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乌鳢卵巢的成熟时间,卵黄发生过程中液泡、油球、卵黄的形成时间及位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卵黄发生过程中具3种内含物:液泡、油球和卵黄粒.液泡最先从质膜边缘细胞质产生;在初积脂肪时相,油球从核周围开始形成;卵母胞发育到初积卵黄时相时,卵黄粒开始出现在核周围的油球之间.乌鳢产卵期为5~7月份,最小性成熟鱼全长约为35cm,体重约为400g.  相似文献   

2.
对非平衡相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一个活跃部门。研究者从不同物理角度用不同数学方法对非平衡相变的形成和性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在这些众多学说中,Brusslles学派的涨落学说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本文对Brusslles学派所提出的非平衡相变的性质以及涨落在其形成、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论作一般概要性评述。  相似文献   

3.
用冰冻断裂术制样,通过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莫桑鼻给非鲫的卵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内卵黄积累迅速,卵黄球最先在细胞核周围出现,然后逐渐充满细胞内,卵膜由卵母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4.
微黄镰玉螺卵黄发生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微黄镰玉螺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管状或泡状膜性囊泡,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并开始向囊泡内聚集。在卵黄合成中期,细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活动很活跃,细胞质中爱渐形成和积累大量卵黄颗粒,核伸出伪足状突起,核质间交换频繁,卵黄合成后期,细胞南充满卵黄粒,细胞器不发达,但核糖体在整个卵黄合成期间很发达。电镜观察还表明微黄镰玉螺卵母细胞的卵黄颗粒形成 是通过多种胞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是参与卵黄粒形成的主要胞器,线粒体和核糖体也参与卵黄粒的形成。此外,对滤泡细胞与卵黄蛋白来源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硬骨鱼类卵子发生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骨鱼类的发育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形式,其卵子发生的过程相似,目前人为地将卵原细胞到卵母细胞分为6个连续时相。卵原细胞期的卵巢体积小,卵原细胞均一,单层滤期卵巢体积增大,初级卵母细胞为主,卵黄和滤泡细胞出现,细胞代谢加强,卵黄泡期卵巢亦增大,卵膜开始形成,卵黄沉积,出现卵黄粒和脂肪滴,卵黄充满期卵巢继续增大,卵母细胞个体急剧增大,卵黄球和皮质泡形成,个别出现油滴,卵膜增厚,成熟期卵巢和卵子达到最大,各种不同鱼类的卵膜形态不一,衰退期卵巢退回到单层滤泡期,多次产卵类型退回到卵黄充满期,继续保持产卵能力。卵子发生的过程受MIH,GtH等多种激素的调控。对硬骨鱼类卵子发生的研究,将为人工增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空间自洽场理论研究了线性三嵌段共聚物在格点薄膜受限下的自组装.根据受限空间内共聚物的自组装情况,描绘了不同嵌段比下共聚物的三角相图,分析各相结构的形成机理,并详细观察三色层状与核壳柱状之间的相变过程.在受限的基础上,通过在薄膜表面施加格点型吸附势,获得了一系列聚合物微结构,发现层状结构是最稳定的相结构;当吸附强度增大时,各嵌段的自组装结构发生变化,三色层逐渐打破稳定的平行状态,转变为编织层状.当嵌段比处于某特殊范围时,聚合物还形成了新颖的球-柱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制备稳定的新型材料提供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红豆杉多糖热水浸提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原料是细颗粒的外扩散控制过程,并且原料中溶质含量较大,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将浸水后的原料看成由固相和渗透水相两相组成,并考虑多糖从固相到渗透水相的持续溶出效应,即在浸提起始阶段,少部分溶质溶出到渗透水相使其达到溶解饱和,然后剩余溶质不断溶出并维持渗透水相处于该饱和状态,这个阶段称为“饱和扩散”阶段,是多糖浸提的主要阶段.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红豆杉多糖的浸提过程.根据“持续溶出效应”,本文对内扩散控制模型和溶出速率控制模型进行了讨论,最后还讨论了溶质浓度-扩散系数间的关系及对本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体中的痕量元素特别是铅、镉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正确测定它们在人血清中的含量有着一定的意义。Sinko等曾报道了血清经热压消化后,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其中6种痕量元素;也有人报道了全血经湿法消化后,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其中的痕量元素。国内也曾报道过耳血中痕量铅的测定。本文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人血清于常压下湿法消化后,用线性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法,在悬汞电极上同时测定铅、镉的方法。分析时间约为3小时,检测下限为2ng/ml。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甲壳效应对液晶弹性体热致形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多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具有降冰片烯主链结构的甲壳型液晶弹性体。