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生 《今日科技》2010,(2):24-26
谷超豪,1926年生,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3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相似文献   

2.
1926年出生于浙江永嘉县城的谷超豪,少年时期背弃他出生的阶级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和工作中为革命尽心尽力。他具有极高的天分,对数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后放弃行政工作重返科研与教育岗位,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家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终身成就奖、华罗庚数学家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培养一大批人才,建立了复旦大学偏微分方程学派,并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和温州大学校长等。本年表以大量的档案、著述、口述访谈等原始资料为基础,翔实地记述了谷超豪传奇而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随恕     
一百多年前,一位二下多岁的年轻人凭借着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生物的极浓举,出海考察5年之久,又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公布了石破天惊的《物种起源》全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1964年陈久金先生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天文学史的研究工作.到了1976年,陈先生转向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回回天文学史研究>填补了回回天文学史研究空白.陈先生还参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编撰中国古代科技典籍通汇"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陈先生在天文学与天文学史的科学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多部科普著作,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延祥教授1985年9月起师从柯俊院士,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5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是中国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建立了通过炉渣揭示古代炼铜技术流程的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对湖北大冶铜绿山、辽宁凌源牛河梁、南京九华山等多处古矿冶遗址进行了研究.为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率领研究团队对晋南、河西、辽西、长江中游地区百余处早期青铜冶金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为学术界提供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近期还开展了早期绿松石开发与产品流布、汉魏时期南方块炼铁冶炼技术、宋元时期煤炼铁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并参与的甘肃张掖西城驿炼铜遗址、北京市延庆水泉沟辽代炼铁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与墓葬发掘项目,先后获评全国六大考古发现、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李延祥教授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多项教育部、科技部课题,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有冶金考古学、科技考古专题、世界史;主讲本科生课程有世界史、冶金史,2013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曾任民盟北京科技大学支部副主委兼宣传委员.李延祥教授多次来南宁与广西民族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并指导科技史学科建设.2006年4月起被聘为广西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指导岭南地区冶金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6.
姜振寰教授于1962年考入哈师院(现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因“文革”入牛棚,后来担任工厂厂长负责电焊机等机电设备的生产,1977年在黑龙江绥化师专讲授一年的《普通物理学》课程,197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关士续教授攻读自然辩证法硕士,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1998年任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1999年创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创办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1983-1990年被借调到北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从事中国技术发展战略研究,1990年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姜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历经时代沧桑,求学始志不渝;自80年代初结缘技术史以来,在技术史和技术哲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在药理学的教研之路上.陈汝筑教授已经走过了20余年。 1969年,陈汝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随后被分配到河南省新蔡县人民医院。八年多的医师生涯令他对自身、对事业有了新的认识。1978年陈汝筑重新走进校门.三年后.获生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黄一农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获选为人文学科之中央研究院院士.黄一农教授的研究领域从天文科学转为人文科学,成功地从理科跨越到文科.虽然他的研究领域转变了,但他的研究热情与探索精神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理工大学席龙飞教授已80高龄,是中国船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及造船史的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在国家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中,1988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有《船舶设计原理》、《中国造船史》等.1993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上海自然博物馆动物馆筹建负责人陈赛英女士的访谈,展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刚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学者,以及一大批老专家,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物博物馆建设事业的情景。以洪泽、沈之瑜、方行为代表的科技文化管理干部,认真执行党的相关政策,与知识分子互相配合,为建造一流的自然博物馆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相似文献   

12.
金正耀先生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科学史专业,师从钱临照院士、李志超教授进行科技考古的学习和研究.期间在国内首次将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用于上古青铜文明金属资源的研究,在分析商代青铜器的工作中发现地质与地球化学上罕见的高放射成因铅,并据此提出安阳前期青铜生产中大部金属原料产地的“西南说”.90年代他与美日学者合作,持续这一研究.2006年金正耀先生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科技考古实验室,将研究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金属资源考古和金属史研究以及现代释光技术的考古应用,在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金正耀先生曾师从任继愈教授进行道教科技史的学习和研究,也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万辅彬(以下简称万):我很早就想做您的访谈,今天终于得此机会,能与您当面交流。2007年10月21-22日,在湖北省武当山举行的第六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上,我们都是特邀点评专家,相见甚欢。那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自那以后,我开始关注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孙淑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72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74年开始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冶金与材料史;1987-1988年,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冶金与材料系进行冶金考古合作研究;1992-2004年,历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目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和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中国早期铜矿开采与冶炼技术的发展”、“铜镜’黑漆古’形成机理研究”、“冶金技术的社会功能研究”、“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金属器的科学研究”、“早期冶金技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作用”、“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并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中日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比较研究”和“中日古代文物产地来源研究”两项中日合作项目及“中国冶金起源与早期交流”的中美合作项目;发表“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作技术的研究”、“铜镜表面&#39;黑漆古&#39;中痕像的研究”、“广西、云南、贵州古代铜鼓锈蚀产物的研究”、“中国传统响铜器制作工艺考察”、“商代早、中、晚期青铜器的比较研究”、“黄铜表面着色研究”等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阐明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古代独特的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5.
周嘉华先生原籍浙江,随家人在广西长大,并毕业于广西大学.几乎每年都来广西看望家人,也顺便多次来广西民族大学讲学.是化学史和酿酒史家,曾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研处长和中国科技史学会秘书长,独著、合著40余种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他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本刊早就想做他的访谈,他很谦虚,坚持往后排,终于在今年接受访谈.这篇访谈是一杯酿了很久的美酒,欢迎大家品尝.  相似文献   

16.
陈治明,男,汉族,生于1945年10月,重庆涪陵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陕西机械学院前身),并留校任教;1978—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半导体材料物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18.
盛夏之中,在北京万寿路的一处寓所中,记者采访了刚从外地参加重要会议后回到北京的邢贲思教授。在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上,邢教授的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997年,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后,《人民日报》发表邢贲思的署名文章,进一步阐发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尖锐批判左的思潮。1997年,在小平同志去世,全世界注目我国能否坚持改革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邢教授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言行的坐标。新华社不久向全国播发了他的文章的通稿。近年来,邢教授十分关注邓小平理论的实际运用,把自己的文思和心血与改革发展的进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话题是当下被广泛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兴许这  相似文献   

19.
古克礼为国际知名中国科技史学家。2018年4月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进行的访谈中,他分享了结缘于中国科技史的历程,以及对古代中国与希腊天文学传统的理解。对中国历史上是否有科学等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大地构造学的探索者——王战教授@张银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