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本文对长期冻存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形态和功能变化及其与细胞凝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凝集的成因作了分析,初步提出了降低凝集作用的综合措施. 采用含to劣二甲基亚矾和40}人AB型血清的RPMI 164。培养液作为冻存液,将淋巴细胞在液氮中冻存1年,复温后,检测其存活率,细胞凝集现象和细胞电泳速率,并观察了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 冻存淋巴细胞复苏后,部分细胞呈现凝集状态,这是由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所致,表现在细胞表面净负电荷密度的降低,电泳率减缓,细胞轻度皱缩,膜表面微绒毛增粗,出现粗大的指状突起.二甲基亚讽是造成膜结构与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常温下更加明显,它具有较强的促凝集作用.此外,淋巴细胞悬液内混杂血小板,也是促进细胞凝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液氮内冻存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当冻存介质内不含低温保护剂时,细胞内呈现大量冰腔,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和生物膜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细胞的结冰是造成细胞死亡和功能丧失的初始原因.当冻存在含有10%二甲基亚砜或甘油的介质内,40天时,绝大部分淋巴细胞具有完好的超微结构,少量细胞遭受冷冻损伤,主要表现在细胞器.如线粒体膨胀、(?)结构破坏等.冻存一年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形状和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细胞核分叶,核膜呈锯齿状皱缩,染色质分布不匀等.  相似文献   

3.
玻璃化冻存对胚胎神经细胞活性及脊髓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玻璃化冻存技术对大鼠胚胎神经细胞进行深低温保存,在冻存1d、10d、20d和40d后,38℃水浴快速复温,离心洗脱冷冻保护剂,检测胚胎神经细胞的活性与功能,并移植于脊髓损伤大鼠.实验结果表明:玻璃化冻存40d的胚胎神经细胞,存活率为76.4±8.3%,膜完整性为冻存前的69.4±7.8%.细胞活力虽有下降,但仍可维持较高水平.培养1周的部分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移植于脊髓损伤大鼠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胚脑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 C室温下,用玻璃化冻存液(含5.5 mol/L乙二醇和1 mol/L蔗糖)对大鼠胚脑细胞进行一步法和两步法深低温保存.在冻存1、3、7、15 d后,37 C水浴快速复温,洗脱冻存保护剂,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两步法0.5 min平衡组,在玻璃化冻存15 d后,胚脑细胞的存活率和SDH活性分别为(78.6±3.3)%和0.69±0.05,细胞活性水平最高.此外,一步法1 min平衡组,冻存15 d后,细胞活性也较高,细胞存活率和SDH活性分别为(77.9±4.7)%和0.68±0.04.冻存后的胚脑细胞培养15 d后,生长良好并能伸出突起与相邻的神经细胞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5.
从人骨髓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原代和传代培养中其形态学上均为贴壁、纤维状的细胞,随着代次的增加细胞形态更加趋于一致.流式细胞仪鉴定CD45、CD34、CD117、HLA-DR阴性,CD29、CD166阳性,并随着培养代次的增加,阳性比率和阴性比率出现相应的上升和降低,说明细胞中MSCs纯度增加.第三代细胞大约有80%处于G0/G1期,S+G2+M期约20%,说明MSCs有强大的增殖潜能.在传代培养中的最适接种密度为5 000个/cm2左右.MSCs在体外经历了滞缓期、对数生长期、平稳期3个时期,传代培养的MSCs生长速度比原代的MSCs明显快很多.采用程序降温法对MSCs进行冻存,60~90 d后对冻存的MSCs进行复苏,发现MSCs仍可在体外良好生长4~6代,特定的MSCs样本可以扩增10代,说明经过冻存的细胞仍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对4例标本的前三代MSCs在体外利用TGF-β1和维生素C诱导两周后,用RT-PCR证明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的mRNA,说明培养的细胞具有向成软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由此进一步证实其为MSCs.  相似文献   

6.
玻璃化冻存对胚胎神经细胞活性及脊髓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玻璃化冻存技术对大鼠胚胎神经细胞进行深低温保存,在冻存1d、10d、20d和40d后,38℃水浴快速复温,离心洗脱冷冻保护剂,检测胚胎神经细胞的活性与功能,并移植于脊髓损伤大鼠.实验结果表明:玻璃化冻存40d的胚胎神经细胞,存活率为76.4±8.3%,膜完整性为冻存前的69.4±7.8%.细胞活力虽有下降,但仍可维持较高水平.培养1周的部分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移植于脊髓损伤大鼠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298.15K氯化氯化铵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混合溶剂中的密度,计算了氯化钾及氯化铵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极限偏摩尔体积,得到了相关离子的极限偏摩尔体积V′I^0和迁移偏摩尔体积△tV′i0,结果表明,当DMF浓度为15%-45%时,K^ 和NH4^ 的极限偏摩尔体积均表现增加趋势,而Cl^-的极限偏摩尔体积在同一DMF浓度范围内则表现为逐渐减小,利用溶质-溶剂和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黄鱼胚胎在不同稀释液与抗冻剂中的成活及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效果, 开展了大黄鱼胚胎在不同稀释液及抗冻剂中的成活试验. 结果表明, 大黄鱼原肠期胚胎在BS2稀释液中培育30min后的成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说明BS2可能适合作胚胎冷冻保存用稀释液; 单一抗冻剂对大黄鱼胚胎的毒性依次为丙二醇(PG)<甲醇(MeOH)<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EG), 抗冻剂使部分胚胎的卵黄囊皱缩, 胚体发生损伤, 影响胚胎的成活率及孵化率; 混合抗冻剂PMD (PGMeOHDMSO=965)对大黄鱼心跳期胚胎的毒性较小, 不影响胚胎的成活率及孵化率. 以BS2为稀释液, 40% PMD为抗冻液, 采用两步降温法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大黄鱼胚胎试验, 解冻后成功复活卵裂期及尾芽期冻胚各1粒, 原肠期冻胚2粒, 心跳期冻胚3粒.  相似文献   

