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成功地发展了一种三维跨音粘性流动的无粘有粘迭代解法。推导出了非正交曲线坐标形式的三维势函数方程与相应的两类流面通用的边界层微分方程。无粘区采用了三维直接解法。利用有粘区与无粘区交界的信息传递进行迭代求解出三维粘性流场的解。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透平机械的内部三维粘性流动的实例,可以获得流动的主要特性。文中作了几个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合理而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S_2/S_1流面准三元迭代的基础上,建立了S_1流面和S_2流面的主流-边界层迭代汁算方法,以及S_2/S_1流面之间的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系统,首次完成了跨声速压气机流场的中心S_2流面和六个S_1流面之间的主流-边界层迭代计算,得到了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解.本文为进行跨声速压气机流场无粘-粘性准三元迭代提供了工程实用的计算方法,扩大了两类流面理论在叶轮机械粘性流动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基于[1]的理论、和[2、3]的解法提出一种离心叶轮内三元流动的改进解法,它含两层迭代计算,内层为一系列任意通流截面上沿非正交流面坐标s_1和s_2方向气动热力学方程组的迭代求解,外层为两个相关流场迭代求解,最终得包括延伸域的叶片通道三元解。解法通用于普通、分流及串列叶片叶轮。 第二部分为计算与实验比较,目的是验证发展中的三元解法,并了解和分析离心叶轮内重要的内部流动现象,即无粘解法的适用范围,流面的翘曲,及通流截面是的二次流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叶轮机械三维边界层方程的推导、求解方法及应用。(1)推导出了考虑旋转效应与曲率影响的叶轮机械三维非定常边界层方程组的一般形式,其特点之一是法向压力梯度不为零。(2)讨论了边界层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以及起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3)对叶轮机械三种类型的三维边界层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的结果。(4)比较了考虑与忽略旋转引起的法向压力梯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分析对设计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的工作是针对设计工况下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对叶轮的两个流面作了势流场和边界层分析。文中并建立了联系叶轮内边界层参数与损失之间的关系。从而可由边界层参数计算流动损失。对两个三元叶轮作了实验测量,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非正交曲线坐标,在叶轮机械转动叶片上建立了三维边界层的微分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对一个压气机转子叶片的压力面和吸力面上的三维边界层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在七十年代之前,人们对叶栅端壁边界层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只有当Mellor和Wood引入了叶片力亏损这一重要概念,并根据端壁二次流动损失与壁面附近叶片力亏损密切相关的事实,建立了二者间的关系以后,才使端壁边界层计算与叶轮机械效率联系起来.然而Mellor和Wood的方法只能与径向平衡计算相匹配,而不能与S_2流面计算相匹配,并且不易于求解流道内部的边界层参数.为了把两类相对流面理论用于叶轮机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年来,叶轮机械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作为气动设计中流场校核和诊断的手段,已经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有效地应用。(目前,在轴流压气机设计的工程应用中,仍以三维Euler方程方法和带拟粘性力项的Euler三维解法为主。在许多情况下Euler解法所给出的压力分布与实验测量结果有较好的吻合程度)。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建立一种有效的跨音速压气机叶排中无粘三维流场的计算方法,以便为这类机器气动设计的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9.
