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制订、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中数学课程的十个基本理念,其中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样三条。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设计一些具体的数学教学实验来体现这三条基本理念。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操作和教学后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大学开设“数学实验”必要性,介绍了我校首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一些情况,提出了今后开设“数学实验”课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1新教材“函数”一章体现了课改新理念新教材“函数”一章(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审定通过·必修)与试验修订本(2000年版必修)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1)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映射”中的一一映射,“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中的函数的奇偶性.(2)调整了一些内容.原教材中,“映射”作为独立一节放在本章的开始,新教材把它列为第一节“函数”的一部分,且安排在函数的概念之后;原教材中“函数的表示法”仅作为“函数”一节的一部分,新教材将其独立成节;原教材阅读材料中的“对数和指数的发展史”,新教材调整为“对数的发展史”;新教材中将…  相似文献   

4.
“二期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这些观点,使笔者改变了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本文将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例说明一些做法,阐述一些教学心得.笔者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突出课程的理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证明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的基础上,讲授直角三角形的另两个性质,为初三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体…  相似文献   

5.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根据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我省一些部门和单位,组织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数学工作者,在继续深入推广应用“优选法”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正交设计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臧华 《数学通讯》2002,(13):15-15
怎样构造一个命题的非是数理逻辑用语一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下面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突破难点的几点方法 .1 否定词分析 抓住否定词 ,建立一些固定的求非模式 .首先 ,必须掌握命题中常用的一些互为否定的词 ,如“等与不等” ,“是”与“不是” ,“小于”与“不小于” ,“任意一个”与“存在一个”等 ;掌握一些互为否定的关系 ,如“对 x∈R ,具有性质 p”与“ x∈R ,不具有性质 p” .其次 ,了解全称量词的一些等价说法 ,如“任意” ,“所有” ,“一切” ,“每一个” ,“任意一个” ;了解存在量词的一些等价说法 ,如“有些”、…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 ,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分不清一些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等等 .产生这类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懂这些问题中的数学语言的含义 ,特别是不理解数学语言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的重要作用 .对于在初中阶段如何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文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意加强练习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常常忽视数学语言中的某些字或词 ,例如在学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理时 ,学生常把“两组”当作“两条” ,把“对边”看作“边”…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  刘爱国 《大学数学》2005,21(6):11-1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1—1和2—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发现一些参考资料上在解答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联结的命题时,出现一些错误答案.下面抄录原参考资料上的题目及其解答,并剖析其中错误的原因,同时给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可靠性统计分析中“倒挂”数据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贮存可靠性中,经常会出现“倒挂”数据.本文讨论了“倒挂”数据的处理方法.在合适的数学模型下,用Bayes方法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从数学竞赛的角度,结合一些竞赛试题,探讨证明分式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 1.构造“零件不等式”,以便化异分母为同分母思路通过放缩,将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从而构造出了一些“零件不等式”,最后,将这些“零件不等式”相加,即可得出原不等式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1”的妙用     
“1”是一个最基本的数,在数学中若能适时巧妙地用上“1”的一些代换,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浅谈“1”的一些妙用.  相似文献   

13.
一、从李善良博士论教学“雅”的高境界说起,最近研读李善良博士著作,其中李老师在论述“教学是最美的艺术”时,提出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并从简雅、淡雅、清雅、净雅、松雅这些角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引发笔者一些共鸣,比如,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简单出发、由易到难、深入浅出;要重视数学本质的揭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不是在一些形式化的情境上“抢眼球”;对一些解题的思维过程可讲清说透,而不是弯弯绕,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数学课在一些细节上要不断“清洗”达到清净状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如鱼游水,不要过分拘束,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发展状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五雅”追求谈一些所思所想,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 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二十世纪以来数学科学本身的巨大发展,以及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等诸原因,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中学数学现代化”的浪潮,简称“新数”运动。美国《统一的现代数学》试验课本(下面简称《课本》就是“新数”运动的产物。 在六十年代末,《由美国的一些数学家,中学数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授成立了一个名叫“中学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一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学素质”还有不同理解。有些同志认为,“数学素质”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严格推理的习惯。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全面。数学素质必需包括应用,特别是能够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也常听到一些同志的反驳,认为“强调应用”是实用主义,短视行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于思维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涌现出一批以“导学案”为代表的能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便利的教学“抓手”.“导学案”,以问题引领教学,让知识和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生成.文1中呈现的导学案例,结构清晰,思路严谨.笔者将这节“导学案”与一些同题“导学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文1的“导学案”中不仅关注学生对新知生成和应用的过程的体验,还特别注重数学认知共性方法的体验.在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1中“导学案”的亮点,同时适度调整案例中的教学细节,这则“导学案”的教学应用是应该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的.现将笔者阅读该文后发现的“导学亮点”及一些建议呈现如下,希望能给您的“导学案”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十七 数学放大 课间时,我最喜欢和宰予、子路一起在走廊上玩。子路胆子大。宰予爱捣腾,他们常常带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桌“研究”。自从加入了这个“小团伙”之后,我可算是知道了什么叫“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8.
数学研究与评论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载了高益明的Jacobi和Gauss—Seidel迭代法收敛性的判定”一文。(以下,简称此文为“高文”)我认为,“高文”定理5和其他一些命题有误。现说明如下。 给定线性代数方程组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在“启发探索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人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启发探索型教案 学案”(称之为双案法),较好地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作者对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一些探索.1 “启发探索型学案”的理论依据所谓“数学学案”,是教师  相似文献   

20.
孙浩 《中学数学》2021,(1):27-28,32
最近在“一师一优课”平台上观摩学习了一些“省优课”,这些课录制精美,过程完整,且多是各地赛课的优秀课录像,收益较多,然而也有少数“优课”在情境创设上略显冗长,或过分偏重于所谓“生活现实”的情境创设,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先摘录几个情境创设的案例并简评,最后谈谈对数学情境创设的一些认识,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