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校正变换矩阵法识别掺伪食用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食用油中脂肪酸、甾醇以及生育酚含量,应用校正转换矩阵法对花生油掺伪进行了定量检测。用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对棕榈油、菜籽油和棉籽油掺入到花生油所得到的27个二元和6个四元人工合成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对从市场上购得的5种花生油进行了测定,其中一种是由菜籽油假冒的花生油,另一种为掺入花生精油的棕榈油。  相似文献   

2.
结合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与偏最小二乘法(PLS)提出一种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新方法,对芝麻油进行真伪鉴别,并对掺伪品中掺假比例进行定量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857个样本的脂肪酸色谱数据进行分析,优选主成分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向量。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LSSVM,构建芝麻油掺伪鉴别的两级分类模型,同时运用PLS建立掺伪芝麻油中掺伪油脂的定量校正模型,两级分类模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7%,定量分析模型的平均预测标准偏差(RMSEP)为3.91%。结果表明,本方法的鉴别准确性和模型泛化能力均优于经典的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可用于食用油脂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食用油质量的准确鉴定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植物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油样品经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皂化后,硅烷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植物油中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4种植物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各植物甾醇衍生物的质谱特征和断裂机理。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靠,检出限为0.01 g/kg,用于植物油样品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正化学源-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有机锡化合物残留的方法。食用油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溶解后,经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目标馏分用四乙基硼酸钠进行衍生。采用基质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在20~2000 μg/L范围内,7种有机锡化合物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定量限为0.3~1.2 μg/kg。对芝麻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在0.05、0.10、0.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7种有机锡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6.2%~103.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5%。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有机锡化合物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在线水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分析了20余种常用食用油与非正常食用油样品。将1μL(3 mg/mL)油脂样品与2μL衍生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25%甲醇溶液)加入裂解器,在350℃下,油脂加水分解瞬间衍生化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基于气相色谱图上分离鉴定到的10个共有峰的相对强度,建立了食用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即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合格食用油和非正常食用油样品的色谱图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较好的区分合格食用油与非正常食用油样品。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双内标定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脂化衍生后,通过HP-88毛细管柱(100 m×0.25 mm×0.20μm)分离,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的条件下,植物油中46种脂肪酸成分在39 min以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利用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根据定量离子的峰面积,采用内标法定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同时对亚麻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进行6次测量,结果的回收率为99.1%~101.6%,变异系数均小于4.00%。将本方法应用于市售样品分析,结果证明这些食用植物油完全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同时衍生化GC-MS法测定血浆中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微波能对样品进行加热, 以H2SO4 - 甲苯- 甲醇体系作衍生化试剂, 在消化的同时对血浆中的脂肪酸进行衍生化, 然后用GC- MS 法测定血浆中脂肪酸。 对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消解及衍生化试剂等条件进行了优化, 测定结果较好。该法整个消化及衍生化过程只需2 min , 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 特别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微波消解同时衍生化GC—MS法测定血浆中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利用微波能对样品进行加热,以H2SO4-甲苯-甲醇体系作衍生化试剂,在消化的同时对血浆中的脂肪酸进行衍生化,然后用GC-MS法测定血浆中脂肪酸。对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消解及衍生化试剂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结果较好。该法整个消化及衍生化过程只需2min,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特别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偏最小二乘法测定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偏最小二乘法(PLS)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相结合,对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进行无损非破坏定量分析.建立了最佳的数学校正模型,比较了样品中3种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和咖啡因)同时测定和单独测定时的主成分数对PL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预测了未知样品。3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和单独测定建立的PLS模型具有相同的主成分数,PLS预报浓度与参考浓度具有相近的标准偏差,说明用PLS法同时测定3种组分的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透射法对乙醇混合燃料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其中乙醇体积分数为84.5%~98.2%,汽油体积分数0~15%;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模型,乙醇含量NIR模型校正集测定系数(R^2)为0.9969,模型校正集标准差(SEE)和预测集标准差(SEP)分别为0.23和0.38,汽油含量NIR模型校正集测定系数为0.9939,模型校正集标准差和预测集标准差分别为0.38和0.39,对含量较小的干扰物质丙酮预测结果也理想;近红外和多元校正技术可作为乙醇混合燃料中成分含量测定简单、快速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