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通过紫罗兰酮与(取代)苯甲醛反应合成了紫罗兰酮基双查尔酮,然后经与氨基硫脲缩合得到一系列未见报道的新型含紫罗兰酮、查尔酮及氨基硫脲3种优势结构单元的杂化体,它们的化学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及质谱(MS)等测试技术所证实。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初步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乳腺癌细胞(MCF-7),肝癌细胞(Hep G2),肺癌细胞(A549)),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化合物展现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3a与3b对MCF-7细胞展现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半数致死量(IC_(50))值分别为10.83和7.62μmol/L,化合物3e对A549细胞显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效果(IC_(50)值为13.36μmol/L),化合物3f对Hep G2细胞表现了高效的抗增殖活性(IC_(50)值为8.55μmol/L)。目标物的抗增殖活性与紫罗兰酮结构及查尔酮环上不同电子效应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分子氧(O_2)为氧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研究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乙酰丙酮亚钴(Ⅱ)体系对α-紫罗兰酮的催化氧化反应,分析了氧化产物,主要得到α-紫罗兰酮的烯丙位氧化产物5-氧代-α-紫罗兰酮,同时生成少量环氧α-紫罗兰酮及重排产物4-氧代-β-紫罗兰酮和环氧β-紫罗兰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MS和EA等测试技术得以表征;为了提高5-氧代-α-紫罗兰酮的选择性和催化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优化了催化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当反应温度为70 ℃,氧气压力为1.0 Mpa,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乙酰丙酮亚钴(Ⅱ)用量分别为α-紫罗兰酮的25%和1.0%,反应10 h,5-氧代-α-紫罗兰酮的产率达53.4%,反应转化率达95.0%以上,平行实验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江文辉  周亚平  唐瑞仁  李菲 《应用化学》2009,26(11):1305-1309
以分子氧(O2)为氧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研究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乙酰丙酮亚钴(Ⅱ)体系对α-紫罗兰酮的催化氧化反应,分析了氧化产物,主要得到α-紫罗兰酮的烯丙位氧化产物5-氧代-α-紫罗兰酮,同时生成少量环氧α-紫罗兰酮及重排产物4-氧代-β-紫罗兰酮和环氧β-紫罗兰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EA等手段得以表征;为了提高5-氧代-α-紫罗兰酮的选择性和催化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优化了催化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当反应温度为70 ℃,氧气压力为1.0 MPa,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乙酰丙酮亚钴(Ⅱ)用量分别为α-紫罗兰酮的25%和1.0%,反应10 h,5-氧代-α-紫罗兰酮的产率达53.4%,反应转化率达95.0%以上,平行实验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彭志光  吕功煊 《催化学报》2007,28(3):239-245
利用硝基甲烷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纳米Au颗粒,用浸渍法担载于ZSM-5分子筛上制得Au/ZSM-5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分子氧氧化β-紫罗兰酮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催化分子氧氧化β-紫罗兰酮生成5,6-环氧-β-紫罗兰酮、4-氧代-β-紫罗兰酮、4-羟基-β-紫罗兰酮以及少量的二氢猕猴桃内酯,这些产物均是优质的香料及其前体.与传统的铬盐催化剂相比,本文制备的催化剂可选择性地将β-紫罗兰酮氧化为环氧化合物,并且反应后催化剂容易分离.详细探讨了不同载体、氧化剂、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β-紫罗兰酮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担载金的颗粒大小密切相关,同时溶剂的性质也对反应有明显影响.以氯仿为溶剂时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循环使用五次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NaHSO4催化假性紫罗兰酮合成紫罗兰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华  邹双国 《合成化学》2004,12(6):589-590
以甲苯为溶剂,用NaHSO4催化假性紫罗兰酮合成紫罗兰酮,收率60%。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其它相关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立了优化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催化下,β-紫罗兰酮和5,6-环氧-β-紫罗兰酮与芳香醛于室温下研磨1~15 min,制备了8种新型含紫罗兰酮基查尔酮,其结构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苯甲醛、Na2CO3与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20∶20∶5∶15时,收率可达87.1%~94.8%,苯甲醛环上吸电子基团可促进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7.
α-紫罗兰酮;磷钨酸;异丙醇铝;氧代-β-紫罗兰酮  相似文献   

8.
刘长辉 《应用化学》2009,26(5):511-514
对Kaiser报道的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合成4-氧代-β-紫罗兰酮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影响环氧化、开环和氧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分离纯化方法,其结构经MS、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磷钨酸可有效的催化过氧化氢氧化α-紫罗兰酮合成4,5-环氧-α-紫罗兰酮,当磷钨酸/过氧化氢摩尔比为5:100时,收率为85%;4,5-环氧-α-紫罗兰酮在甲醇钠催化下反应生成羟基紫罗兰酮,收率94%,纯度85%;经琥珀酸酐纯化,收率83%,纯度96%;再经异丙醇铝氧化、柱层析分离,4-氧代-β-紫罗兰酮的收率为93%,反应总收率从47.2%提高至61.7%。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以烯丙基丙酮和从山苍子油单离纯化所获柠檬醛为主要起始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假性烯内基紫罗兰酮,最终获得目标产物烯丙基紫罗兰酮,结果满意。假性烯丙基紫罗兰酮收率达74.5%,目标产物烯内基紫罗兰酮收率达87.5%。  相似文献   

