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异构的半刚性多羧酸配体3,5-二(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3-H3BCP),3,5-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4-H3BCP)和刚性双三唑配体4-(4-(4H-1,2,4-三唑-4-基)苯基)-4H-1,2,4-三唑(L)在相似的水热条件下与金属Zn(Ⅱ)离子反应,制得混合配体的配位聚合物{[Zn(3-HBCP)(L)]·0.5H2O}n1)和[Zn(4-HBCP)(L)0.5]n2)。配合物1为含有双核簇的(4,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为三重互穿的2D+2D→2D平行网络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异构的半刚性多羧酸配体3,5-二(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3-H3BCP),3,5-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4-H3BCP)和刚性双三唑配体4-(4-(4H-1,2,4-三唑-4-基)苯基)-4H-1,2,4-三唑(L)在相似的水热条件下与金属Zn(Ⅱ)离子反应,制得混合配体的配位聚合物{[Zn(3-HBCP)(L)]·0.5H2O}n(1)和[Zn(4-HBCP)(L)0.5]n(2)。配合物1为含有双核簇的(4,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为三重互穿的2D+2D→2D平行网络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Zn(cbaa)(bpmp)0.5(H2O)]·2H2O}n1)、[Zn(cbaa)(bip)]n2)、[Cd(cbaa)(Hizb)]n3)和[Cd2(cbaa)2(itmb)(H2O)]n4)(H2cbaa=4-羧基苯乙酸;bpmp=1,4-二(4-吡啶甲基)哌嗪;bip=3,5-双(1-咪唑基)吡啶;Hizb=2-(4-咪唑-1-基苯基)-1H-苯并咪唑;itmb=1-(咪唑-1-基)-4-(1,2,4-三唑-1-基甲基)苯)。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半刚性的4-羧基苯乙酸和富氮辅助配体构筑形成了4个多样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化合物12是Zn(Ⅱ)配位聚合物:1是由2个Zn-羧酸盐链之间通过富氮配体桥连形成的一维梯形结构,而2是由Zn-羧酸盐链之间通过富氮配体拓展形成的二维单层结构;化合物34是Cd(Ⅱ)配位聚合物:3是由Cd-O无机链之间通过羧酸配体的桥连拓展形成的二维单层结构,富氮配体作为伸出层平面的悬臂仅仅起到结构修饰作用,而4则形成了Cd-羧酸盐空旷双层结构,富氮配体填充在层内空腔中,从而导致了致密双层结构的产生。另外,考察了4个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Zn(cbaa)(bpmp)0.5(H2O)]·2H2O}n1)、[Zn(cbaa)(bip)]n2)、[Cd(cbaa)(Hizb)]n3)和[Cd2(cbaa)2(itmb)(H2O)]n4)(H2cbaa=4-羧基苯乙酸;bpmp=1,4-二(4-吡啶甲基)哌嗪;bip=3,5-双(1-咪唑基)吡啶;Hizb=2-(4-咪唑-1-基苯基)-1H-苯并咪唑;itmb=1-(咪唑-1-基)-4-(1,2,4-三唑-1-基甲基)苯)。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半刚性的4-羧基苯乙酸和富氮辅助配体构筑形成了4个多样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化合物12是Zn(Ⅱ)配位聚合物:1是由2个Zn-羧酸盐链之间通过富氮配体桥连形成的一维梯形结构,而2是由Zn-羧酸盐链之间通过富氮配体拓展形成的二维单层结构;化合物34是Cd(Ⅱ)配位聚合物:3是由Cd-O无机链之间通过羧酸配体的桥连拓展形成的二维单层结构,富氮配体作为伸出层平面的悬臂仅仅起到结构修饰作用,而4则形成了Cd-羧酸盐空旷双层结构,富氮配体填充在层内空腔中,从而导致了致密双层结构的产生。另外,考察了4个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1,2-二(4H-1,2,4-三唑)乙烷(btre)和3个二元羧酸1,3-金刚烷二酸(H2adc)、对苯二甲酸(1,4-H2bdc)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锌配位聚合物{[Zn(μ2-btre)(μ2-adc)]H2O}n1·H2O)、[Zn2μ2-btre)(μ2-1,4-bdc)2(H2O)2]n2)和[Zn(μ2-btre)(μ2-1,2-bdc)]n3)。测试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1为2D(4,4)网格结构,π-π作用将相邻的2D网格连接成3D结构。配合物23分别是3D和2D(4,4)网格结构。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室温下的固体荧光。  相似文献   

6.
