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重态氧化学VIII.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光敏化产生单重态氧的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研究类卟啉稀土配合物([CO2H-APPC)Gd]Cl2)光敏产生单重态氧的II型机制。利用2,2, 6, 6-四甲基哌啶(TEMP)对单重态氧的捕捉, 测定所生成的氮氧自由基的ESR信号, 经加NaN3和CD3OD的实验, 证实了([CO2H-APPC)Gd]Cl2)光敏作用可有效地产生单重态氧, 并观察到在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 随着光敏剂浓度加大, 生成的单重态氧也增加, 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稀土离子配合物产生单重态氧的差别。结合氧的消耗和氮氧自由基的ESR线宽变化对氧浓度的依赖性, 证明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光敏化生成单态氧的II型反应在光动力光疗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重态氧化学VIII.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光敏化产生单重态氧的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研究类卟啉稀土配合物([CO2H-APPC)Gd]Cl2)光敏产生单重态氧的II型机制。利用2,2, 6, 6-四甲基哌啶(TEMP)对单重态氧的捕捉, 测定所生成的氮氧自由基的ESR信号, 经加NaN3和CD3OD的实验, 证实了([CO2H-APPC)Gd]Cl2)光敏作用可有效地产生单重态氧, 并观察到在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 随着光敏剂浓度加大, 生成的单重态氧也增加, 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稀土离子配合物产生单重态氧的差别。结合氧的消耗和氮氧自由基的ESR线宽变化对氧浓度的依赖性, 证明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光敏化生成单态氧的II型反应在光动力光疗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重态氧O2(a1△g)是迄今唯一能用纯化学反应高效产生的具有长寿命的亚稳激发态分子.为了考察提出的用两个O2(1△)能量汇集反应生成氧第二单重激发态O2(b1∑+g)以实现近可见短波长化学激光方案的现实性,设计和实验了一个氯流量为3~10 mmol/s的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JSOG).考察了三种具有不同孔径和孔数目的喷头、氯气流量和脱水冷阱温度等对JSOG出口的O2(1△)浓度、O2(1△)分压、氯利用率及水蒸气含量的影响.发现用聚氯乙烯管作冷阱时,最佳冷阱介质温度为-140~-150℃,对此提出了O2(1△)表面脱活与脱水互相竞争的解释.在最佳条件下,可将O2(1△)气中水分压降低至4 Pa,这一结果是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对单重态氧的猝灭作用。实验证明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在甲醇中猝灭单重态氧的总速率常数K~A分别为2.51×10^7和7.19×10^6mol^1.dm^-3.s^-1, 其中化学猝灭的速率常数k~r分别为1.27×10^7和9.82×10^5mol.dm^-3.s^-1, 相应的半猝灭浓度β值为4.6×10^-3和1.6×10^-2mol.dm^-3。这是一类有实用价值的高效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单重态氧化学VII. 迷迭香中主要抗氧化成分对单重态氧的猝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对单重态氧的猝灭作用。实验证明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在甲醇中猝灭单重态氧的总速率常数K~A分别为2.51×10^7和7.19×10^6mol^1.dm^-3.s^-1, 其中化学猝灭的速率常数k~r分别为1.27×10^7和9.82×10^5mol.dm^-3.s^-1, 相应的半猝灭浓度β值为4.6×10^-3和1.6×10^-2mol.dm^-3。这是一类有实用价值的高效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以来,双光子敏化产生单重态氧的三重态光敏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双光子三重态光敏剂对肿瘤组织的近红外激光和红外激光的光动力治疗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分析了近些年已报道的双光子三重态光敏剂种类,如疏水性、水溶性等不同的敏化剂;介绍了可以根据分子的激发态性质、利用化学手段对双光子三重态敏化剂的性质以及光敏产生单重态氧的量子产率进行调控;概括了双光子三重态敏化剂的相对和绝对双光子横截面的测量方法;总结了双光子三重态敏化剂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双光子三重态敏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几种金属酞菁光敏产生单重态氧和超氧负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它们产生1O2的能力与中心金属的电子结构有关,取决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顺序如下:Zn>Ga>Cu>H2>Al>Co。产生O2·-的能力不仅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有关,也与激发能和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其顺序如下:Ga>Al>Cu>Zn。还研究了酪氨酸与镓酞菁激发态相互作用,酪氨酸猝灭镓酞菁荧光。在除氧条件光激发下,酪氨酸猝灭镓酞菁的激发三重态发生电子转移,检测到GaTSPc-在560nm处的瞬态吸收,在氧的存在下进一步反应生成O2·-。 相似文献
8.