10.
王小梅  李谦和 《合成化学》2002,10(6):485-487
对近几十年来由假紫罗兰酮环化合成紫罗兰酮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综述,重点讨论了各类酸催化剂对环化反应的影响。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1.
The results from temperature modulated DSC in the glass transition region of amorphous and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are described with the linear response approach. The real and the imaginary part of the complex heat capacity are discussed. The finding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The frequency dependent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can be fitted with a VFT-equation. The transition frequencies are decreased by 0.5 to 1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dielectric measurements. Cooling rates from standard DSC are transformed into frequencies.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are also approximated by the VFT-fit from the temperature modulated measuremen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hape of the curves from amorphous and semicrystalline samples are discussed.Dedicated to Professor Bernhard Wunderlich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5th birthday  相似文献   

12.
红藻中的R-藻红蛋白(R-PE)依照其吸收光谱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光谱类型,即“双峰型”和“三峰型”。本文通过对不同pH条件下的R-PE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的研究,发现“三峰型”R-PE的pH稳定范围较“双峰型”R-PE大。在R-PE浓度对荧光光谱的影响实验中,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荧光峰位置逐渐红移。荧光寿命逐渐增大,荧光强度先行增加而后减弱。用碘离子对其荧光进行猝灭,随着碘离子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荧光寿命逐渐缩短,并服从Stem-Volmer规则。  相似文献   

13.
介孔钛硅新催化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介孔钛硅新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归纳评述了各类介孔钛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和相应的产物的结构特点,介绍了现有的表征介孔钛硅材料孔结构和钛活性位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特征,概括了含钛介孔材料在有机物液相催化选择氧化方面的应用,讨论了提高钛位的催化活性、结构稳定性、疏水性、钛硅比等的技术方法;提出了介孔钛硅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氧化物表面自组装体系的原理及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溶液中自发地吸附到氧化物表面形成单分子胶束、双分子胶束和混合胶束,该体系对许多疏水性有机化合物以及经螯合有机基团的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富集作用,本文根据不同自组装体系的结构分类详述了它们在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中应用研究,并且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钼、钨系过氧化物是非常重要的Sharpless烯烃环氧化催化剂,有着非常广泛的工业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钼、钨系过氧化物的种类,结构,合成方法及催化活性,分析了各种钼、钨系过氧化物的特点以及在催化环氧化领域的发展现状。同时,本文还讨论了钼、钨系过氧化物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的机理。评述了在催化环氧化领域中两种主要理论——Mimoun机理与Sharpless机理的争论焦点及发展现状,以及计算化学对两种理论中间过渡态的研究进展,并且重点分析了Sharpless机理的过渡态结构。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影响钼、钨系过氧化物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各种因素以及质子所产生的副反应。最后,本文对应用于催化环氧化领域的钼、钨系过氧化物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志儒  王晓朋  孙家钟 《化学学报》1993,51(10):960-965
使用SCF-CI方法研究了含有Mo-Mo单键的原子簇离子体系[Mo~2Sn](n=6~9)的电子结构及电子光谱。讨论了随n增加, 配体S, S~2, S~4对Mo-Mo键序、原子电荷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原子簇离子中的d-d相互作用能级次序及Mo-Mo, Mo-S'~t等键的性质, CI计算得到的谱带波数及强度次序与实验符合。指认分析表明, 谱带的跃迁性质是有趣的, 如第一吸收带为成键轨道之间的跃迁σ~x^2-y^2→σ~x~2(n=6~8), 同时, 对电子跃迁的性质进行了分类, 对谱带的电荷转移性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三氯锗丙酸及其衍生物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制备了三氯锗丙酸及其酯类衍生物(Cl3GeCH2CH2COOCnH2n+1,n=0,2,4,6)在羟基化的单晶硅片上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并利用接触角测量、椭圆偏振和光电子能谱法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这类分子的自组装行为与三氯硅烷相似,组装后在基底表面形成准二维锗烷网状排布;分子链轴有一定倾斜角;膜表面润湿性随表征液体和三氯锗丙酸尾链取代基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马建方  倪嘉缵 《化学进展》1996,8(4):259-276
本文系统地对200 多个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重点对配合物的结构骨架、羧基的配位方式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3(4)-硝基邻苯二腈和对甲氧基苯酚为原料, 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α(β)-四(4-甲氧基苯氧基)酞菁锌, 通过谱学方法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比较研究其溶液和旋涂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固体薄片的光致发光光谱. 并以其旋涂膜为发光层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 研究其电致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固态酞菁材料与其溶液的荧光发射波长相比均向长波方向移动了145 nm以上, 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宽展. 在固态下β-位取代酞菁荧光发射波长红移的程度比α-位取代酞菁大. 电致发光光谱的发射波长和其旋涂膜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发射波长基本一致, 大约在856和862 nm左右. 在固态下酞菁分子排列紧密, 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导致了荧光发射波长的巨大红移.  相似文献   

20.
Measurements of densities, speeds of sound, excess volumes and viscosities of binary mixture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with tetralin and decalin are reported at 303.15?K over the entire range of composition. Excess volumes are measured using batch dilatometer technique. Sound speeds are obtained using ultrasonic interferometer. Densities are computed from excess volume data.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ies are derived from density and sound speed data. Speeds of sound a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Jacobson's free length theory and Schaff's collision factor theory. The predic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viscosity data are analysed on the basis of corresponding states approach. Excess volumes and deviation in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ies are negative and deviation in viscosities are positive over the entire composition ran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possi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unlike molec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