以3,5-二甲(丙)基-4-氨基-1,2,4-三唑为配体,与CuI在H2O/MeCN混合溶剂热合成了2个构型不同的Cu4I4超分子化合物{[Cu2(aadmtrz)I2]·CH3CN}n1)和[Cu2(dptrz)I]n2)(aadmtrz=4-((1-氨乙基)-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dptrz=3,5-二丙基-1,2,4-三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及单晶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Cu4I4构型不同,配合物1中,Cu4I4簇连结成一个8环椅式-椅式结构,通过配体连接成(4,4)二维菱形格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Cu4I4簇呈畸变的立方烷结构,构成了含有19.5%孔隙率三维孔洞聚合物,其结构可简化为(3,4)-连接的拓朴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5-氨基-1H-1,2,4-三唑-3-羧酸(HAtca)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液扩散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Athy) Br]n1,HAthy=5-氨基-1H-1,2,4-三唑-3-醇)和[Mn(Atca)2(H2O)2](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分别属于正交和单斜晶系,结晶于PbcaP21/c空间群。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2是单核配合物。在配合物1中不存在氢键,而配合物2中含有丰富的氢键作用,并且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的网格结构。同时在固态下,配合物12分别在360、462 nm和382、402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8.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位聚合物12均为一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  相似文献   

9.
采用3,5-二(4-吡啶)1,2,4-三唑(Hbpt)为配体与钴盐反应,在水热法条件下成功合成了3个配合物,分别是:[Co(Hbpt)2(HCOO)2(H2O)2]n·4nH2O(1),[Co(Hbpt)2(HCOO)2(H2O)2]n2)和[Co(bpt)2(H2O)4]n·2nH2O(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3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Co(Ⅱ)都是六配位,每个Co(Ⅱ)分别与2个Hbpt配体桥联而形成零维的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弱作用进一步连接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此外,还对配合物13的热稳定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四羧酸配体(2,4-H4bpta和3,5-H4bpta)和4,4''-联吡啶(4,4''-bipy)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MnCl2·4H2O和CuCl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μ3-2,4-H2bpta)(4,4''-bipy)2]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u(μ4-3,5-bpta)0.5(2,2''-bipy)(H2O)]·H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1/cC2/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通过O-H…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Zn(boba)(bix)]n=(1)和[Cd(L1)(L2)]2n=·nH2O(2)(H2boba=4,4’-(丁烷-1,2-二氧基)-二苯甲酸,bix=1,4-双(咪唑基-1-基)苯,H2L1=4-(羧基甲氧基)苯甲酸,L2=2-(4-羟基)-1H-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为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双链结构。此外,还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以3,5-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BCPBA)、1,3-双(咪唑基)丙烷(bip)与硝酸镉为反应物,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同的反应温度和不同的降温速率,分别合成出了2种金属-有机骨架(MOF)化合物:{[Cd1.5(BCPBA)(bip)]·H2O·DMF}n1)和[Cd1.5(BCPBA)(bip)0.5(H2O)]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确定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热重(TG)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2种化合物的荧光属性。结构表明化合物1中Cd1原子先与3个BCPBA3-配体配位,形成一个一维链结构,2个相邻的一维链通过Cd2原子由羧基氧桥接在一起。然后由含氮配体将一维的双链连结成一个二维的层结构。化合物2是一个由新颖的篮子型六连结的三核Cd(Ⅱ)二级结构单元(SBUs)构筑的二维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在以5-(4-羟基吡啶基甲基)间苯二甲酸(H2L)作主配体、4,4’-联吡啶(4,4’-bpy)和1,2-二(4-吡啶基)乙烯(bpe)作辅配体的条件下,得到2种新颖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L)(4,4’-bpy)0.5]·2H2O}n1)和{[Zn(L)(bpe)0.5]·2H2O}n2)。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的方法进行了结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PXRD和热重分析(TG)的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展现出的是一种三维三重互穿网络;聚合物2为二维双层结构,并进一步组合成了三重平行互穿的2D→3D的空间网络。