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用金标复合物放大的计时电位法测定补体C3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 对影响传感器响应的因素如蛋白A固定浓度、抗体包被过程的pH及浓度、金标物混合比等进行了考察.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传感器的信号响应和补体C3的浓度在0.12~117.3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0.02 ng/mL.  相似文献   

2.
朱宇萍  何伟  王碧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11):1322-1327
以猪皮胶原和硫酸钛为原料,经过鞣制反应高温煅烧后,制得纳米二氧化钛(TiO2)。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将制备的二氧化钛(TiO2)与壳聚糖(Chitosan)纳米复合物固定在金电极上,利用壳聚糖上丰富的氨基吸附纳米金颗粒,最后吸附甲胎蛋白抗体,从而成功制得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子进行表征。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免疫传感器对AF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0 ng/mL,相关系数为0.998 2,检出限为0.003ng/mL。  相似文献   

3.
以纳米金为载体标记蛋白A(PA),用于介导抗体在压电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的定向固定化.以补体C1q抗体为模型,采用压电传感技术实时监察了此敏感界面的免疫反应过程,并考察了与补体C1q免疫反应的压电响应性能.金标PA固定抗体的方法与传统的直接PA固定化方法相比较,具有传感界面无需活化,固定抗体的免疫活性高等优点,可对相应抗原进行高灵敏的压电免疫检测.分别利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金标PA固定抗体及其免疫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负载金纳米颗粒(Au NPs)的NiS纳米材料,通过壳聚糖(CHIT)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作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固定基质。将C-反应蛋白(CRP)抗体固定到修饰过的玻碳电极表面,利用二茂铁甲酸标记CRP抗体,构建夹心型CRP生物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标记物二茂铁甲酸在0.3V左右的特征峰信号,该电流与培育的CRP抗原量成正比,从而实现对CRP的定量检测。传感器检测CRP的线性范围为0.01~500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9,检测限为3.3pg/mL。  相似文献   

5.
陈昌云  张红琳  柳闽生  颜妍  赵波 《化学学报》2011,69(23):2865-2869
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复合物, 和偶联了牛血清蛋白(BSA)的莱克多巴胺抗原, 使用Nafion固定在电极上, 利用莱克多巴胺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定反应的竞争模式, 以K3Fe(CN)6为探针,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监测免疫反应, 对溶液中莱克多巴胺的浓度进行检测. 线性范围宽(1~1500 ng/mL), 检测限可低至0.3 ng/mL. 同时, 我们对猪饲料实际样品进行测定, 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基于壳聚糖和溴化氰改性褐藻酸钠凝集作用的日本血吸虫安培免疫传感器.褐藻酸钠-抗体复合物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被凝集到含石墨-石蜡-壳聚糖组分的电极表面,然后与抗原和酶标抗原进行竞争反应,以邻氨基酚(o-AP)为电子媒介,通过测定酶催化下双氧水对其氧化的电流大小来间接测定抗原的浓度.研究表明这种免疫传感器具有很低的非特异吸附性能,而且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其重现性和灵敏度良好.传感器对日本血吸虫抗原的响应在0.64~40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64μg/mL.将电极应用于兔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原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将Nafion 膜固定在金电极(Au)表面, 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Thi)和纳米金颗粒(nano-Au)层层自组装到Nafion膜修饰的金电极表面. 再通过形成的纳米金单层吸附癌胚抗体(anti-CEA), 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 并同时起到放大响应电流信号的作用, 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流型酶-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 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 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传感器对CE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80.0 ng/mL, 检测限为0.90 ng/mL.  相似文献   

8.
蛋白A定向固定抗体的纤维蛋白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将9MHz双面镀金石英晶体浸入蛋白A溶液中,在晶体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蛋白A薄层,用于定向固定人体纤维蛋白抗体.在蛋白A层上形成一层有序致密的自组装抗体分子膜,研制成一种新型的用于人体纤维蛋白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比较了3种固定抗体方法的效果,从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等考虑,蛋白A吸附法优于聚乙烯亚胺及牛血清白蛋白固定抗体的方法.研究了蛋白A浓度、抗体效价以及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等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考察了电极的选择性和再生能力.纤维蛋白在1×10-4~1×10-2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响应.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用金标复合物放大的计时电位法测定补体C3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对影响传感器响应的因素如蛋白A固定浓度、抗体包被过程的pH及浓度、金标物混合比等进行了考察.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传感器的信号响应和补体C3的浓度在0.12~117.3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02 ng/mL.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分子固定化或传感界面设计技术是研制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关键之一。本文 结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和聚电解质静电吸附组装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电 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研制成一种检测补体C_3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先在石英晶振的金电极表面组装一层胱胺SAMs,再在膜上组装带相反电荷的聚苯磺 酸钠(PSS)单层膜,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固定抗体(抗原),实现对相应抗原(抗 体)的检测。利用扫描电镜技术,从形态上考察了晶振组装胱氨SAMs与PSS及固定 补体C_3抗体后的表面形貌。研究了抗体的固定化条件,探讨了传感器采用这种固 定化方法的响应与再生性能,并与戊二醛键合固定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固 定化方法不仅对蛋白质类生物分子的固定化具有普适性,而且对所固定的生物分子 的活性影响小,传感器的响应的频移值大,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再生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自组装单层膜(SAMs)技术在压电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组装巯基丙酸SAMs,以盐酸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偶联剂共价固定补体C3抗体,研制了一种检测人血清中补体C3成分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了巯基丙酸的自组装和抗体的固定化条件,考察了晶振固定抗体后的液相振荡行为和检测特性。并利用压电传感装置的实时监测功能,研究了巯基丙酸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成膜过程和补体C3免疫反应动力学,获得了重要的动力学依据和参数。传感器检测补体C3的线性范围为2.34~23.2μg/mL。将传感器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所得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将壳聚糖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CS)滴涂于金电极(Au)表面,利用壳聚糖大量的氨基将纳米金(nano-Au)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再利用蛋白A(PA)的定向固定效应将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固定到纳米金修饰的金电极表面,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位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蛋白A为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提供了合理的基础,纳米金的存在提高了抗体在电极表面的固定量,多壁碳纳米管(MWNT)促进了电子的传递,从而缩短电极的响应时间。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响应的电极电位与甲胎蛋白浓度的对数在7.0~190.0μg/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3.9μg/L。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含氨基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MIL-88NH2, 并研制一种基于Fe-MIL-88NH2的适用于快速检测凝血酶的三明治型适体传感器. 以掺杂金纳米颗粒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Au NPs@COF-LZU-8复合材料作为固定基质固定凝血酶适体Ⅰ, 凝血酶与适体Ⅰ特异性结合后, 再与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得的凝血酶适体Ⅱ(Apt)-Fe-MIL-88NH2复合物结合, 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直接检测标记物Fe-MIL-88NH2中铁离子(Fe3+)的还原峰电流. Fe-MIL-88NH2中Fe3+的电流响应值与凝血酶浓度在0.5~200 ng/mL范围内呈正比, 线性相关系数为0.987, 检测限为0.167 ng/mL. 该传感器简化了实验步骤, 扩大了MOFs的应用范围, 为设计生物传感器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一层稳定的中性红聚合物膜,再通过共价键合作用将戊二醛和甲胎蛋白抗体自组装到电极表面,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并同时起到放大响应电流信号的作用,制得高灵敏伏安型甲胎蛋白抗原免疫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甲胎蛋白抗原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0~10.0ng/mL和10.0~200ng/mL,检出限(3σ)为0.40ng/mL。  相似文献   