9.
低能N+离子注入对加工番茄的辐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87-5制罐番茄种子为处理材料,用N 离子作为诱变源,以35keV的能量,分别以20次、40次、50次、60次脉冲,注入剂量2×1016N /cm2、4×1016N /cm2、6×1016N /cm2、10×1016N /cm2进行激发诱变,变异显著.表现为出苗率降低,座果提前.在果实的品质性状变化不大情况下,座果数明显增加,部分处理材料的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自中国南方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xi/KMⅢ/99(H9N2)进行了MDCK细胞的连续传代和NA基因序列的初步分析.研究发现,病毒接种细胞36 h左右出现细胞病变(CPE),细胞肿胀变圆,聚集,脱落.流感病毒经MDCK细胞连续传代19代后,HA效价与亲代病毒相当.将传代获得的第19代病毒进行基因克隆,与亲代病毒进行序列比较,发现经传代后其HA1羧基端的分子特征是:R-S-S-R,仍属于非低致病力毒株.  相似文献   

11.
以细胞分子原位杂交方法对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系HL-60和CEM,以及正常人白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HL-60细胞中C-myc基因有异常高水平的表达,而在CEM细胞和正常人白血球与淋巴细胞中则没有明显的C-myc转录产物.Southern分析表明,HL-60细胞基因组中C-myc基因有显著的扩增现象;而CEM细胞基因组中的C-myc基因的拷贝数与正常人血细胞的接近,属正常水平表达。再次证明了HL-60细胞系C-myc基因的异常高水平表达,与该基因的大量扩增紧密相关.还对两种癌细胞系的癌变机理和细胞原位杂交在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 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仪对 298. 15K 时 L-丝氨酸在水 /DM F混合溶剂(浓度范围为 5%~ 45% ,以 10% 递增)中的稀释焓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 L-丝氨酸在各种溶液中的相对偏摩尔焓与质量摩尔浓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在水 /DM F混合溶剂中,焓对相互作用系数为负值,且随 DM F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 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仪对 298. 15K 时 L-丝氨酸在水 /DM F混合溶剂(浓度范围为 5%~ 45% ,以 10% 递增)中的稀释焓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 L-丝氨酸在各种溶液中的相对偏摩尔焓与质量摩尔浓度近似成线性关系. 在水 /DM F混合溶剂中,焓对相互作用系数为负值,且随 DM F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集团结构适应性理论探讨了Cl~-+CH_3I反应在十一种质子溶剂和极性非质子溶剂中的溶剂效应机理。实验表明,亲核试剂Cl~-越游离,反应速率就越大。按集团结构适应性理论,一个良好的溶剂应同时具备下述两种集团结构:(1)强负电集团,以便栓住正离子M~+,使Cl~-游离;(2)带有一定量的正电荷的正电集团,而且电荷又较分散,这有助于Cl~-从M~+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Cl~-更游离。如DMF和DMSO等极性非质子溶剂就是具有上述两种集团结构的优良溶剂。若溶剂正电集团过强或正电荷高度集中,则正电集团又抑制了Cl~-的进攻能力。因此能与Cl~-形成氢键的质子溶剂是不良溶剂。  相似文献   

15.
探讨来自脐血的贴壁细胞的特征及其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脐血中培养出的贴壁细胞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由此建立细胞饲养层;在饲养层基础上建立共培养体系,分别体外扩增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观察饲养层对体外扩增的影响,并检测扩增后细胞的GEMM-CFC形成潜能.结果表明,脐血贴壁细胞呈纤维状,其CD14阳性细胞仅3.8%,而CD13、CD166、CD29阳性细胞分别为51.8%、35.6%、16.5%;与仅用外源细胞因子的非共培养体系相比,用饲养层加外源细胞因子建立的共培养体系中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扩增效率分别提高了2.09倍和2.94倍,并且前者扩增出的细胞比后者具有更高的GEMM-CFC形成潜能.可初步推定,从脐血中培养出的纤维状贴壁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形成饲养层细胞,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提供支持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