此外,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将配位模式丰富的多羧酸有机配体5-(2-硝基-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3ncpoi)与Cd2+离子以及不同的辅助配体原位组装而成4个新的配位聚合物晶体:[Cd(Hncpoi)(2,2''-bpy)(H2O)]n1),{[Cd2(Hncpoi)2(bpyp)(H2O)4]·3H2O}n2),{[Cd2(Hncpoi)2(azpy)(H2O)2]·2H2O}n3),{[Cd2(Hncpoi)2(dpe)(H2O)2]·2H2O}n4),其中H3ncpoi为5-(2-硝基-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2,2''-bpy为2,2''-联吡啶,bpyp为1,4-二-吡啶基-4-亚甲基-哌嗪,azpy为4,4''-偶氮吡啶,dpe为1,2-二-(4-吡啶基)乙烯。对4个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热重、荧光光谱等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3,4则具有二维(4,4)格子层状结构,一维链和二维层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进一步研究表明,辅助配体的构型、配位方式等对晶体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对几个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辅助配体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3,5-二甲(丙)基-4-氨基-1,2,4-三唑为配体,与CuI在H2O/MeCN混合溶剂热合成了2个构型不同的Cu4I4超分子化合物{[Cu2(aadmtrz) I2]·CH3CN}n(1)和[Cu2(dptrz) I]n(2)(aadmtrz=4-((1-氨乙基)-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dptrz=3,5-二丙基-1,2,4-三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及单晶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Cu4I4构型不同,配合物1中,Cu4I4簇连结成一个8环椅式-椅式结构,通过配体连接成(4,4)二维菱形格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Cu4I4簇呈畸变的立方烷结构,构成了含有19.5%孔隙率三维孔洞聚合物,其结构可简化为(3,4)-连接的拓朴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以3,5-二((4''-羧基苄基)氧)苯甲酸(H3bcb)和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PYTPY)为混合配体构筑了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H2bcb)2(PYTPY)]n1)和[Mn(H2bcb)2(PYTPY)]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为一维链状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磁化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在2 K和8 K以下时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2O)4]SO4·H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n(H2O)(PTZDA)(BDC)]n1)、[Co(H2O)(PTZDA)(BDC)]n2)、[Zn(H2O)(PTZDA)(BDC)]n3)、[Cd(H2O)(PTZDA)(BDC)]n4)(PTZDA=2,4-二氨基-6-(2'-吡啶)-均三嗪,H2BDC=对苯二甲酸),并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这4个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4中,配体PTZDA与中心金属离子螯合配位,金属离子通过配体BDC2-连结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性和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2具有非常弱的反铁磁作用;配合物34的荧光均为配体发光。  相似文献   

19.
以3-氨基-1,2,4三唑-5-甲酸(HAtca)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液扩散法分别设计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Zn(Athy)Br]n1,HAthy=3-氨基-5-羟基-1,2,4三唑)和[Mn(Atca)2(H2O)2](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分别属于正交和单斜晶系,结晶于PbcaP21/c空间群。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单核配合物。在配合物1中不存在氢键,而配合物2中含有丰富的氢键作用,并且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了3D网格结构。在固态下,配合物12分别在360,462 nm和382,402 nm处显示有较强的荧光发射,且配合物21有60 nm的蓝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四羧酸配体(2,4-H4 bpta和3,5-H4 bpta)和4,4''-联吡啶(4,4''-bipy)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MnCl2·4H2O和CuCl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μ3-2,4-H2bpta)(4,4''-bipy)2]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u(μ4-3,5-bpta)0.5(2,2''-bipy)(H2O)]·H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1/cC2/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通过O-H…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