利用1H NMR表征化合物结构,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动态力学热分析仪研究弹性体的液晶行为、热致形变性质和力学性能。将甲壳型液晶聚合物与双官能度的二苯甲酮交联剂混合,熔融拉丝,得到取向单一的纤维,在液晶相温度下紫外光照引发交联反应,制备出甲壳型液晶弹性体。实验结果表明甲壳型液晶弹性体纤维样品在常温下具有双折射性质,表现为沿纤维长轴方向的单畴取向。在外力作用下,纤维样品具有可逆的热致形变性质,最大形变率达到62%。力学性能测试显示,该纤维样品在玻璃相态下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而在液晶相态下则表现为较大的应变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藻酸(AL)/大豆蛋白(SPI)复合微球包裹盐酸小檗碱(Ber), 研究了盐酸小檗碱经复合微球负载后在模拟胃,小肠和结肠pH环境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模拟肠和结肠的pH 6.8和pH 7.4环境中,约5 h盐酸小檗碱就分别达到96%和99%的药物溶出量,而在模拟胃的pH 1.0条件下溶出量仅为约40%.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经复合微球负载后的释放行为与复合微球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行为直接相关,即在pH 1.0时溶胀度很小,但在pH 6.8和pH 7.4条件下溶胀度可达到约2000%.这主要归功于海藻酸组分的pH敏感性.同时,负载过程使结晶的疏水盐酸小檗碱转变为更易于在水性介质中扩散和溶解的不定型态.特别是通过pH梯度实验发现,限定载药复合微球在模拟胃的pH 1.0溶液中的时间在3 h内,可控制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量为约20%;而在此后的小肠和结肠的pH条件下,盐酸小檗碱迅速溶出,使累积溶出量达到98%.由此可见,利用自主研制的复合微球负载盐酸小檗碱可以降低盐酸小檗碱对胃部的刺激并可应用于盐酸小檗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同时大豆分离蛋白的生理活性可望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相关磷酸酶的变化规律, 采用组织切片的方法系统描述了各期卵巢的形态特征及其组织学结构变化, 并分析了其卵巢、肝脏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 结果表明 (1)银鲳卵巢在Ⅱ期末出现嗜碱性的卵黄核, 第3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沉积现象; 至第4时相卵黄颗粒明显增多, 脂滴出现, 直至充满整个卵母细胞, 核开始偏位; 第5时相卵子内卵黄颗粒已融合成块状. (2)随性腺发育, 卵巢、肝脏和肌肉中ACP和AKP活性均表现出显著变化(P<0.05); ACP和AKP酶活性表现为 卵巢>肌肉>肝脏, 在卵巢中ACP活性变化幅度为18.742~73.381U; AKP为41.272~ 63.370U. (3)肌肉中的ACP和AKP以及肝脏中的AKP活性从Ⅰ期至Ⅵ期均呈现下降趋势, 而卵巢中的ACP与AKP酶活性则先升后降. 研究认为3种组织中ACP和AKP活性变化与银鲳卵巢发育中卵黄积累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用钛酸四丁酯(Ti(OBu)4)在CCl4溶液中水解形成溶胶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研究发现(Ti(OBu)4)水解脱醇时,醇不但在脱除过程中发生碳化,而且发生异构化;热处理时在711K后恒重,纳米TiO2粒子表面极易-OH化,表面-OH很难脱除。随着温度的升高,TiO2结构中的[TiO6]八面体的联接方式由角顶相连变为共棱相连,晶面间距越来越小,873K时与锐钛矿相的TiO2晶面间距与文献值相吻合,锐钛矿相TiO2结晶度最高。继续升温至873K时,发现TiO2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共存。制备纳米TiO2的粒子晶粒度为8—14nm,基本不团聚,粒度均匀;而且在873—973K高温下焙烧没有明显的烧结长大,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泥鳅早期胚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卵裂期,有些线粒体内含有片层状类脂物,或者含有糖原颗粒,有些线粒体嵴呈同心圆状.在胚胎细胞中也有片层状类脂物,其中有些片层体内含有黑色糖原颗粒,类似于次级溶酶体;外包一层单位膜的卵黄颗粒起始含无定形的卵黄物质,然后卵黄中间出现空泡,不久卵黄颗粒中出现线粒体、膜性物质、核糖体样颗粒、糖原颗粒和小的卵黄粒.由此可见,卵黄除了向胚胎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之外,还向胚胎细胞提供膜性物质和核糖体等.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丰富鱼类个体发育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猪卵核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白猪为受体,杜洛克为供体进行了猪卵核移植的研究.结果表明,半胱氨酸对卵具有保护作用;卵龄对核移植效率有显著影响,以42~48h为宜;激活后卵母细胞做受体可提高移核胚的发育率;供体核发育期对移核胚的发育有显著影响.核移植后的重组胚移入受体后,经体内发育得到了5只核移植仔猪.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的传质和组织转变,对退火后出现的蘑菇状生长物进行了分析。指出,在退火时进行着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过程:富稀土相熔化后通过晶界管道被挤出,基相树枝晶则转变为粗大的柱状晶。充分进行这两个过程是获得具有高磁致伸缩性能GMM棒的必要条件,而“蘑菇”的出现是其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天山北麓新构造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天山北麓第四纪活动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与活动构造发育机制的关系,进而阐明区域新构造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