轴流叶轮机三维粘性非定常流动计算的双时间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双时间方法研究了单级跨音速压气机的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场计算问题,以LU-SGS隐式解法快速获得虚拟时间域的定常解。对某跨音速单级压气机同时进行了双时间方法和显式方法的非定常流数值计算,双时间法与LU-SGS隐式解法相结合的非定常粘流计算模式可以显著地节省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轴流压气机环壁边界层的计算,它对流量的堵塞效应和在S_2流面计算中对此进行合理修正的方法.首先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叶轮机械设计和分析用的边界层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流与边界层的迭代计算。对三种迭代方案进行了比较.本文给出了一台单级和一台十级轴流压气机的算例以及计算与激光测量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叶轮机械S_2流面反问题的计算,介绍了使用任意非正交曲线座标和非正交速度分量的S_2流面反问题流场线松弛解法计算机程序.并对该程序与目前一般常用的速度推广法(流线曲率法)程序和矩阵直接解法程序的不同之处,作了简要的比较和评论.指出流场线松弛法的优点,特别是在采用叶片三维设计计算方法时,当叶片区沿流线方向必须设立更多的计算站时,流场线松弛方法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对于粘性跨音速叶栅绕流,直接用N-S方程数值求解仍有很多困难,因此利用边界层理论考虑流体的粘性效应,进行有粘—无粘迭代计算是粘性流体叶栅绕流的很好模拟。采用多重网格有限体积法进行跨音速叶栅的无粘流计算,具有易于适应复杂几何形状,保证差分格式的守恒性、能较准确地计算激波。加速收敛等良好特性。为了提高精度和简化计算,在求解边界层微分方程时,采用了Illingworth变换方法,用驻点方程的相似性解给定边值速度剖面,使用全湍流Prandtl混合长度粘性模式并且其混合长度选用Plctcher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验与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贯流风机内动静干扰的现象及其诱导的噪声特性.文中给出了贯流风机流场的三维大涡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声源场的特性,指出贯流风机流场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分别对直叶轮及斜叶轮气动性能及远场噪声进行实验测量,讨论了两种叶轮的优劣性。使用微压传感器对蜗舌出口处边界层压力脉动进行采集,给出了此处边界层辐射噪声源的相关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指出声源脉动的宽频特性是被测风机噪声呈现宽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Eckardt离心叶轮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半开式离心叶轮内部二次流的形成机理与分布,建立基本的半开式离心叶轮内部三维二次流模型;基于该二次流模型,对射流尾迹结构的特点与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叶轮机械中考虑气体粘性的激波关系黄修乾,徐建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激波关系,叶轮机械,粘性流动,三维流动1引言随着叶轮机械叶尖速度和负荷的提高,其内部空间激波及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对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就激波/边界层相...  相似文献   

16.
三维边界层内诱导横流失稳模态的感受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昌根  朱晓清  沈露予 《物理学报》2017,66(20):204702-204702
边界层感受性问题是层流向湍流转捩的初始阶段,在转捩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三维边界层流动.因此,研究三维边界层感受性问题对进一步理解层流向湍流转捩机理以及湍流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数值方法研究自由来流湍流与三维壁面局部粗糙相互作用下三维边界层的感受性问题,确定是否能在三维边界层内寻找一种新的横流失稳模态;确定在何种条件下三维边界层内能诱导出定常、非定常的横流失稳模态;探索自由来流湍流的强度、展向波数和法向波数以及三维壁面局部粗糙的大小和结构类型等因素在自由来流湍流与三维壁面局部粗糙作用下三维边界层内被激发出的感受性过程中有何影响,并确定何种横流失稳模态在三维边界层感受性过程中占据何种地位.对自由来流湍流与三维壁面局部粗糙作用激发三维边界层内感受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流动稳定性与湍流理论,为层流向湍流转捩过程的预测与控制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流函数的定义式,本文推导了在任意曲线坐标系下的三维流函数的主方程。由于两个主方程中各自都包含了两个流函数的二阶偏导数,这给数值求解带来不便。针对三维流函数和其方程特性,将两个流函数方程的差分方程视为同时求解两个流函数的二元一次联立方程,采用相应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对算例的试算,表明了该数值处理方法是可行的,这使得三维流函数方法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叶轮机械三维流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校验叶轮机械三维数值解的某些解析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给出相对旋转圆柱坐标系中三维不可压位流的某些与叶轮机械内流动相似的解析解、它们的势函数、速度向量和流面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对其中两个分别与离心式和轴流式叶轮机械内流动较相似的解析解进行了讨论,这些解析解可用来验证三维计算程序的可靠性.文中还有验证的示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翼型位势绕流与边界层逆解法的互相迭代,求解了风力机二维翼型的流动性能分析。定常流动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失速点以前,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振荡翼型流动的非定常计算结果完全体现了气动参数的包络线特征。前缘结冰的计算结果不仅得到了气动性能,而且给出了物理说明。这些结果表明:边界层理论和方法,在风力机尤其是大型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分析领域是很有应用前途的。  相似文献   

20.
压气机叶栅流场和气动性能的无粘流-边界层迭代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一种计算压气机叶栅流场和气动性能的无粘流-边界层迭代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计算叶片后缘附近有紊流边界层分离的流动,考虑了尾迹对主流的位移效应.对一个高亚音速压气机叶栅的最小损失工况,计算得到的叶片型面M数分布、叶栅出口气流角、总压损失系数和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