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吴好 《物理通报》2015,(2):114-116
对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该题没有正确选项,并对命题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鹏 《物理通报》2015,(3):128-129
变压器模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模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它在2014年7套高考试题中出现,它可以综合交流电发电机、有效值和远距离输电等电学问题.2014年新课标Ⅱ卷第21题就是一道典型的电学综合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二极管、交流电路和变压器工作原理的综合分析能力.但笔者发现本题在网上和出版物中均出现了一些错解,于是就该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习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循迹溯源,弄清楚题目的来路,然后思考题目的解题思路,最后展望题目的考查出路.以“2023年高考江苏卷物理第10题的教学”为例,展示了物理问题解决的多元化,突出了一题多变,最后通过对该问题的化归,强化一题多用,揭示该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1理综物理试题的总体评价 2006年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与2005年相比,试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其中选择题和计算题难度有所下降,实验题难度基本持平.试题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保持较稳定的方面有:(1)试卷形式保持稳定,选择题仍为不定项选择,选择题量仍为8个题,每题分值为6分,主观性试题的题量仍为4道题,分值为72分,物理学科总分数为120分,占理综分值的40%.(2)考试内容保持稳定,试题能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设计,考查的知识较全面,强化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3)试题的变化,计算题题干表述更精炼更新颖.  相似文献   

5.
由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第14题的轻绳连接体模型引入,谈同卷第9题中处理轻质绸带连接体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出变式迁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邱刚  黄晏 《物理通报》2010,(2):61-64
1总体评价 2009年高考江苏卷物理在试题结构和题量等方面都与往年类似,但稳中有新.各大题的分值与2008年完全相同.其中选择题共31分,占百分比约25%;实验题共18分,占15%;三个选修模块中,每个模块均为12分,对每个考生来说只须做两个模块,共24分,占20%;计算题47分,约占40%.全卷阅读量适中,题目交待清晰,无文字障碍.另外相比2008年,  相似文献   

7.
李清明  苟在林 《物理通报》2017,36(11):113-117
高考物理力电综合题历来是学生感觉很困难的题, 教师也时不时在这些题上出问题, 由此就2 0 1 5年高 考四川卷第1 0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命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丁骏 《物理通报》2016,35(11):101-103
2 0 1 6年江苏高考卷力学实验题的命题方式体现了创新理念, 从试题设置和提问中得到两点启示. 结合 高中物理实验室装备的仪器, 对题中所给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在部分数据设置、 实验的可操作性、 精确性、 系统 误差上存在一些疑惑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20 1 6年高考全国卷 Ⅰ 物理电学实验题实验情境较新颖, 考生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和题目条件正确理解 实验原理, 才能对该题迎刃而解. 从详细解读该题的实验原理出发, 阐述如何攻破该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考题一直以严谨著称,但有个别好题经过推敲可能也会有瑕疵.例如,2008年高考海南省考查了斜面上滑块的摩擦力方向的多解,2010年又考了相似题,可答案均不够严密.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何崇荣  魏勇 《物理通报》2012,(7):112-113
文献[1]和文献[2]都对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5题做了分析,笔者对两文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鹏伟 《物理通报》2016,35(4):89-93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物理试题与2014年相比较,考查内容在立足主干内容上有较大变化,在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知识和突出能力方面呈现"3个特点",高质量的旧题翻新、高水平常规题改编"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3.
2015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单选题的第5题是一道灵活度较高的问题,方法性较强,本文提出处理这种问 题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2014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第5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高本 《物理实验》2004,24(10):42-44
2004年全国理综试卷中有5道涉及力与运动关系的试题,构思奇特,设计巧妙,情境各异,不落俗套.其中,有两题与实际紧密相联.这5题共计67分,占整个物理分值的一半有余.解答力与运动关系的核心知识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显然,高考突出了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本文就此浅析。  相似文献   

16.
王文涛  龙玉梅 《物理通报》2012,(12):122-123
2012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每年的压轴计算题总会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关注.新课标物理卷压轴题是一道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综合题.在参照考试中心公布的标准答案的基础上,笔者对这道题的解法做了认真的研究.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了比标准答案更简  相似文献   

17.
智能自动组卷方法是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不同的智能组卷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因此,在大学物理试题库管理系统中编程使用遗传算法、分段随机抽取法、回溯试探法进行组卷实验,并比较组卷成功率和组卷时间。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组卷的成功率最高,达到90%以上,次之为回溯试探法,介于85~90%,分段随机抽取法最低,在70~80%;使用遗传算法的组卷时间最少,组卷速度最快,其组卷速度随试题库题量的变大而更为显著地快于分段随机抽取法和回溯试探法,当试题库题量达到1000题时,遗传算法的组卷时间约为分段随机抽取法的2/3,仅约为回溯试探法的1/5,回溯试探法组卷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8.
余胜军 《物理通报》2017,36(10):98-101
2 0 1 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 Ⅰ 第2 1题, 考查常规的三力动态平衡问题, 但是在用常规的正交分解法或者 矢量三角形方法解决此题时, 却会遇到较大的麻烦. 用多种方法解答了此题, 并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马顺存 《物理通报》2021,(3):131-132,138
高考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本文用3种方法对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第18题从不同的思路进行解析,寻找到解答此题的最佳方法,最后对解题的思路进行了分析总结.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陈新  何大江 《物理通报》2005,(11):55-57
电学实验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则是电学的一个经典实验,其实验方法多样,实验电路变化多端.2004年全国卷Ⅲ中的试题是用定值电阻和电压表测,而今年的全国卷Ⅰ则是用伏安法测,试题与常见伏安法所不同的是设置了理想电压表量程小于电源电动势,电流表有一定内阻这些条件.其形式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真正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考查了实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一道较为成功的从陈题改造而来的实验新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