15.
基于AuNPs/PDDA-GO纳米复合物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并将其用于SirT1的检测. 首先, 在电极表面修饰复合材料AuNPs/PDDA-GO, 然后将目标蛋白SirT1固定到修饰了AuNPs/PDDA-GO的电极表面, 再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一抗(Ab1)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分子(HRP-Ab2), 最后用示差脉冲伏安法检测电流信号, 实现了对SirT1蛋白水平的测定.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SirT1蛋白的浓度在0.1~100 ng/m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029 ng/mL.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基于金标记物诱导银沉积电化学溶出分析的超灵敏甲胎蛋白传感器.通过壳聚糖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利用戊二醛共价固定捕获抗体制得传感器.通过夹心免疫反应,抗体功能化的纳米金被捕获到传感器表面并进一步诱导银沉积.沉积的纳米银可在KCl溶液中直接通过阳极溶出法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α-甲胎蛋白的检测.利用甲胎蛋白作为模型分析物,在0.02 ~ 200 μg/L范围内,电流强度随着甲胎蛋白的质量浓度呈线性降低(r=0.992 8),检出限(S/N=3)为8 ng/L.将该传感器用于3个血样中甲胎蛋白的测定,所得结果与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一致.该免疫传感器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对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苪基)-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将壳聚糖中的氨基与二茂铁甲酸中的羧基交联,并将制备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加入其中反应形成富含氨基和羧基的磁性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修饰到金电极表面,通过氨基及静电作用,吸附纳米金溶胶及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含量,从而成功制得高灵敏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孵育时间、温度、pH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甲胎蛋白(AFP)质量浓度在0.01~10 ng/mL和10~120 ng/mL范围内,该免疫传感器的还原峰电流值与AFP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 pg/mL。  相似文献   

18.
闵丽根  袁若  柴雅琴  陈时洪  许阳  付萍 《化学学报》2008,66(14):1676-1680
采用纳米金(nano-Au)、多壁碳纳米管-纳米铂-壳聚糖的纳米复合物(MWNT-Pt-CS)及电子媒介体硫堇(Th)固载抗体制得高灵敏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首先, 于壳聚糖溶液中用NaBH4还原H2PtCl6, 并将多壁碳纳米管分散于其中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铂-壳聚糖纳米复合物, 并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上成膜; 然后, 吸附电子媒介体硫堇制得硫堇/碳纳米管-纳米铂-壳聚糖(Th/MWNT-Pt-CS)修饰电极.利用壳聚糖和硫堇分子中大量的氨基固定纳米金并吸附癌胚抗体(anti-CEA); 最后,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活性位点从而制得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该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值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浓度在0.5~10和10~120 ng/mL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0.2 ng/mL.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线催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再生塑料原料中C14~C17氯化石蜡进行测定。样品经冷冻粉碎后,用正己烷萃取,以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分离,采用装有催化衬管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C14~C17氯化石蜡经催化脱氯加氢后转化为正构烷烃,经DB–5MS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测定,以内标法定量。还原产物C14~C17直链烷烃的质量浓度在2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小于0.995 5。C14~C17直链烷烃的方法定量限为0.007~0.018 μg/mL,相当于样品中C14~C17的氯化石蜡总和为0.77 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3%~104.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77%(n=6)。该方法适用于再生塑料原料中C14~C17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含双醛基的离子液体,此离子液体一端的醛基与修饰在电极表面的氨基发生共价键作用,将离子液体修饰在电极表面,另一端的醛基可用来固定抗体,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离子液体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在电极表面,不仅减少了从电极表面向检测溶液的渗透,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直接固定抗体,不需要使用其他交联试剂;同时,离子液体可增强传感界面的导电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1~40 ng/mL,检出限为0.06 n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