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将连载"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系列文章.本课题是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数学科的子课题,课题编号:HBGZ—SX001.课题组认为:课堂有效教学由教学的诸多环节组成,若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有效的,则整个课堂教学有效.课题组对课堂有效教学的部分重要环节(如课堂引入、课堂提问、例题设计、作业设计、课堂小结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2.
唐永  赵斌 《中学数学》2009,(8):11-13
条件概率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新增内容,如何把握这一内容的教学,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执教过条件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条件概率"这一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遇到具体问题时,因分不清是P(B|A)还是P(AB)而经常出错.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条件概率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举办的初二年级数学"课题学习"研究课教研中,笔者执教"课题学习"研究课"心率的调查",给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感慨很多,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及评析整理记述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一、活动准备(一)知识准备通过上网了解,查阅资料,采访老师和医务工作者等途径,获得心率概念、心率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心率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等相关知识.(二)实践准备1.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陈雪梅  刘红 《数学通报》2013,52(4):41-43
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中,课题主持人章建跃博士提出,有效改进课堂教学要基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以下简称三个理解).在进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好三个理解的重要性.1理解数学,突出函数主线  相似文献   

5.
黄桂君 《数学通讯》2012,(12):17-20
1问题的提出在扬州市2011年度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中,有一项活动是千名骨干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研究"展示,对象为全市在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形式为以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评比和说课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笔者选择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比较"这个课题参加了  相似文献   

6.
张颖 《数学之友》2022,(6):45-47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维度的核心要素,而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结合PCK内涵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解析,能够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认识概念教学的学科教育价值,发现课题和课题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现实,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学者Shulman,L.S.(1986)提出的,它是由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成的,其本质是教师如何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兴趣、能力来组织、表达和调整具体的课题、问题或论点,以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1][2].结合数学学科剖析PCK,即为Mathemat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MPCK).本文以两个教学案例为载体,从教师"如何呈现学习内容"和"如何了解学习情况"两方面对比分析优秀教师课堂MPCK的特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更明了优秀教师的"优秀"所在,而且可以更清楚优质课堂教学的"优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是许多教师在探索的课题.下面介绍本人在"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与分析研究中涉及的设置数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年前,我参加区教学比赛,课题是"数学归纳法",写了文[1].最近又有机会进行公开教学展示,课题是"归纳一猜想一证明",这是上海市高中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第八章<数学归纳法>中的第一节内容,其学习重点包括数学归纳法.翻阅过去的有关资料,查阅了文[2]、文[3],发现自己的认识与先前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再谈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杨仁宽男,1958年10月生,湖北恩施市人,198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现任教于广东省示范高中——广州市从化中学.是省数学会和省教育学会会员、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曾任(长春)《数学大世界》执行编委、(北京)《发现》杂志理事、(河北)《学周刊》特约编委、(北京天利)《高考研究》指导委员,是广州市中学第十三届特约教研员.2004年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5年竞岗为完全中学教研处主任,2006年评为广东省数学特级教师.“双向性目标+渗透思想方法”式特色教学,学生很喜欢,成效很显著,竞赛成绩优异.参与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研究并结题(课题编号:CTE050103-032),主持“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7050283)的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交流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参与广州市课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数学概念课的特征与教学原则》获广州市优秀成果一等奖,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在《中学数学》《高中数理化》《中学数学月刊》《数理天地》等16种...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2011年版)[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资助课题《基于积累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正是从积累数  相似文献   

12.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2 0 0 0年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基础知识是指 :高中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把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纳入基础知识的范畴 .因此 ,探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 ,也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九五期间开始 ,武汉市开展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题研究 (课题简称为MTM) .该课题的核心任务 ,是把数学方法论的思想、精神和原则物化为课…  相似文献   

13.
课题:正多边边知圆教学目的: (1)在正确理解正多边形的定义基础上,掌握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2)通过本课定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讲解定义 1.阅读课文: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正多边形和圆。什么叫做正多边形呢?〔要求同学通过阅读课本(P_(52)-P_(53)顺5行)来回答。〕 2.提问:(1)什么叫做正多边形?(学  相似文献   

14.
一、一节公开课引发的问题2014年9月下旬,六安市一位G教师在一所薄弱学校(生源基础普遍较差)开设了一节高中数学公开课,课题是"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G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托以下三个例题展开.例1(人教A版教材例题)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例2(人教A版教材例题)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的四大领域之一,希望借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但很多教师认为,课题学习难以操作、费时费力,更难以考查,因而在教学实施中简单地跳过;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课题学习的意义,但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同时又没有外在的指导,因而也忽视了课题学习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陈敏  吴宝莹 《数学通报》2012,51(8):27-30
行动心理学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脑袋决定手脚",人们在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下,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定位,产生不同的行动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数学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同一课题在不同的教学取向下,会有不同的定位,从而选择不同的设计路径,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1数学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1.1数学教学设计的取向教学设计的取向一般指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这里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双基",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参加一次地市级中学"赛课"活动中,笔者对其中课题为"对数的运算性质"的两节课给予了特殊关注.活动结束之后,笔者收集了相应的课堂视频实录,进行了深入研析.1指导教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样教",具体而言是指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以  相似文献   

18.
1 何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比较而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要比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困难得多.所谓"整合"不是把数学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支持数学教学.因此,必须考虑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才能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19.
陶维林 《数学通报》2001,(11):13-15,12
高一新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增加了“研究性课题” ,学校也把高二的 4节数学课改为 5节(每节 40分钟 ) ,其中一节规定要上“研究性课题” .没有教材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一切“摸着石头过河” .想把它上成一般的数学课来“提高成绩” ,学生又不依不饶 ,并且异口同声地要求到电脑教室去上 .好在同学们都熟悉《几何画板》(计算机应用软件 ) ,就到电脑教室去 .下面是一次“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过程 ,写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并就“研究性课题”谈一些个人认识 .错误之处 ,敬请指正 .1 第一节课课…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内容多,时间紧",许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上不肯多花时间,导致对概念的本质内涵及外延理解不透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有效地实施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变式教学"是提高数学概念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变式比较中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一、变式和概念性变式 变式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和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以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变式教学是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概念、定理、习题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