教育》1983,4(1):41-43
由于官能团羟基的位置不同,正丁醇、仲丁醇在重铬酸钾酸性溶液中氧化,所得产物和反应速度不同。通过观察试液颜色变化,可鉴定羟基官能团的位置。因为官能团的位置的不同,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原子间借共有电子对而结合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根据海特勒-仑敦(Heitler-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结果的推论,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于电负性相等或相近的二原子中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相互偶合的结果。形成共阶键后,两原子间发生电子云的重迭,重迭程度愈大,所形成的共价键也愈稳固。应用上述共价键的量子力学理论,可以对共阶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等特点以及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形作出满意的解释。因此,共价键的量子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郭松山 《化学教育》1980,1(3):36-39
Gomberg在1900年发现了三苯甲基自由基,奠定了自由基化学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演示了几个自由基反应的实验,效果较好。三苯甲基的生成Gomberg为了合成六苯乙烷,用三苯氯甲烷和锌粉反应,结果得到三苯甲基。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备有二台恒流泵用于连续性地驱动阴极液和阳极液,备有二根连接于计录仪的电极用于测定反应管两端的电压.用0.005mol·L-1CoCl_2和0.01mol·L-1NaOH(同时含有0.1mol·L-1背景电解质KCl)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了这一装置.结果表明:(1)能很好地避免电解时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2)在单根凝胶柱上可进行多次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3)不论是在实验进行中还是在实验后都能很方便地测定沉淀区带的长度;(4)能节省大量的阴极液和阳极液;(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