在“血卟啉衍生物”(HPD)[1]肿瘤光动力疗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化学家们证明了临床使用的HPD制剂并非原意义上的血卟啉衍生物,而是一种复杂的卟啉混合物[2],其中血卟啉(HP),羟乙基-乙烯基-次卟啉(HVD),原卟啉(PP)约占总量的80%,Dougherty等分离得到其余20%未知结构羧基卟啉,认为此为HPD的有效成分,经进一步分析测定其主要成分是二血卟啉醚(DHE)[3]。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ESR方法研究了类卟啉稀土配合物[(CO_2H-APPC)Gd]Cl_2的光敏反应.用4-hydro-tetramethylpiperidine-N-oxide radical(4-hydro-TEMPO)作探针,通过对其消自旋的作用,证实[(CO_2H-APPC)Gd]Cl_2光敏反应中有阳离子自由基[(CO_2H-APPC)Gd]~(+)产生,加入还原剂可促使[(CO_2H-APPCGd]~+生成.经由5,5-Dimethyl-1-pyrroline N-oxide(DMPO)对超氧阴离子(O_2~-)和羟基自由基(·OH)的自旋捕捉及对该自旋加合物[DMPO-O_2~-]和[DMPO-OH]的ESR测定,证实有O_2~-和·OH产生,并用SOD清除O_2~-和甲酸钠清除·OH的实验,进一步证实O_2~-和·OH的产生.上述结果说明[(CO_2H-APPC)Gd]Cl_2光敏反应存在着产生[(CO_2H-APPC)Gd]~+和活性氧自由基的Ⅰ型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单扫示波极谱法研究了红景天和丹参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由Fenton反应生成,用自旋捕集剂苯基叔丁基氮酮(PBN)捕捉生成的OH,以单发示波极谱法检测自旋加合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种不同过渡金属络合物对单重态氧的猝灭问题。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络合物猝灭单重态氧的能力主要和络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有关。能形成平面四方形结构的络合物由于中心金属原子易于和1O2分子相接近因而具有强的猝灭1O2的能力,反之形成四面体形结构的络合物则猝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用竹红菌甲素匹配高压钠灯光敏氧化龙脑烯醛,高产率并有立体选择性地获得反应主产物,α-(2,2-二甲基-3-亚甲基-4-羟基-1-环戊烷基)乙醛。反应具有协同的“ene”反应特性。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被龙脑烯醛的分子构象,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烯丙基氢的轴向定位所控制。羰基同环戊烯基的相互隐蔽的分子构象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氧的浓度超过正常值会引起毒性效应。超氧负离子基(O_2~(?))作为生物体内代谢产生的一种活性中间体,在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其专一清除剂后,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对 O_2~(?)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和癌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OH、~1O_2和 HO_2等也是高活性的物质,有人认为在研究 O_2~(?)的毒害效应时,不应忽视这些由 O_2~(?)可衍生出来的活性氧。为阐明 O_2~(?)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还需对 O_2~(?)化学作更多更深入的基础工作。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重要的有生化意义的化合物,已有许多关于槲皮素氧化反应的报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竹红菌素自敏光氧化反应的机制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竹红菌素通过自敏光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它可以放出1O2回到母体化合物,也可以转化为稳定的氧化产物,我们用活泼的单重态氧的接受体捕获到了体系中放出的1O2,用吸收光谱的变化证明过氧化物回到了母体化合物。文中还用猝灭实验证实此自敏光氧化反应除涉及1O2机制外,还有其它机制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H2O2是一种绿色的化学试剂,常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光催化、电催化以及催化剂催化等手段开发了许多原位生成H2O2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方法.而在这些基于催化反应生成的H2O2的非均相芬顿或类芬顿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或剪切面经常会发生物质吸附、H2O2的生成与活化以及活性氧物种(ROS)的生成等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过程和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多数研究并未对此给出清晰的解释.一般来说,不同ROS在水溶液中的氧化性、寿命和扩散距离不同.例如,·OH的氧化性非常强(2.80 V),但寿命短(<1×10-6 s),因而扩散距离非常有限,若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生成便无法扩散到溶液中;而1O2的氧化性相对较弱(2.20 V),寿命较长(2×10-6 s),扩散距离较长,可扩散到溶液中(固液界面处)去氧... 相似文献
19.
[2,3’-联-1H-吲哚]-3(2H)-酮衍生物(1a~1c)在甲醇中的单重态氧反应给出溶剂捕捉产物4,后者在分离过程中脱去甲醇分子生成5。考察了标题化合物分子中二氢吲哚酮结构单元以及吲哚结构单元在单重态氧反应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